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中华少年不是点穴高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武术,太极为首,都是骗子。”
  这种嚣张的言论,咱们两亿三千万中小学生第一个不答应!
  这位朋友,您听说过点穴大法吗?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大隐隐于市,掌握点穴大法的,正是咱们朝气蓬勃的中华少年们。
  每天下午两三点钟,总有那么五分钟,全中国几百万个学校陷入寂静,少年们开始了每天的日常修行——
  揉天应穴;
  挤按睛明穴;
  按揉四白穴;
  按太阳穴,轮刮眼眶。
  一套功夫下来,顿觉神清气爽,容光焕发,似有千里之眼力,同桌的如花也变得眉清目秀起来。
  你以为江湖离自己很远,其实你亦曾是江湖中人;你觉得点穴这种秘术只存在于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当中,其实你是忘了,你当年的内力若是聚起来连你自己都害怕。
  然而令人尴尬的一点是,在做了几十年这中华独有的眼保健操之后,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逐渐上升至世界第一。

神功的起源


  1961 年,北京市教育局在一次普查中,发现中小学生的近视率有 10%~30%,这令人们非常着急。
  市教育局和防疫站的三位老师成立了“工农兵协作组”,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好方法预防青少年的近视。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找到了刘世铭。
  刘世铭是一名体育老师,近视 700 度,平素喜欢研究穴位按摩,并且自创了一套眼保健操来试图改善自己和家人的视力(刘世铭的子女们也有 600~1000 度的近视)。
  在刘世铭的指导下,三位老师很快掌握了眼保健操的要领。这套眼保健操共八节,所涉及的穴位也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中小学生也能很快上手。
  1963 年,这套眼保健操便在北京市中小学校推广了。
  后来经过几次修改,眼保健操改为了 四节。
  再后来经教育部批准,刘世铭所创的眼保健操在全国推广普及了。
  在眼保健操创立伊始,有一些学者大力支持眼保健操的功效,例如 60 年代,上海眼防所副所长杨敬文就在发表的论文中称:
  上海市某小学做眼保健操不到半年,就有 34 名近视学生恢复正常,其中一名女生右眼 0.2,左眼 0.3,每天两次眼保操做了半年后,视力就分别恢复到 1.2 和 1.0。
  然而,这套仅凭感觉认定的眼保健操,从未获得过医学界的严格论证。

质疑的声音


  在眼保健操推行几年之后,就有不少眼科专家出来质疑了。
  在第二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上,有研究论文显示:
  以 735 名 10~17 岁做眼保健操学生为实验组,以未做眼保健操的 198 名学生为对照组,一年后检测视力及屈光度发现,多项结果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可以证明眼保健操对于预防近视的效果,更没有循证医学认可眼保健操的意义。
  根据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们 2004 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眼保健操在长期预防近视方面证据仍然不充分。

来自“亲身体会”的争论


  在眼保健操受到越来越多质疑的时候,一些人发现自己认真的眼保健操居然是拍脑袋决定推广的,不愿意承认十几年来自己做的都是无用功,于是想出各种理由来进行自我安慰:
  “我一直认真做眼保健操,现在俩眼都是 1.5!”
  “虽然可能没什么效果,但是做完之后眼睛却真的很舒服!”
  实际上,关于第一点很容易举出反面例子,大家身边肯定有不少同学认真做眼保健操,后来还是高度近视了,还有一些小伙伴各种乱做甚至不做,现在双眼视力还是非常好。
  而关于第二点,即便完全不懂穴位,在眼睛周围随便按摩五分钟,也能感觉很舒服。甚至什么都不做,在课间只是闭目养神五分钟也能放松眼睛。
  然而无论你按摩是否正确,做完眼睛是否感觉舒服,都对预防近视没有帮助,研究表明视疲劳与近视没有直接关系。
  这就像太极拳一样,实际上不按照那些定式,只是胡乱做一会儿,你也能感觉“浑身发热”、“血液循环加速”;然而即便你严格练上十年八年太极拳,你在真正的实战中也是被人十秒 KO。

预防的真相


  近视的预防目前仍然是世界难题,因为无论是在美国、日本还是中国,没有一个眼科医生能告诉你近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近视(nearsightedness),说得简单点就是眼轴变长,汇入眼睛的光线汇聚点处于视网膜之前,于是看东西就变得模糊了。
  为什么有的人群容易近视(比如在美国亚裔的近视率显著高于白人)?为什么有的人天天看电视看电脑,躲在被窝里看书,视力还是非常好?这些问题尚在研究当中。
  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是,影响近视的最主要因素是遗传,如果父母两人都有近视,子女也会是近视的可能性高达 60%;如果只是父亲或母亲一方有近视,子女近视的可能性大约是 40%。
  可能有人会说,我父母视力都很好,为什么我就近视了?
  这和生活习惯改变有关。在上世纪70年代初,在 12 ~54 岁的美国人中,大约有 25% 的人有近视;
  而在 2009 年,美国国立眼科研究院用同样的统计方法分析了 2000 年前后的数据,发现近视率提高了 66%,其中白人的近视率增长了 30%~80%,而黑人的近视率几乎增长了 100%。
  在近视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预防近视的方法层出不穷。
  除了中国的眼保健操,国外也有很多类似的方法,包括贝茨疗法和各种“近视治疗仪”等,目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原话是——
  There is no way to prevent nearsightedness. Reading and watching television do not cause nearsightedness.
  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预防近视,读书和看电视都不会引起近视。
  目前最靠谱的研究结果是,如果提高青少年每天的户外时间,近视率也许可以有效下降。
  新加坡、台湾和广州的研究试验结果都显示,每天 45 分钟~2 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可以降低 25%~50% 的近视率。
  不过这一研究尚未获得眼科学界的一致认可,并且真正实施起来也有很多难度,比如教育者担心过多的户外运动对文化课成绩会有影响。
  如果严格按照眼科学的研究结果,做眼保健操的那五分钟还不如让孩子们外出跑跑步,提高户外运动时間,对于预防近视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毕竟,相对于窝在教室内,孩子们更愿意出去玩——不信的话,你回忆回忆自己的童年。
  一个自创的保健方法,一个拍脑袋下的决定,就这样先后影响了十几亿中国人,被推广了超过半个世纪。
  相比起来,现在那些所谓的武术大师简直就是底层小喽啰,来自北京的刘世铭才是真正的一代宗师。
  然而,直到最后,刘世铭的眼保健操也没能治好他的高度近视。
其他文献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里的“时代”,是维多利亚时代。在勃朗特姐妹笔下,这个时代有与世隔绝的庄园,里面住着外冷内热的深情男子。在简·奥斯汀的书里,则充满下午茶、沙龙和舞会,男女因机智交锋互生爱慕。  英国当代作家萨拉·沃特斯(Sarah Waters)的“维多利亚三部曲”却打破了这派祥和。那是一个女性毫无选择权的时代:她们必须裹在鼓鼓囊囊的裙撑下动不动虚弱晕倒,小姐困在大宅
二十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到南方一座城市去访问一位著名画家。这位画家比我年长十岁,并不长期居住在这座城市,却在这里有一间画室。那个夜晚他不作画,只是与我长谈,一直谈到深夜。   临告别时,他说还要给我看一样东西。他从旅行包里取出一本很旧的画稿,快速翻到最后一页,出现一个名单。名单是用黑笔写的,其中大半名字又被红笔划掉了。  画家告诉我,这是一个“仇人名单”。就是这些人,捆绑过自己,毒打过自己,用最残
无需为了做到不同而去改变  无需为了留住过往而去怀念  保持初心,就会有久違的美好
邻村的胡老头昨天咽气了。  胡老头大名胡德荣。祖上世代是地主,也有过读书人。胡老头年轻时也上过学堂,有了几分学识。后来跟他爹出门经商,也颇见多识广,便自觉比人高过一等;再加上他是胡老财主的独苗,更是给宠得不知天高地厚。  据说他二十来岁时在村里经办一个学堂,专教村里的小娃娃,干了没两天,居然不干了,说要去大城市里谋生,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展不出他的才干来!村里再没几个读书的了,村民们一再挽留,可我们的
一个朋友即将启程前往印度旅行,走前她一直忧心忡忡,在微信上详细咨询了我关于住宿、交通和餐饮等信息,最后抛给我一个问题:你在印度旅行的时候,都去哪上厕所?  说起在印度上厕所,一把辛酸泪。  作为一名游客,在一些长途汽车站或火车站及大城市的旅游景点附近,可以找到有专人看管的收费公厕,给看门人递上10到20卢比就可以进去方便了。屋内是单独隔开的小间,全为蹲坑。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印度人民如厕不用手纸,
我和我的书,在同一个公寓里,就像一根泡在醋里的酸黄瓜。  写书就像建金字塔,要有深谋远虑的规划,要把一块块巨石摞在一起,要经过耗时耗力的卓绝苦役而所有这一切都沒有什么目的。它仅仅就那样矗立在沙漠里,野狗在它底部撒尿,而布尔乔亚们攀爬到它的顶尖。  我就像一根雪茄,你必须用力吮吸,才能让我保持燃烧。确实,很多事情使我愤怒。当我停止愤怒的那一天,我大概就会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就像被拿走了支撑物的玩偶。 
像我们这样正常的、严谨的、遵纪守法的、不过早失身的、有人生目标的、随时收拾周围的、常做战略检讨的、照顾好其他人的、顺从四季轮回的、每天查看皇历农历天气预报的、不违背医嘱和父母师长的、敬畏星空和道德律的人,午夜梦回时,一声长叹,似乎我们已经在成佛的路上走了很久,似乎我们又总觉得活得真是累啊。  更贱的是,似乎我们在这种累身和累心的状态中汲取力量和快感: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我们得到越来越多的赞扬和奖励,
"阅读",曾是我这一辈,非常宝贝的"地图"。  睡前,我挤进你的单人床,按习惯,提一个可以跟你分享的成长点滴。床,越来越挤,我暗暗担心,有一天,我们的睡前抬杠,会被时间挤压,然后消失不见……孩子,到时候你能透过一张与我依偎的床,找到我们的"地图"吗?  你问,"甚么是你们这一辈?难道阅读也分世代?"阅读的区分,大约等于贫穷状态的划分,越穷困、环境越不同,阅读背景便各有条件。我跟你说,记得金门老家吗
我到静宜大学就任校长以后,经常晚上不能回家吃晚饭,于是我就常去我的学生家混晚饭吃。常被我骚扰的是王嘉政。我喜欢到他家去要饭吃有很多原因,一来是他太太烧饭手艺很好;二来是他很会摄影,每次去必定会看到他的最新杰作;三来是他有一个聪明而可爱的儿子。  王嘉政在一家大哥大公司做事。他常常要出国去和外国的大哥大公司签订“漫游”条约,每次签约以后,就在当地的名胜或风景区游玩。因为他的摄影技巧非常好,他每次拍的
“我来自多心眼的国度,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东西。”一大清早,我就听到楼下有陌生的声音在大声嚷嚷。我认识我们镇所有的货郎,唯有这个声音从未曾听过。  “货郎先生,您要卖什么?”我们纷纷探出头去,睡眼惺忪。  “卖一些比珍珠更有用的东西给你们,你们到广场上去吧,我们的摊子摆在那里。”货郎边摇着手鼓,边走边说。  与邻居们一道,我赶紧穿上衣服,沿着美德街前往正义广场。广场上早挤满了人,我从人群中拼命挤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