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太极拳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以期为高校太极拳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 太极拳 问题 对策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随着大众健身活动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太极拳以其特有的健身、攻防之功效,以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优势,在高校内开展广泛。这对太极拳运动形式传承和发扬本来是件好事,但如今的太极拳教学现状确是: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只重外形不重内涵,而且教师对太极拳教学的认识也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一、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太极拳认识不足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缺少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而仅仅模仿套路动作,因此学习太极拳就显得枯燥乏味。另外,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特殊时期,大都喜好强度大、对抗激烈的项目,对动作柔和缓慢,重意不重力的太极拳项目往往是敬而远之。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太极拳套路动作多、难度大,不易掌握,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重讲解和示范,缺乏创新与改革,课堂死板沉闷,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太极拳仅仅是为了考试,与传授太极拳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教学内容重技术轻理论
  当前太极拳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技术为重,轻视或忽视理论,教学教师只讲解套路技术,从不讲解太极拳理论,将注重内外兼修的太极拳变成了“慢体操”。
  (四)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及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差异。而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课程也较单一(开始,基本,结束),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要求非量化,评价标准太主观,这使能力较好的学生不够学、较差的学生学不会,因此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五)评价呆板
  太极拳课程的考核评价也和其他其课程的考核评价一样,仍然只是注重动作质量和竞技水平的终极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更没有把学习过程中的有利于纠正动作偏差,提高运动和竞技水平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给学生以及时的认可和鼓励。考核的不科学性、过程性评价的弱化,影响了激励作用的发挥,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太极拳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整体功能的发挥。
  (六)师资缺乏
  高水平教师是高水准质量的前提保证。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很少有专门经由太极拳学习后而从事太极拳教学的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为了适应未来从业的多样性,教授和训练的科目繁多,即便是接受过太极拳学习和训练也不是很专业,教学中的精、气、神很难到位,严重制约了太极拳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促进高效能太极拳教学的策略
  (一)突出理论的讲解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须注重向学生揭示太极拳所蕴涵的哲理,让学生了解太极拳理,了解中华民族的养生理论和健身原理,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对太极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不断改进教法
  在教学中应注意形式的多变,对于初学者主要以直观的手段强化太极拳“悟性”,教师应不厌其烦地多领做、多示范、多讲解。利用现代手段如电化教学、图片演示等来提高学生对太极拳风格、动作特征、套路神韵等直观感性认识。在套路教学中,内容繁杂一时难以掌握的动作,教师应采取超前教学法,即在课的准备部分有意识将重点、难点动作渗透进去,提前练习,这样可起到正迁移的作用。在分段传授中,可将此段的重点动作进行重点讲解示范,加强对动作的理解,还应合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正确判断学生难以完成动作的关键,进行有的放矢地纠正和练习。
  (三)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标准的示范动作、正确精辟的语言讲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表象、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提高高校太极拳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但是,不能奢望从体育院校及时有效地补充高水平太极拳专业教师,需要依靠自身和借助社会资源来解决。一方面,调动现有的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以继续教育的方式,通过到体育院校作访问学者或到太极拳专业培训机构学习交流,加深对太极拳精神的理解,提高太极拳专业运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太极拳专业培训机构的武术教练或社会上造诣较深的太极拳人士作兼职教师,双管齐下,解决太极拳教学师资力量薄弱问题 通过体育教师与各方面太极拳人士的互动交流,不单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太极拳教学水平,而且还可以扩大和提升太极拳的文化影响力。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太极社团的课外引领作用培育校园太极文化,延伸并强化太极拳课堂教学影响。
  (四)全面综合评价
  对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评价不能按专业水准要求。只要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但这不等于是仅限于考核评价是否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要领,应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不同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对动作要领的学习掌握程度。对太极拳运动的认识与理解 以及对太极文化的感悟、认知与认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和评价结论可由教师评价(40%)、 学生自评(30%) 和学生互评(30%)三方面构成。
  三、结语
  太极拳教学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需依据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练习,循序渐进,使学生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有效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海军.多元智能理论与高校太极拳教学改进策略[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35(3).
  [2] 夏岩,尚华.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2(6).
  [3] 黄琳.高校太极拳教学探讨[J].体育科技.2006.27(3).
  [4] 刘志兰.高校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西部.2012(6).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提升全民体质的必然选择。本文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经验,以大连市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羽毛球大众教学推广方式。  关键词 终身教育 羽毛球 大众体育 教学模式  正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我
为什么要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国企改革和发展有哪些影响?怎样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这里,试以辽宁日报的有关报道为例,展开探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鲁豆12号郭来地冯亚平冯维营王玉国(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72131)鲁豆12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以文丰7号作母本,诱变3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选育而成。1996年4月
网球运动是在1885年左右传入中国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候的网球只是在少数人中流行,虽然参加过比赛,可是水平比较低。体育项目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的网球运动在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经验,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发与保护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文化 开发 保护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化是各民族内部的历史发展过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是指本族文化与外族文化的相互影响,这其中又存在着文化冲突与文化
随着宠物诊疗行业的发展,彩色多普勒在某些肿瘤、血液病、心脏等疾病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多普勒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远不如在人医临床应用的成熟。为探索彩色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文章对太极八章的演武线内涵进行关联性理解,继而从演武方向、动作构成、段的划分进行套路特点分析,并就把握变异动作实质、加强动作的差异性理解提出代表性建议。  关键词 太极八章 动作构成 特点  太极八章作为初级品势的最后一章,是有级者在套路修炼上的最后过程,也是有段者的最初阶段。能升为有段者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1-000-01  摘 要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武术教育,不仅是对武术项目的发展,而且是对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而现如今,我国的武术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在其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武术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对武术教育做了简要概述,阐
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党报的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的素质很多,诸如法律知识、理论素养、知识储备等等,但最主要的是其政治素质,即党报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提倡政治家办报。一、讲政治是由
头孢喹肟(cefquinome, CEF)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为动物专用,具有广泛的抗菌谱,抗菌活性强,无肾毒性,吸收和消除也较快。目前上市剂型一般仅为注射剂,剂型较为单一。CEF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