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都市题材小说对中西文学传统的融汇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蛰存作为海派小说家的代表,以"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不着痕迹地融汇了中西文学传统,并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本文试从精神内涵、叙事策略及形成原因等几方面对其小说中的现代性因素做一次粗疏的分析。
其他文献
车子接近大阪,据说在日本某大学任教、貌似学者的导游开始大谈卫生保健之道,从世界医药的发展说到日本国民的平均寿命最长,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当然也提到几种具有神效的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同共产党的领导及其自身的状况休戚相关的.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文化状况是相当复杂的,它既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使中国当代文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就90年代后中国文化的生态图谱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曾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公开声明摒弃沙皇时代的对华政策,与中国政府建立平等的友好关系.但是,剖析从1922年苏联成立到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广博的知识、健康的心理、崇高的人格、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加坡华文文学的发展是崎岖的、不平的、坎坷的,经过风风雨雨,经过许多辛酸,许多波折,在前辈的耕耘下慢慢累积下来,最后才见出成效。 这种情况,也不是新加坡华文文学所特有
本文对新加坡作家董农政的一篇微型小说进行解读和诠释,依从其禅意的明示背景并且渗入基督情怀的文化想象和人的本意倾向可能,以期回入个体可行的空间,如实地克服已在的生之
本文通过解读<龙子>、<光华堂>、<公孙俩>三个书写代际关系的文本,探讨&#39;传统&#39;是以何种面目进入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创作视野并呈现于文本层面,其背后隐含了怎样的文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