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契机, 巧用资源

来源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的校安工程在开学后仍然进行着,我们对尚在施工的区域实施封闭式管理,但施工区域与教学区域只有一墙之隔,虽然做了隔音,仍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幼儿的学习、生活。幼儿的户外活动也不得不转移到园外的公园之中,即使这样,偶尔还是会听到各种机器嘈杂的声音。幼儿虽然对工地和建筑工人感到好奇,放学时看到满身尘埃的建筑工人却避而远之,一些家长也对建筑工地充满了担心。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不利的环境冲突中寻找到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契机,让“困难”成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
  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下,我们从不利因素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并以此创造教育契机,引发幼儿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情感、技能、知识等维度的全面发展。“我是小小建筑师”原本是我园大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但我们顺应环境的变化以及幼儿的兴趣,围绕幼儿园校安工程提前开展了这个活动。
  围墙里发生了什么?
  一开学,幼儿便发现幼儿园变样了!原本的小班教学楼和他们运动的操场被绿色的围墙围了起来。教师和家长都叮嘱他们要离围墻远一些,然而他们却总能发现一些戴着安全帽的叔叔在围墙内外穿梭着、忙碌着。同时,围墙里面偶尔还会传来一阵阵轰隆声。围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小班的弟弟妹妹们不在里面?为什么大人可以进去,而不让我们进去?是有陌生人在破坏我们的幼儿园吗,那些吵闹的声音是他们在砸墙吗?……因为变化和未知,幼儿对围墙里面发生的事情充满了好奇,课间总是三三两两地讨论。一些幼儿会在每天走过围墙时透过墙的缝隙偷偷地观察里面,在三楼班级的幼儿会趴在窗台上远远地观望着围墙内。教师看到幼儿对围墙里面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便告诉大家:“围墙里是建筑队的叔叔正在加固弟弟妹妹们的教学楼,让我们的幼儿园变得更坚固、更美观。”然而教师的介绍并不能消除幼儿对于里面发生的事的好奇心,他们依旧想“破墙而入”,去看看里面正在发生着什么。看到这一状况,各班教师决定让幼儿一睹究竟,于是整个大班年级组热闹非凡地讨论着如何进入建筑工地的方法。有的幼儿提议直接打开那堵围墙,却很快被别的幼儿否定——围墙上明明有“危险”的警示标记,说明里面很危险我们不能闯入。有的幼儿提议请教师作为代表戴上安全帽进入工地,再把看到的状况告诉大家,然而有一些幼儿不甘心地表示,教师不一定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最终,幼儿商量着要在幼儿园内找个能看到建筑工地全貌的地方,他们比较了二楼、三楼的位置,虽然可以近一些观察,但也只是局部,怎样才能看到全部呢?有幼儿提议去教师办公的四楼看一看。
  终于等到了一个晴天,幼儿来到了幼儿园最高的地方。原来,围墙的里面搭上了脚手架,工人在脚手架上走动;有的工人扎钢筋,有的工人把操场地面糊成了黑色,有的工人带着防护镜在烧铁架,发出刺眼的光;机器不停地搅拌着灰色的泥浆,那些轰隆声就是它发出来的。幼儿吃惊而又满足地观看着,十分投入。接下来,幼儿又陆续参观了几次,有了观察经验的幼儿用画笔、照相机记录着……每次参观以后,教师都会和幼儿梳理观察的结果,对应之前的问题找寻答案,把答案和新发现的问题以图文的方式和幼儿创作的有关围墙里面的写生图共同呈现在班级里。幼儿在满足了好奇心的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工人们做的事情,真的能让房子更牢固吗?问题的不断生成,推进着活动的深入。
  请建筑工人做教师
  幼儿提出的有关建筑工程的问题越来越专业。术业有专攻,教师是专业的教育者,却不是工程问题最专业的解答者。那么幼儿的这些疑问该怎么解决呢?教师们首先想到的便是网上查询,可是互联网上的解释晦涩难懂,连成人都无法完全理解,一时大家陷入了无解的状态。此时,教师发现,幼儿看到戴着安全帽的工人时总是露出一种避而远之的神情,还有幼儿会说“这些叔叔好脏,我们快点离他们远点”等类似的话。
  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觉得有必要让幼儿去了解不同职业人群,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去面对不同的人。一天烈日当头,当幼儿从户外场地走回班级时,很多幼儿一路上都喊着:“累死了,累死了。”教师觉得契机到了,便又一次带幼儿到幼儿园四楼去观察工地。幼儿看到因为施工,小班教学楼旁的大树都被移开了,整个场地被太阳晒得没有一丝可避暑的地方。而这时,所有的工人都忙碌着,他们穿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有的工人的衣服被汗湿透了,有的工人席地而坐,大口喝着水,抹着不断流淌下来的汗,看上去很疲惫……幼儿看到这一幕,都沉默了。回到班级后,教师请幼儿回忆刚刚的场景,并请幼儿猜猜建筑工人这么做的原因。幼儿感受到了建筑工人们“锄禾日当午”般的辛劳,当再次被问到为什么平时进进出出的建筑工人身上总有灰尘时,所有幼儿的心中都有了答案。之后,再有建筑工人走过幼儿身边时,那些嫌弃的神情、不礼貌的话语都消失了,还有幼儿提议做感谢卡送给建筑工人!就这样,教师鼓励幼儿带着自己的感谢卡以及建筑工程问题去采访建筑工人。教师提前与工程师、建筑工人做了沟通,征得他们的同意,并帮助幼儿梳理了问题,让幼儿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于是,那些平时幼儿避而远之的“脏兮兮”的工程师和建筑工人走进幼儿的生活,成了他们的专业老师。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幼儿之前提出的许多建筑工程专业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和幼儿的认知都更加丰富,幼儿也更充分地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建筑工人这一陌生的职业多了一份了解与尊重。
  我是小小建筑师
  幼儿对造房子的疑惑通过观察、采访和讨论慢慢解决了,幼儿园工程也接近了尾声,不久,那堵绿色的围墙也拆除了。幼儿每次走过时,总要探头张望,想看看里面究竟变成了什么样。教师感受到幼儿迫不及待想要进去一探究竟的心情,于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带着幼儿去新房子里参观。走进新楼,幼儿一下子发现了门厅的柱子没有了以前漂亮的装饰,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白白的柱子上什么也没有,小班的弟弟妹妹会喜欢吗?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教师鼓励他们想想办法。回到班级后,幼儿一起找来了可用于装饰柱子的图案来欣赏,并对各种装饰柱子的材料进行了比较。对于柱子的“新衣”,幼儿有许多想法。有的说:“用小瓷砖拼小动物吧,弟弟妹妹喜欢小动物。”有的说:“拼图需要许多时间,还是用画笔在柱子上画,又快又好看。”还有的说:“新楼像个大花园,如果在柱子上种满花,弟弟妹妹一定很喜欢。”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都说自己的办法好,教师请幼儿都来试一试,看看谁的方案效果最好。幼儿找来了圆圆的薯片罐模拟柱子,分组设计制作,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最受欢迎的设计。但有幼儿提出了疑问:“柱子在户外,遇到下雨还能保持原样吗?”说罢,幼儿拿来小水杯、小脸盆,给“柱子”淋了个澡,霎时抹着颜料的柱子滴滴答答地流起了“眼泪”,装饰柱子的纸花纷纷落下,只有用塑料胶片制作的小瓷砖还粘在柱子上。于是,幼儿决定选择塑料胶片作为装饰的材料。他们在教师的陪同下来到小班弟弟妹妹身边,耐心地一个个询问着:你喜欢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图案?你希望待在什么样的幼儿园?一个个都像极了小记者。回班后,幼儿梳理了采访结果,总结出弟弟妹妹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卡通小动物、小汽车……在通过分工、设计、绘画、淋水实验、粘贴等“工程”后,幼儿将白白的柱子变得富有童趣且美观。幼儿成了幼儿园新楼建设的一分子,为弟弟妹妹的回归送上美好的欢迎礼!   我们的思考
  经过这次不得不面临的处境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全过程,我们对幼儿园课程资源有了新的思考。
  (一)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不利处境
  环境与生活是充满变化的,面对突发事件,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往往会因不利因素而产生消极情绪。在上述案例中,建筑工地的存在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幼儿的一日生活,也曾引发教师和家长的担忧。但是,担忧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当教师转换了看待问题的角度,辩证地去思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那么潜移默化中,幼儿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就改变了。教师在困境与冲突中寻找教育契机,幼儿在困境中找到有趣的事情,并把这些教育契机、有趣的事情及时记录下来,融入现有的课程中,便是把困难变成“资源”的过程。在帮助幼儿收获更多的认知、经验、情感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习得这种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或许是能够让幼儿一生受益的重要生活态度,其价值超越了现有课程本身。
  (二)观察了解幼儿,甄别教育教学资源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是变化的,幼儿园课程也随着时间、幼儿、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可一日生活也不全是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及发展特点,甄别生活中的资源,将合适的资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来。校安工程虽然是诸多不利因素中难得的教育资源,但仍需要教师仔细甄别。例如,换一个更高的观察位置及角度比进入建筑工地更适合幼儿。因为虽然直接进入建筑工地能获得比远距离观察更丰富的体验,但教师必须始终把幼儿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再如,建筑工程师以及建筑工人虽然在造房子方面比教师更为专业,然而在引导幼儿前去采访请教之前,也需要教师认真、仔细地与他们进行沟通。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接触的建筑工程人员,建议他们用有利于幼儿理解的沟通方式进行分享与交流。在将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以及幼儿生活之前,教育者应充满智慧地去甄选、去准备,做一个“隐形”的活动推进者。
  (三)关注情感引导与社会性发展
  教师在实施课程时往往更多地关注的是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会获得什么样的经验。例如,通过一系列浸润性的观察与参观活动,幼儿获得了关于建造这件事的很多认知经验。然而,在帮助幼儿获得认知经验提升的同时,作为教育者更应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成长。幼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对沾满尘埃的工人“避而远之”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可能产生于幼儿的已有经验,例如成人平时会引导幼儿讲卫生、爱整洁。此外,成人对待各行各业人的态度也影响着幼儿的观念。成人在引导幼儿树立理想时往往会鼓励他们成为一位科学家、一名医生、一位教师,却甚少期望幼儿成为一名建筑工人。站在社会发展更长远、更文明的角度来看,鼓励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没错,但是引导他们从小尊重各行各业的人们,了解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也同样重要。
  学前阶段是幼儿早期生活能力、行為习惯、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幼儿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树立正确观念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教师任重道远,在课程实施时,既要引导幼儿获得更多知识经验,也要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社会性发展,让幼儿身心获得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莱卡洛琳·爱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孟瑾.“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其他文献
宝宝有没有好好吃饭是家长和教师每天都关注的话题。小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较弱,吃饭时往往存在挑食、不专心、需要喂等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一节戏剧活动,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吃饭的声音和样子,创造性地表演动物们吃饭的模样,让吃饭也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让幼儿能够主动、快乐地吃饭,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通过模仿、想象表现小动物们吃饭时的动作与神态。  2.理解故事内容,简单创编小
期刊
小班正在开展“春天的旋律”主题活动,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剪纸材料,感兴趣的幼儿可以剪各种造型装饰环境。小嘉宇对此很感兴趣,经常去剪一些“花花草草”,但他遇到了一些问题。  反握剪刀,有点累  大部分小班的幼儿已经知道如何使用剪刀了,也在各类活动中剪过单条直线,但小嘉宇每次都是反向(相对于常规掌心向内的握法)握剪刀。当教师问他“你拿剪刀的姿势和别人一样吗”时,他总是一副懵懂的样子说“一样的”。  
期刊
绕口令是一种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其语言精练,具备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的鲜明特色,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极具趣味。绕口令《小花鼓》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主要讲述了宝宝敲破鼓,妈妈用布补鼓的事情,其中“鼓”“虎”“布”“补”等词语发音相近。六个句式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快速念出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学习绕口令,可以让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在词语发音、语速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在掌握绕口令内容的同时,体
期刊
幼儿是天生的自然学家,他们对自然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和独特理解。作品《小水洼》描绘的雨后景象,是幼儿熟悉又略带新奇的场景。生活中,不管是下雨还是雨后出行,幼儿都会无比兴奋,他们喜欢听雨拍打物体的声音,喜欢穿雨鞋使劲踩水、看水花四溅的样子。本活动旨在通过阅读作品、画小水洼、制造彩色水洼、玩趣味律动等活动,帮助幼儿体验玩“小水洼”的多种乐趣,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和有趣。开放性强的活动为同伴互动提供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提出:5~6岁的幼儿要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爱因斯坦认为:智力的体现不是知识,而是想象力。想象也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和灵魂。因此,我选择在大班开展《到阿力山去》的语言活动,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交流和讨论的基础上合作续编,提升幼儿文学想象的经验,同时也能使幼儿感受故事中小蜗牛勇于战胜
期刊
四、儿童有哪些恐惧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恐惧  (一)儿童害怕什么?  布丽吉特·拉贝(Brigitte Labbé)和米歇尔·皮埃什(Michel Puech)在其“哲学启蒙”系列丛书中曾写道:“我们都会害怕某种事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感到恐惧。”  1.对被遗弃和与母亲分离的恐惧  害怕被遗弃、与母亲分离,这可能是儿童最先感受到的恐惧,而这恰恰是成长必须面对和
期刊
绘本《完美搭档》讲述了一个三角形寻找完美搭档的故事:三角形认为自己和圆形、正方形、六边形甚至星形都不一样,它要寻找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朋友玩。可是当它找到了和自己一样的三角形,却发现原来和各种各样不同的朋友在一起玩也有很多乐趣。绘本通过鲜明且形象化的几何图形讲述了幼儿社会领域最常见、也最值得关注的“找朋友”话题,有助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同伴关系、发展友谊。阅读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阅读绘本,结合自己的社
期刊
一、问题提出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教育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幼儿家庭教育支出主要包括家庭向幼儿园缴纳的管理费、保教费、伙食费和非缴纳给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费用。本文对河南省S市和Z市3~6 岁幼儿家庭进行了教育支出问卷调查,了解3~6岁幼儿家庭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支出情况。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S市和Z市的3~6岁幼儿的家长作
期刊
“十三五”期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二胎政策 的全面放开,包河区新生幼儿数量逐年递增,是合肥市所有城区新生幼儿数量增长最多的区域,随之而来的幼儿入园量也是全市最高的。为满足家长“有园上”“上好园”的需求,包河区委、区政府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公办幼儿园发展,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过5年,包河区幼儿园从67所发展到110所,其中公办园从6所增加到26所、普惠性民办园从16所增加到42所。与
期刊
一直以来,职初教师的发展问题就是幼儿园重点关注的话题。近些年,随着新建幼儿园不断涌现,职初教师大量涌入,许多幼儿园存在职初教师比例过高的状况。以本园为例,2017年9月,我园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共12人,其中职初教师10人,占总人数的83%,2018-2019年,我园职初教师占比依次为77%和79%。对新建园来说,职初教师比例过高难免会给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整体质量的提升带来一定难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