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的公共外交素养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1986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高等院校、军队的新闻发布制度逐步确立,新闻发言人队伍不断壮大。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发言人已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外国媒体和公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从公共外交的视角看,新闻发言人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应如何提升新闻发言人的这些素养?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
  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养
  柯银斌:王主任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2015年12月22日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三十八次主席会议确定您为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知道,您曾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职副主任多年。过去的十几年间,您本身就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与推广过程的领导者、参与者和亲历者。请您简要新闻发言人所需的基本素养。
  王国庆:新闻发言人只是代言人。无论党团、政府或团体、企业的发言人,都是它的代言人。比如说两会开会,人大也好,政协也好,定性很明确,叫“大会新闻发言人”,是为这个大会代言的。顾名思义,你代表你身后的这个机构或者团体,出面跟社会、跟公众、跟媒体来沟通的,所以你要传达的就是你所代表的那个机构、那个团体或者那个企业所要表达的东西。我们一直在讲,新闻发言人不是你自己,尽管你有名有姓,但你站在台上发言的时候应该很清楚自己是代言人。
  党政部门新闻发言人的政治属性很明确,其实说到底就是跟媒体、跟公众沟通的能力,也就是“媒介素养”。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当然重要,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同样重要。近几年,我们在努力提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我认为,党政部门一把手理所当然是所在组织或机构的第一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以是办公室主任,但实际上第一发言人应该是机构的一把手。比如省委书记、省长分别是党政的第一发言人,尤其是出了一些影响大、关系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时,必须要有这一层级的主要的领导人或官员出面跟公众沟通、跟媒体沟通。在新媒体时代,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尤其重要。
  首先,党政发言人需要相应的政治素养,政治上必须清醒,大政方针了然于心。
  第二方面,是专业素质素养。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比如环保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对环保工作要非常熟悉。有时候一些很专业的问题可以请专业部门的负责人来答。与此同时,必须要懂得媒体的运作规律。现在的媒体环境比以前更复杂了,媒体的形式、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传统媒体比较简单,现在互联网的技术在不断发展,新闻发言人必须熟悉、了解它。西方国家的新闻发言人大都有媒体从业的经历,他们知道怎么跟媒体打交道。他们懂媒体,所以就能够很有效地利用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
  第三方面,是政策水平、政治功底。因为新闻发言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解读政策,所以一定要有相应的政策水平。这里面要特别注意语言体系的问题,特别是政策层面的沟通,如果只会照本宣科,老百姓也许不完全能够领会,外国人更听不懂。好的新闻发言人就是要把党政部门的意思变成大众都能理解的表达方式。简单讲,就是不说套话,但也不走调。领悟政策精神后,用媒体、百姓、受众听得懂的语言讲述出来。
  第四方面,是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这样才可以融会贯通,旁征博引。本来许多比较枯燥的东西,就可以很生动,很鲜活。
  最后一点,就是沟通能力,这也是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学会跟各种不同的接触对象、工作对象沟通才行。现在有不少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能力还比较弱,他跟他部下讲话的时候没问题,一套一套的,但是跟记者一沟通就出问题了。不是曾经弄出很多雷人雷语来了吗?
  上述这些素养,对于国内可以说属于公共事务素养,而面对国外受众,其实就是公共外交素养范围之内的。
  新闻发言人应专职化
  柯银斌:您提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发言人具备媒体从业经验,这种情况在中国多吗?
  王国庆:现在不多。当前,我国新闻发布工作仍缺乏相对宽松的环境,发言人普遍有不愿说、不敢说的现象,内有来自领导的压力,外有媒体围攻不依不饶,网上舆论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其次,新闻发言人多为兼职,新闻发布工作通常是一份占比不重的额外工作,一些部门新闻发言人形同虚设,发言人不发言,对媒体采访申请能拖就拖、能推则推。三是许多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更替过于频繁,新闻发言人始终处于刚入门的初级状态,直接影响了所属部门新闻发布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四是不少部门新闻发言人无专门工作机构、无专门工作人员支撑的空壳化情况严重,舆情收集、跟踪、分析、新闻发布活动内容策划、口径制定、现场组织、效果评估均无专人负责。
  在去年“两会”期间的提案中,我就提出关于我国各级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专职化问题。建议一些社会关注度高、新闻发布工作任务繁重的中央政府部门首先设立专职新闻发言人,之后逐步推开,明确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权限,规范新闻发言人的选任、考评工作,为新闻发言人提供相应工作条件,积极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新闻发言人履职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这样的话,我国有望出现一批专业水平高的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的“四个尊重”
  柯银斌:作为新闻发言人,有没有可以遵守的基本原则?
  王国庆:在这方面,我总结了“四个尊重”。首先,必须尊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发言人虽然不是媒体的记者编辑,但他是信息提供者,是新闻信息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新闻发言人提供的信息必须有新闻性,还要有可听性,就必须尊重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其次,必须尊重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规律。新闻发言人不能想当然,有的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想当然地认为可以不说,让媒体不报道。你不说,信息照样在传播,舆论照样在形成。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新闻发言人才出来“灭火”。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尊重信息传播的规律,就做不好新闻发言人的工作。   第三,作为新闻发言人必须尊重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新闻发言人是提供信息的,掌握着信息,必须尊重社会公众和媒体这四个方面的权利。
  第四,尊重媒体的创造性劳动。总体来讲,新闻发言人是面对媒体而开展工作的。媒体与新闻发言人,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而是合作伙伴。记者的采访、写作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值得尊重。当然,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之间存在博弈,但这种博弈应该是良性的,而不是恶斗。现在在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多,新闻发言人需要与这些外国记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是公共外交第一线的对象。
  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
  柯银斌:在中国,新闻发言人大都是领导干部。您刚才也说,一把手自然就是第一新闻发言人。这样看来,我们在谈论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时,不得不关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王国庆:是的。要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制度化、常态化,通过科学、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普遍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增强新闻舆论意识,掌握新闻信息和媒体运作规律,懂得如何驾驭舆论,懂得如何用掌握的权威信息去影响、引导舆论,有效利用各类媒体,懂得如何同媒体同记者打交道,提高表达能力和“说话”水平,杜绝“雷人雷语”现象的发生。
  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和充分利用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智库机构所具有的学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借力开展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工作。中国传媒大学在2013年4月成立了我国首家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以学校的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为学术支撑,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所举办的各级各类干部媒介素养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让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愿说话”、“敢说话”的宽松环境。要鼓励领导干部勇于在媒体前“抛头露面”,特别是各级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要敢于充当“第一新闻发言人”,要敢说话、敢“亮剑”。要建立相应的“纠错机制”,允许说错话。
  建立考核奖惩机制。领导干部驾驭舆论和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水平应纳入干部德、能、勤、绩考核体系,作为干部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励、任用的重要条件。
  把提高媒介素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媒介素养课程应该进小学、中学,从小抓起,全面提高国民的媒介素养。
其他文献
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妇人。她有一个长得又好看,心肠又好的女儿。有一天,老妇人叫女儿看守晒在太阳下的一盘米。女儿乖巧地坐在盘子旁边守着,可是当米快要晒干的时候,一只长着金色羽毛的乌鸦向这里飞来。  金乌鸦看到女孩来驱赶它,不仅大笑起来,还不慌不忙地把米吃了个精光。女孩哭着说:“我的妈妈很穷,这米是她的宝贝啊!”  金乌鸦和善地看了女孩一眼,说:“我会赔你这点儿米的。等太阳下山的时候,你到村外那棵
期刊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外交和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5年底,15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巴黎气候峰会,气候变化问题再次一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以中国和德国为例,分析这两个国家气候外交的经验和特点,为推进中德气候外交及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德国是国际上支持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国家之一,是继英国后第二个制定了气候外交战略的国家,并积极推进欧盟在气候行动方面的领导地位;同时,
期刊
在美国早期奠基时代,许多清教徒希望在上帝的引领之下,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并引领人类的未来走向自由和繁荣。传统观点认为,这种宗教和地理上的因素使得美国人的对外思想表现出孤立主义倾向。孤立主义后来被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和门罗主义所继承和发扬。而罗伯特·卡根的《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20世纪初世界的地位》([美]罗伯特·卡根著,袁胜育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一书却认为理想主义以及干
期刊
今日,伟大的坏习惯先生因病去世。坏习惯先生一生都在进行“伟大的探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此为坏习惯先生立传。   坏习惯先生少有大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每日待在书房,久而久之,连自己的屋子都忘记打扫了。同城的朋友好习惯先生来拜访,说:“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坏习惯先生说:“大丈夫应当以扫除天下的污垢为己任,怎能在意一间房子呢?”好习惯先生讥笑道:“一屋不扫,何以
期刊
刘宏教授编著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机制、实证分析、全球比较》一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以各个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东南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社会的变迁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宏观背景,从华人社团组织的发展、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华人华侨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角色、华人及新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进而探讨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在这
期刊
中方代表团与韩方共同举办首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向韩国同行学习公共外交的成熟经验;二是就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进行交流;三是推动中韩在公共外交领域加强合作并不断取得实质成果,从而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友好感情,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中国公共外交的六个特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家,开展公共外交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公共外交
期刊
现在谈论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越来越时尚,这是件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讨论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时,关注的主要还是些技术性和技巧性问题,比如说,怎么说、如何说才能更有效地对外介绍中国,才能让世界更多地从善意的角度了解和理解中国?然而,要想有效开展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不仅需要要掌握有关技术和技巧,更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  研究中国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历史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个现象,那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期刊
美国敦促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并指出崛起的中国应以身作则,遵循国际法,并敦促其战略合作伙伴也遵循国际法。然而,中国坚持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由于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中国支持有争议国家的现任政府,受到了美国尖锐的批评。中国政府正在呈现一个更灵活和主动的外交政策。同时,中国政府密切关注着美国的军事政策和外交活动,这些活动似乎意在遏制中国,或削弱中国试图影响世界所做的努力。如果中国政府想要在政策、合作框
期刊
公共外交倡导者、著名对外传播专家赵启正先生的新书《跨国经营公共外交十讲》此前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对每一位从事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家来说,这本书都是必读之作。很多中国公司开展海外经营时,运用与其国内经营同样的策略,这注定要失败。本书揭示了公共外交的力量。公关外交是一种基本战略工具,用以建立全球品牌,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并从中盈利。赵启正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顶级沟通专家,享有“中国的公共外交先生”的美誉。 
期刊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准确把握国际大势,积极运筹外交全局,全方位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力推进我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外交行动。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习主席足迹遍及五大洲,实现了与150多位外国国家领导人的会见接触,提出许多重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