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膝痹)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

来源 :实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009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当前常见的慢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中西医结合在KOA全病程管理中优势确切,基于循证医学制定的KOA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规范中西医临床诊疗技术,取得更好的疗效.本指南按照临床实践指南的规范编写,从范围、术语和定义、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治疗、疗效评价等方面对KOA的中西医诊疗流程进行了规范.在中医辨病和辨证方面,本指南强调了地域特色对KOA发生、发展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在治疗方面,强调了运动训练在KOA全病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对运动训练的方式、方法、动作细节、强度及疗程等做出了有关推荐;同时亦强调了中医特色技术如针灸、小针刀、穴位注射等在本病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本指南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为临床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75%[1],患者预后往往不佳,伴有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以及失语等后遗表现,是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ICD多由颅内外动脉病变导致,与脑血流灌注量的异常降低密切相关[2].临床多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及CT评估脑灌注量,但操作较为复杂,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操作便捷且费用低廉.本研究分析CDFI在ICD患者脑血流评估方面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应用价值.
期刊
目的 探讨双倍剂量三维磁共振(3D-MR)增强扫描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SA)辅助颅内电极植入术中避免脑皮层静脉受压或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癫痫患者行ROSA辅助电极植入术前接受脑双倍剂量3D-MR增强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对MR图像进行静脉血管重建及融合后处理,ROSA辅助植入电极时利用后处理图像,在手术路径上避开脑皮层静脉.结果 依靠双倍剂量3D-MR增强扫描后处理图像导航,ROSA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90例患者中,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积血2例,单纯硬膜下血肿3例,单纯蛛网膜下腔积血4例,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病变,多好发于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4倍[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肺癌和支气管癌的新发病例超过120万,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高达约110万,已经成为全球男性和女性的第一癌症杀手,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3].据国外研究显示,老年人肺癌较多见,且具有与青年人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尤其重要[4].CT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肺癌的重要辅助方法.且肺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为提高其诊断水平,本组研究对>60
期刊
脑梗死占脑卒中事件的60.0%~80.0%,因各种因素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性改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神经障碍[1].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其发病率居于农村人口的第二位,城市低于患病率居于第一位(2].临床治疗脑梗死时,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尽快改善血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检查梗死灶的体积、位置的准确性较高,尤其是CT脑灌注成像能清晰显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评价脑组织缺血程度有积极指导意义[3].为了进一步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
期刊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比较常见.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被广泛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患者治疗提供指导[1].然而,CTA的检查需要从腹部到足部进行广泛扫描,患者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而下肢CTA与高辐射暴露和高剂量造影剂相关.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方法以减少辐射和造影剂的剂量,同时获得相对令人满意的图像质量.
期刊
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若狭窄程度超过50%,则会直接影响机体血流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但轻度冠脉狭窄血流变化不明显,诊断难度较大,且准确率未达到临床需求[2].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脉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能绝对准确判断狭窄程度,但属于有创检查,会限制其临床应用[3].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SCTCA)可借助三维图像技术检查病变,并重建血管内部结构,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4].本研究选取我院冠
期刊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常见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有恶变风险.目前一般认为,PLG直径≥15 mm时恶性可能性大,但对<15 mm以下病变能及时鉴别良恶性对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目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二维超声(2 Dimensional ultrasound,2DUS)是临床诊断PLG常用、主要影像学手段,但二
期刊
肝局灶性病变的类型复杂多样,通常分为良性、恶性两类,目前治疗该病的手段较多,但不同病变类型的治疗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故早期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术前穿刺活检为诊断肝局灶性病变的金标准,但该方式属于有创检查,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临床应用受限,故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方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肝局灶性病变的常用影像学技术,经彩超图像纹理分析可进一步识别难以观测的病灶信息,不仅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且操作简易、价格低廉[1,2].但目前关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纹理分析用于诊断肝局
期刊
目的 获得ETAR羧基末端58个氨基酸的多肽(ETAR?C58),探讨其对黑色素瘤A375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方法获得ETAR?C58碱基序列,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Waldo?GFPe,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得到重组融合多肽,SDS?PAGE分析多肽表达量和纯度,免疫印迹做进一步的鉴定.最后采用Transwell法测定A3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Waldo?ETAR?C58,优化表达条件获得了约90%
目的 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6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45例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0日期间,收治的278例COVID?19患者作为野生株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部CT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 变异株感染者中,普通型居多,重型及危重型13例(11%),发病转重症时间方面,变异株组要短于野生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