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二维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来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发病与慢性炎症有关,常见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有恶变风险.目前一般认为,PLG直径≥15 mm时恶性可能性大,但对<15 mm以下病变能及时鉴别良恶性对指导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目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二维超声(2 Dimensional ultrasound,2DUS)是临床诊断PLG常用、主要影像学手段,但二者各具优势,如何能有效、简单鉴别诊断PLG仍是临床急需解决问题之一[2].目前有关CDFI与2DUS检查在PLG诊断中的价值主要集中在数据成像及血流状态评价层面,鲜见二者具体参数值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CDFI参数、2DUS参数在PLG中的变化探究其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完善对应诊断方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双能量CT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是利用2种不同能量的X线(80/140kVp)的CT数据以显示解剖和病变,鉴别组织成分的技术.目前,DECT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全身血管成像、尿酸盐结晶的检测、肺栓塞的诊断、肿瘤的定性与分级、去金属伪影、虚拟平扫等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4].与MRI技术相比,传统CT的组织分辨率显示远不及MRI检查,对椎体骨髓病变和椎间盘压迫脊髓的诊断仍具有挑战性,这限制了其在腰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5].而DECT可以提
期刊
目的 探究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绞痛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型心绞痛患者和5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依次命名为急性心绞痛组和稳定心绞痛组,并进行西门子64层螺旋CT检查.将得到的图像传送至设备所带的MMWP工作站中,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病变血管的斑块CT值、最小管腔面积和血管外膜面积、并计算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值;采用目测直径法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急性心绞痛组患者的血管面积与稳定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是婴幼儿骨科常见畸形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婴幼儿髋关节发育及运动能力[1,2].DDH涉及复杂的病理结构改变,早期诊断并尽早实施合理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在DDH患儿中占很大比例.术前对髋臼、股骨近端相关情况的了解对术式的选择及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本文收集我院52例经临床确诊为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行超声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检
期刊
膝关节由于生理位置所限,极易在受力过程中因杠杆作用而出现非骨折性损伤[1].在临床中膝关节损伤的类型主要: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骨质损伤等,其类型较多且治疗差异较大.部分膝关节损伤患者活动未受限,也不需要过分干预即可自愈;但部分膝关节损伤患者活动严重受限,且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甚至可导致截肢等非常严重的后果[2].因此膝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能为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继而促进患者的康复.目前在膝关节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中主要方法有:X线、CT、磁共振(MRI)等,其中前两者对骨质损伤、骨折等
期刊
缺血性脑血管病(ICD)为临床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75%[1],患者预后往往不佳,伴有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以及失语等后遗表现,是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ICD多由颅内外动脉病变导致,与脑血流灌注量的异常降低密切相关[2].临床多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及CT评估脑灌注量,但操作较为复杂,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技术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操作便捷且费用低廉.本研究分析CDFI在ICD患者脑血流评估方面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应用价值.
期刊
目的 探讨双倍剂量三维磁共振(3D-MR)增强扫描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SA)辅助颅内电极植入术中避免脑皮层静脉受压或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癫痫患者行ROSA辅助电极植入术前接受脑双倍剂量3D-MR增强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对MR图像进行静脉血管重建及融合后处理,ROSA辅助植入电极时利用后处理图像,在手术路径上避开脑皮层静脉.结果 依靠双倍剂量3D-MR增强扫描后处理图像导航,ROSA辅助下颅内电极植入术90例患者中,硬膜下血肿伴蛛网膜下腔积血2例,单纯硬膜下血肿3例,单纯蛛网膜下腔积血4例,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病变,多好发于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4倍[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肺癌和支气管癌的新发病例超过120万,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数高达约110万,已经成为全球男性和女性的第一癌症杀手,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3].据国外研究显示,老年人肺癌较多见,且具有与青年人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尤其重要[4].CT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肺癌的重要辅助方法.且肺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为提高其诊断水平,本组研究对>60
期刊
脑梗死占脑卒中事件的60.0%~80.0%,因各种因素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性改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神经障碍[1].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其发病率居于农村人口的第二位,城市低于患病率居于第一位(2].临床治疗脑梗死时,强调早诊断、早治疗,尽快改善血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检查梗死灶的体积、位置的准确性较高,尤其是CT脑灌注成像能清晰显示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评价脑组织缺血程度有积极指导意义[3].为了进一步探讨CT灌注成像参数
期刊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比较常见.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被广泛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患者治疗提供指导[1].然而,CTA的检查需要从腹部到足部进行广泛扫描,患者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而下肢CTA与高辐射暴露和高剂量造影剂相关.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方法以减少辐射和造影剂的剂量,同时获得相对令人满意的图像质量.
期刊
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若狭窄程度超过50%,则会直接影响机体血流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但轻度冠脉狭窄血流变化不明显,诊断难度较大,且准确率未达到临床需求[2].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诊断冠脉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能绝对准确判断狭窄程度,但属于有创检查,会限制其临床应用[3].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SCTCA)可借助三维图像技术检查病变,并重建血管内部结构,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4].本研究选取我院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