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外交倡导者、著名对外传播专家赵启正先生的新书《跨国经营公共外交十讲》此前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对每一位从事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家来说,这本书都是必读之作。很多中国公司开展海外经营时,运用与其国内经营同样的策略,这注定要失败。本书揭示了公共外交的力量。公关外交是一种基本战略工具,用以建立全球品牌,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并从中盈利。赵启正先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顶级沟通专家,享有“中国的公共外交先生”的美誉。
  赵启正先生对改善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满怀激情,对此我一直非常钦佩。2002年,我和赵启正先生在北京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初次见面时,他对寻找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方式的热情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012年11月15日,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的首次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主席作了重要论述:“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对习近平主席所作的增进了解的呼吁,赵启正先生在本书中给予了精彩回应。
  世界对中国的误读
  1992年我首次在中国游历时,留下一种非常强烈的印象:我在中国看到的实际情况与世界上人们对中国的认识之间有很大差异。1992年以来,我在中国近30个省区工作和游历过。因此我知道,直到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国的了解与现实情况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当然,如今世界上有很多关于中国的书和新闻报道。不过,在过去30多年,我一直阅读在中国以外的各国政府领导人和商界领袖中最有影响的英文媒体。《金融时报》和《经济学家》就是其中的两个例子。此外,我还找世界上使用不同语言的其他主要国家的联络人印证。我所得到的信息是一样的:中国境外有影响力的媒体未能如实反映中国的现实。
  中国崛起的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令世界未能跟上现实的变化。那么,为什么这种对中国的不了解事关重大呢?对中国的不了解导致对中国的不信任和恐惧。这些情绪构成了一个巨大挑战,需要正在“走出去”的中国商界来应对。许多调查都证明,这种恐惧与不信任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例如,最近的一次大规模调查显示,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国内受到的信任与国外公众对它们的看法有很大差别。2013年9月,由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在中国,83%的调查对象对中国大型跨国公司表示信任。而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这一数字下降至50%。在德国,中国公司的受信任度非常低,仅有19%的调查对象对它们表示信任。
  前不久,国际民调公司GlobeScan(环球扫描)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民调机构PIPA对27个国家的28000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变得更加强大是一件坏事的人数量有显著增长。在中国的若干重要贸易伙伴国,许多人都对中国表现出忧虑。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尤为突出。与2005年的一项类似调查相比,外国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的负面观点有所增加,特别是在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和意大利,大多数人持这种观点。
  我认为,对中国的不了解与恐惧之间有直接联系。如果人们不了解别国,并且那个国家又很大且变化很快,许多人就会感到恐惧,这是人之常情。在过去35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工业化。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金融危机之后,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经济驱动力。中国在过去30年的非凡经济成就意味着,对中国成功的担忧有所增加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对中国的这种恐惧和不了解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肇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由此造成的欧美经济不景气使世界充满危险和不稳定因素。世界的不稳定极大地增加了各国出台通过关税保护就业的政策的可能性。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政策举措对世界和中国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中国有充分理由尝试阻止限制贸易的举措。这意味着中国必须以最为有效的方式与世界进行沟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赵启正先生多年来一直在促进中国与世界开展更为有效的沟通方面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公共外交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那么,中国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呢?我相信,通过指出公共外交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一项核心内容,赵启正先生已经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很高兴地看到,他已将自己的思想写成这本非常重要的新书。我注意到,2012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赵启正先生作为大会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称,中国企业“走出去”虽然已经有了很成功的例子,但是总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他还解释说,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还缺乏深入的认知和全面的把握,对于国际惯例、通行规则还不够熟悉,也不太善于与当地社会开展公共外交。
  过去三年,我在中国花了很多时间,尝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解决方案。这让我有机会多次与赵启正先生展开讨论,分享和交流意见。我非常激动地看到,我们正在从谈论进入实际行动阶段,与上海同济大学共建一家新型企业。正如赵启正先生在本书序中所说的一样,这是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同济大学和我担任顾问的新洲国际集团(NICG)三方的一个合作项目。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在2014年建立一个新型高水平教育机构,结合中国顶级企业家的“走出去”战略,帮助他们发掘公共外交的潜力。我坚信,本书将成为这一高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希望具备全球视野的中国企业家,不妨将本书作为经典必读参考书目。这本书的作者具有远见卓识,是这方面的权威。赵启正先生曾预见浦东在推动上海发展方面的潜力。在领导浦东发展的过程中,赵启正先生与全球众多商界领袖和政府领导人成为朋友。在此过程中,他认识到中国被全世界更好地了解的至关重要性。后来,在历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期间,他成为中国公共外交领域的倡导者。本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公共外交方面的智慧。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整个亚洲和全世界。21世纪初,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新理念,将成为新环境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
期刊
东亚和平是这个地区所有人憧憬和追求的最大目标。日美同盟升级,日本国会通过安保相关法案,东亚地区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变数。此外,美国推行“重返亚洲”战略以来,南海问题也备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中日韩合作对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尤为重要。  中国、日本、韩国,也包括朝鲜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侧面上,为东亚文明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亚文明的精髓可以用“和为贵”这三个字来概括
期刊
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妇人。她有一个长得又好看,心肠又好的女儿。有一天,老妇人叫女儿看守晒在太阳下的一盘米。女儿乖巧地坐在盘子旁边守着,可是当米快要晒干的时候,一只长着金色羽毛的乌鸦向这里飞来。  金乌鸦看到女孩来驱赶它,不仅大笑起来,还不慌不忙地把米吃了个精光。女孩哭着说:“我的妈妈很穷,这米是她的宝贝啊!”  金乌鸦和善地看了女孩一眼,说:“我会赔你这点儿米的。等太阳下山的时候,你到村外那棵
期刊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外交和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5年底,15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巴黎气候峰会,气候变化问题再次一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以中国和德国为例,分析这两个国家气候外交的经验和特点,为推进中德气候外交及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德国是国际上支持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国家之一,是继英国后第二个制定了气候外交战略的国家,并积极推进欧盟在气候行动方面的领导地位;同时,
期刊
在美国早期奠基时代,许多清教徒希望在上帝的引领之下,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并引领人类的未来走向自由和繁荣。传统观点认为,这种宗教和地理上的因素使得美国人的对外思想表现出孤立主义倾向。孤立主义后来被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和门罗主义所继承和发扬。而罗伯特·卡根的《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20世纪初世界的地位》([美]罗伯特·卡根著,袁胜育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一书却认为理想主义以及干
期刊
今日,伟大的坏习惯先生因病去世。坏习惯先生一生都在进行“伟大的探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此为坏习惯先生立传。   坏习惯先生少有大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每日待在书房,久而久之,连自己的屋子都忘记打扫了。同城的朋友好习惯先生来拜访,说:“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坏习惯先生说:“大丈夫应当以扫除天下的污垢为己任,怎能在意一间房子呢?”好习惯先生讥笑道:“一屋不扫,何以
期刊
刘宏教授编著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机制、实证分析、全球比较》一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以各个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东南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社会的变迁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宏观背景,从华人社团组织的发展、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华人华侨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角色、华人及新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进而探讨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在这
期刊
中方代表团与韩方共同举办首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向韩国同行学习公共外交的成熟经验;二是就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进行交流;三是推动中韩在公共外交领域加强合作并不断取得实质成果,从而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友好感情,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中国公共外交的六个特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家,开展公共外交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公共外交
期刊
现在谈论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越来越时尚,这是件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讨论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时,关注的主要还是些技术性和技巧性问题,比如说,怎么说、如何说才能更有效地对外介绍中国,才能让世界更多地从善意的角度了解和理解中国?然而,要想有效开展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不仅需要要掌握有关技术和技巧,更需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  研究中国公共外交和对外传播历史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个现象,那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期刊
美国敦促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并指出崛起的中国应以身作则,遵循国际法,并敦促其战略合作伙伴也遵循国际法。然而,中国坚持的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由于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中国支持有争议国家的现任政府,受到了美国尖锐的批评。中国政府正在呈现一个更灵活和主动的外交政策。同时,中国政府密切关注着美国的军事政策和外交活动,这些活动似乎意在遏制中国,或削弱中国试图影响世界所做的努力。如果中国政府想要在政策、合作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