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元变成36万美元的秘诀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1986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5号公路上,汽油耗尽,车抛锚,27歲的麦克鲁尔给警察打了电话,开始等待救援。
  黑夜沉沉,她害怕极了。突然有人敲车窗,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小姐,怎么了?”麦克鲁尔很害怕,并没有摇下车窗。男人往后退了一步:“我是生活在95号公路附近的流浪汉,我只想帮助你。”他朝麦克鲁尔笑了笑,然后检查了一下车身:“没什么大问题,你把车锁好,先等一下。”说完,他消失在黑夜中。
  麦克鲁尔坐在车里想,流浪汉肯定走了吧。不久,车窗被人敲响,又是那个流浪汉,他气喘吁吁,手里拎着一罐汽油。“让你久等了,我走过几个街区才找到加油站,就用身上仅有的20美元买来一小罐汽油。”麦克鲁尔很感动,她把手伸进口袋,却发现没带现金,她十分羞愧。流浪汉看出了她的窘迫,不以为然地说:“没事,你快回家吧,家人一定等急了。”
  当麦克鲁尔带着食物和衣服来看望流浪汉时,发现他住的地方十分简陋,有两个流浪汉和他一起住。当打开一盒食物的时候,他首先问同伴:“你们想要一个吗?”麦克鲁尔觉得流浪汉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他原来是海军陆战队的退役兵,因为母亲得病,他才退役的。后来母亲去世了,他欠下好多债务,开始流浪生活。回去后,麦克鲁尔想为流浪汉做点什么,在众筹网上记下流浪汉的故事:“我希望能为这个无私的人做点事。众筹的金额定在1万美元,帮助他找工作,恢复正常生活。”
  捐款的人数和金额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想,1万人向流浪汉伸出援手,共获得了36万美元的众筹金。许多人说,这个故事让他们看到希望,坚定了人性本善的信念。当初流浪汉付出的20美元成了36万美元,而创造奇迹的就是一颗爱心。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每个孤独的人,都渴望被需要。我一直相信,人在极端环境下所爆发出来的求生欲,往往不是来源于“我还没活够”,而是来源于“还有人在等着我去照顾”。看完《南极之恋》,我更加相信这个道理。  一个傻兮兮的没有户外生存经验的土豪,凭什么能在南极经历过各种磨难还能生存下来?就凭他有喜欢的人,就凭他被需要。你也许觉得这是在开玩笑,那就当开玩笑吧,反正命运跟我们开过的玩笑也不少。如果你也曾孤独过,你就会明白,“被需
盲哑女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哈佛大学的学业时写道:“当我明白人生是关于成长的时候,成功就开始了,因為生活中的错误无关紧要,成长中的失败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翱翔,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  海伦晚年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海伦女士,你的成功归功于什么?”  “学会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翱翔。”  “你如此决定是什么原因?”  “从经验中获得的智慧。”  “你是从哪里获得
时光倒回10年前,故事发生在南京一个叫大蓝鲸的地方,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那一天,正好是南师大新闻系95级学生的毕业10周年纪念日。大家正沉浸在即将欢聚的喜悦中时,收到了一个让他们意外又痛心的消息:他们的同学王新杰不幸患上脑部肿瘤,生命垂危。大家当机立断取消同学会,迅速赶到医院。  王妈妈跪在医生面前,哭着喊着“救救我的孩子”,同学们也纷纷落泪。王新杰是班上唯一一个考取复旦大学博士生的學霸
作家刘震云说:“书是写给想再活一回的人去读的。”这话说得好,很有深意。更确切地说,生活中失败的人,遭受了挫折的人,或者有着更高人生抱负的人,都需要从阅读中,从圣贤哪里,获得智慧。困难没有想象的那样大,目标没有想象的那样远。其实,用不了多久,你的世界就美不胜收。想起一位西方思想家史狄的名言:“我不能告诉你成功的公式,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失败的公式,那就是总是试着去讨好每一个人。”  青少年大多认为总有无
去大山沟捡石头,我们遇到一个放羊老汉,坐下闲聊,各说各姓的名人,老汉说他姓马,老马家有一个大名人叫马克思。我在《山东青年报》工作的时候,门卫老肖说:“你姓鲁,鲁迅也姓鲁,鲁迅是不是你们一个村的?”这两件事情让我明白,一个人,不论你有多高的声望,也不可能影响所有的人,很多时候,你就是普通大众中的一个。  由于好奇与渴望,很多年前我逃离喧嚣,走向自然。我常常在一片草叢边沉思,草是从荒凉的土地上顽强生长
多年前,知名媒体人刘新宇看到一组令人震撼的数据:中国有留守儿童人近1个亿。他很想尽自己的一分力帮助留守儿童,可要怎么帮呢?他突然想起了儿子。  儿子石头出生后,刘新宇和他养成了一个习惯:爷俩经常在临睡前一起读点什么。不过,刘新宇创业之后这个习惯就被打破了,因为他非常忙碌,经常很晚到家。有一个周末,石头拿着一个iPad跑到刘新宇身边,说:“爸爸,你能不能帮我录一个故事?我每天晚上睡觉时想听你的声音,
你的努力,别人不一定放在眼里;  你不努力,别人一定放在心里  《中国达人秀》某期的表演现场,来自福建的绘画爱好者黄凤荣展示了他的创意绘画。绘画过程有些夸张,甚至有些不雅。只见他双手挥舞画笔,蘸墨涂抹,双脚像是神汉跳大神,接着甩掉画笔,双手胡乱地抓起金纸随意粘贴,双脚依旧跳大神。高大上的舞台被他弄得脏兮兮、亂糟糟的。4个明星观察员之一的金星紧皱眉毛,按了叉。也许是受她的影响,沈腾和蔡国庆也相继按了
很多人认为“专家”更重要,可实际情况是通才更受欢迎和推崇。人们长期以来认为医学、财经、法律人士都是专业领域的精英,所以普遍认为精通某个专业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因为各种原因这种观点已不再具有现实性,人们发现知识面更广比只精通一个领域更有实际意义,下面就是做个通才能够更快、更有助于抓住机会成就事业的6个理由。  1.通才其实不一定杂  真正意义上的通才,其实是可以胜任多方面工作的多才多艺之人,
1  近来,人们谈及工匠精神,越来越像是一种营销手段,被大范围滥用。虽然对“匠”这词谈得很多,但对于工匠其实却不怎么尊重,而且不少广告上标榜匠心的品牌,自己在品牌化生产的过程中,却连最基本的工匠都找不到。更让人尴尬的在于,这种被浓浓的商业气息包裹着的工匠精神,总是在对外宣传的时候,有意无意地给公众灌输着一种“原始动手精神”。  动手,就那么重要吗?除了技术以外,工匠精神还该有些什么?我今天想和大家
林语堂头上有非常闪耀的光环,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语言学家,两度得到诺贝尔奖提名。他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照片上的他,温文尔雅,戴着圆形眼镜,微微一笑温润如玉,让人如沐春风。  而林语堂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妻子廖翠凤几十年相伴的幸福生活。林语堂风度翩翩,自然有不少爱慕者。但能始终遵守诺言,和妻子不离不弃的诀窍又是什么呢?  对于幸福,林语堂和廖翠凤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诠释。在结婚那天晚上,林语堂就有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