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互动式”家长会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动式”家长会借助团体心理辅导理念和方法,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活动情境,将家庭教育理念渗透其中,让家长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觉察、自我反思,在活动中进行相互交流、自我领悟、自我调整;通过借助家长自身的资源,使家长在分享交流中进行互助、自助,学习以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陪伴孩子成长,并获得心理的成长。这种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念的“互动式”家长会在我区八所中小学校的有效尝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校家长会工作开拓了一条新思路。
  
  一、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念的互动式家长会的理性思考
  
   将团体心理辅导理念和方法用于开家长会,主要理论依据是心理学家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心理学家勒温的团体动力学认为,第一,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勒温的场论,从场论的观点看,个体不是孤立的个别属性的机械相加,它是在一定空间的一个完整系统。由此推论,团体决不是互不相干的个体集合,而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团体的特征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每个成员的状况与行动都同其他成员的状况与行动密切相关。
  第二,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勒温认为,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由各个成员来执行,但是团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对个体具有很大的支配力。要改变个体应该先使所属团体发生变化,这远比直接改变个体来得容易。
  第三,团体具有决策的动力作用。是什么力量促使团体的价值和行为发生变化?勒温认为,这是团体决策的力量。单有团体成员的变化动机不能引起团体行为的变化,必须要有足以打破社会习惯和解冻团体原有标准的力。团体决策就可以起到这种力的作用。勒温把团体决策看作是动机与行为的中介,是团体促进个体变化的一种动力。团体具有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自成员们对团体内部一定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与团体目标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这为调动同伴群体的教育资源,开展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念的家长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具体来说,家长团体活动对家长个体产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在团体互动情境中,人的感受更深刻。家长们往往能直观地呈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子女的方法,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促使家长自我觉察、自我反思,发现自我在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团体互动情境中,信息更流动。家长彼此分享自己的教子心得,共享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由于都是身边的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会更有影响力。
  在团体互动情境中,话题更切实。家长们可以就孩子们身上存在的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互相学习,不仅可以降低家长的心理焦虑,还可以增进家长的教育智慧。
  在团体互动情境中,人的心态更开放。家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使家长会工作更能切合家长的内在需求,更有针对性。
   在团体互动情境中,人的思维更活跃。家长面对具体生动的教育情境,会积极尝试打破思维定式,汲取新的教育子女的理念和方法,学习制订家庭教育行动计划,学以致用。
   在团体互动情境中,家长会变被动为主动,由听众成为主动的参与者,通过在活动中体验,在“做”中学,
  心理经历一个“做到—悟到—知道”的真实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能充分激发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
  
  二、怎样召开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念的互动式家长会
  
  与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念的互动式家长会,教师不再是中心,不再只是简单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信息、要求传递给家长,对整个活动过程大包大揽,而是家长会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1.确定活动主题与活动目标
  活动主题与目标的确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学生身上存在哪些问题、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如何、期望家长会在家校合作方面起到什么作用等。
  比如,拱北小学梁少莲老师通过调查了解到,班里有许多孩子反映家长经常批评指责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而有部分孩子的家长却在子女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于是,梁老师选择了一个比较开放的活动主题——“说说孩子”,并将这一主题的活动目标定为: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缺点;利用家长自身资源,探讨孩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彼此交流行之有效的教子方法。
  2.进行活动准备
  在开展活动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如活动用具、活动问卷、课前小调查、磁带、纸、笔等。
  3.设计活动过程
  教师要先设计活动的主要流程,即家长会活动的主要环节,但不事先准备好问题的结论。当然,老师对问题也要有自己的考虑,但那只是答案的一种,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
  比如,梁老师围绕“说说孩子”这一主题设计了“相互认识—热身游戏‘夸夸孩子’——写写孩子的优缺点—找孩子们身上的共性毛病——想想办法”等主要活动环节,至于家长了解孩子缺点的多少、孩子们共性的毛病到底有哪些、该用什么办法去帮助孩子克服这些毛病等具体问题的答案,老师都是通过活动引导家长去动脑筋思考。
  4.营造轻松、愉快、开放的氛围
  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念的互动式家长会,教师要营造一个团体,首先必须营造轻松、愉快、开放的氛围,使家长之间打破隔阂,能顺利沟通。怎么做呢?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家长全体参与的互相认识活动、热身游戏等。如,“刮大风”(教师说出一些家长的特点,具有相应特点的人动起来,互相换位)、“一分钟握手”(看谁一分钟内握的手最多)、“串糖葫芦”(找朋友)、小组“滚雪球”自我介绍等。
  5.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家长全体参与,在活动中体验
  教师要有序地组织实施活动,如通过组织让全体家长或游戏、或讨论、或纸笔活动、或角色扮演等创设活动情境,让家长们在活动中去感受、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心理的成长。
  活动情境的创设要让家长们有所行动,有所思考,有所讨论,有所感悟。
  比如,香洲七小刘萍老师设计的《换位思考》,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体验活动:
  (1)游戏:猜猜表的背面
  老师出示一张两面都画有钟表但时间不同的卡通图片,让家长先说说自己看到的时间,然后,再猜猜背面的时间是多少。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背面的准确时间?引导家长亲自行动,走到老师身边看一看,初步感受换位思考。
  (2)案例探讨: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在家长自由发表见解以后,教师展示一个模拟货架,请全体家长蹲下来变成一个三四岁孩子的高度,从孩子的角度看看自己在商场里能看到什么。
  (3)思考并分享交流:蹲下来后,你看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很快悟出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的眼光去看,用对方的心去体验,想对方之所想,感受对方的感受,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接纳对方,对待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
  6.激发家长思考
  家长心理的成长不是自发完成的,而是家长在活动中自我觉察、自我反思、多方位思考、与他人交流、比较中领悟的结果。因此,教师要设计有一定层次的问题,促使家长进行思考。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包含:
  (1)家长对自己所参与的活动本身的思考。如,这一活动让你想到了什么?你对这一活动有什么感受?
  (2)家长们对自己在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等问题的思考。如在刚才的活动中,你觉察到自己是怎样看待(对待)孩子的?或假如你的孩子碰到了类似的问题,你一般是怎么做的呢?你觉得你的做法收效如何?孩子对你的做法有什么反应?
  (3)对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所产生的影响、所起的作用的思考。如,孩子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你认为可能由哪些因素造成?你为孩子这方面的成长做了哪些?
  (4)对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困扰的方法、策略的思考。如,你觉得要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这一问题,可以有哪些方法呢?你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7.组织交流,归纳总结
  与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是互动式家长会的一大优势。在互动式家长会中,通过分享、交流、总结,让丰富的信息在家长之间流动,使大家的智慧、经验得到共享,困扰得到探讨与帮助,思路得到拓展,能激发家长主动求变的愿望。
  交流的方法分为:
  小组内部交流,即将家长分成一个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家长们在组内分享子女教育的困扰、经验、教训、问题解决的方法等。
  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交流,即组长或小组派代表在班级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汇报小组意见、建议等。
  个体自主在全班分享交流,即有时家长们在分享交流中又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看法,教师可以通过问家长“还有什么意见想表达?”来给家长以机会。
  这样的分享是层层递进的,对家长的影响力也是层层深入的。
  8.鼓励家长学以致用
  互动式家长会最终目的是促使家长主动求“变”,改变自己的不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并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得以落实。
  家长的这一转变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途径加以精心引导:
  其一是比较并借鉴。即引导家长比较自己与他人面对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理念、处理方法和收效有什么不同,引导家长从其他家长那里获得启发和借鉴。
   其二是尝试练习。教师要创设一定的练习情境,让家长尝试着用自己在与家长们的互动中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去应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出、写出做法或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
  如,刘萍老师在《换位思考》主题活动中,出示几个情境,让家长尝试换位思考,将“怨声”换成孩子易于接受的“爱语”,用“爱语”演绎换位思考,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爱语”。
  其三是制订并落实行动计划。家长对子女的影响渗透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渗透在家长的一言一行中,具有长期性。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教行为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引导家长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并明确计划落实的保障机制很重要。例如,为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家长打算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每天坚持做哪些事情?如果孩子有进步,会怎么奖励?家长自己没有坚持会给予自己什么惩罚?孩子可以采用什么方式监督家长?等等。
  鼓励家长去实践,看到自己对孩子成长的积极影响,看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实效性,获得自我力量感,家长才能获得最真实的心理成长。
  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理念的互动式家长会真的让家长动起来了,而家长们在家长会中有多少收获?感受如何呢?从以下部分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略知一二:
  “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触颇深。家长会内容充实、新颖,多了沟通,少了拘谨。围绕孩子的养育教育,家长之间以具体事例传递好的经验,让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取其精华,学到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一次高效率的家长会!”
  “通过这次的互动,我的心里塌实了许多,知道了原来自己孩子的一些缺点是许多孩子共有的,这些缺点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并且通过老师、家长以及孩子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我喜欢这种形式!”
  “有一本书,书名叫《父母都是教育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一些独特的窍门,同时也有一些刺手的难题。在家长会上,通过老师的巧妙安排,智慧与难题相互碰撞,家长们的困惑一一找到了答案。家长会以活动的形式,让到会的每一位家长都积极参与,不再是你说我听的枯燥场面。会场的气氛十分活跃,真正达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
  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王红曼
其他文献
我的独生子于明,明天就要去北京科技大学深造了。晚上,我到他房间去,儿子深情地告诉我,他把书都整理好了。我望着儿子把近百本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一件往事浮现在眼前
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杨凌及其周边地区0~20 cm土层和20~40 cm土层非饱和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单一参数模型,并运用统计学原理和多重分形方法对不同土层单一参数模型中参数S的空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科学合理化分学习小组;游戏活动使合作更加精彩;人人参与小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文学形式。孩子们通过童
创新产品有两大途径:一是引导式创新,即按照新原理、新构思、新设计、新用途,进行全新意义的创新;一是追踪式创新,即在原来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再创新。对开发新产
In this paper,we report that an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can be induced in a rope of align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 when water droplets fall on
目前,由于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要将上级的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主要还是通过召开各级会议的方式。然而,有些管理人员在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时不注重方式方法,虽然组
青春畅想录徐强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是一条充满惊涛骇浪的河。每个青年男女都独自驾着小舟,从这条河上驶过。然而,并非每一位水手都能乘风破浪平安地驶到彼岸。世界上
本文应用最近所建立的凝结势模型[2009物理学报58 3293;2009 J.Chem.Phys.130 164711]来确定铂纳米颗粒的表面结构,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基于该模型所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交往与沟通。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探索互动式的师生交往,真正达到共同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一、建立平等的对话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平等对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交往的手段,也应该让它成为一种数学教育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