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寻根课堂的意蕴与构建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980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寻根课堂是以问题导学为基本特征、以遵循规律为内在要求、以追求融和为价值取向的课堂。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我们探索出了5种小学语文基本教学范式。通过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激发,语文素养逐步显现,教师语文专业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寻根课堂 意蕴 构建
  吕叔湘先生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诘问:“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反观当下,语文教学“少慢差废”的弊端依然存在。如何开辟一条不断追问、揭示、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本质规律的路径,推动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提质增效?陶行知先生认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语文课堂构建的理论源泉。有鉴于此,在“十二五”期间,笔者依托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语文研究团队,主持了《“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寻根课堂的构建研究》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该课题研究归纳如下:
  意蕴求解
  读懂“教学做合一”理论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思想与目前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课改理念异曲同工,做是教与学的中心纽带,指向学生的生活实践。
  读懂语文教学使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素养是因生活所需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能力的统合,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涵盖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包括审美情趣、思想品质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读懂“小学语文寻根课堂” 我们对“小学语文寻根课堂”进行了深度思辨,主要从“语文本体的结构(存在论)、语文教育的功能(价值论)、语文教育的过程(方法论)”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辩证考察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提出以生为本,返璞归真,找寻影响教学效果的根本因素并加以改进,育心根,强慧根。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及管理等为研究内容,探索有效的、适应师生双方的途径,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寻根究底的问题意识,最终构建知行合一、言意兼得、内外融和的课堂。
  读懂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研究团队成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优长和短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人们创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语文教师在解决教学自身教学困惑时,常常囿于自身固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往往是陈旧的)的束缚,缺少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和破茧成蝶的蜕变勇气,迫切需要来一场头脑风暴式的由破到立的教学变革。
  读懂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带着不同的生命信息来到学校。我们要读懂他们的生活、学习现状和不同年段的心理需求;读懂社会发展、家庭培养、学校教育滋养下他们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情感积淀;读懂“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
  “五个一”工程实践探索
  在研究中,怎样基于学生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历、新课改倡导的语文教学新理念,构建寻根课堂范式呢?我们实施了“五个一”工程。
  彰显一个“寻”字 研究过程中,我们敷寻古今语文教育名家的教学留痕,考寻现当代语文教学发展的脉络,研寻语文课堂教学派系的发展轨迹,窥寻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流变,在寻蹑、寻矩、寻理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课堂教学范式和变式。我们希冀臻达也曾喜获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欢欣。如:作文评改一直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我们从叶圣陶“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的教诲中得到启发,总结出学生自主评改习惯的四个培养策略:情境性策略(借助榜样,运用比较,激发自主评改的兴趣);主导性策略(明确要求,授之以渔,增强自主评改的能力);主体性策略(小组评改,尝试自改,提升自主评改的水平);展示性策略(作品发表,互学共赏,享受自主评改的成功)。学生经过自主评改的历练,养成独立评改的习惯,好文章的出现也就成为迟早的事。
  立足一个“根”字 小学语文寻根课堂的构建是一项“寻根”——“立根”——“固根”——“生根”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置身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纷繁复杂研究情境,教师如何有定力、掘学力、激活力?这需要正本清源,不断追问小语教学之“根”。我们认为:问题是智慧之根,“寻根”即寻求智慧的增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得以增长,能力得以增强,智慧得以提升;规律是事物之根,遵循规律即抓住事物的根本,我们引导学生认识、把握、运用规律学习和做事,就是遵循生长规律、生存与发展规律。因此,问题导学是我们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力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智读精思、勇于展示、敢于表达是教学的重要方法和理想状态。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在师生复习了一组与樟树有关的词语后,共同质疑,并梳理、筛选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围绕这一核心问题组织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内容,领悟情感,品味语言,关注表达,课堂始终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以读代讲,以读启思,读思结合,学生在此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形成积累。为了使学生对宋庆龄与樟树建立联系,教师出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还是……,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要求学生借助不同季节的樟树画面,想象一年365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课末,又引发学生思考:“行走在校园的香樟树下,又会想起什么?”语文即生活,链接生活,拓展生活,课内外融合,使语文学习更明晰、更纯粹、更开放,也更有效。   着力一个“导”字 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要求采用启发式、寻根式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教师的“导”要导之以情、导之以理、导之以法。如在教学《蒲公英》一文,有位老师就“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这一句话展开教学。学生提问:“课文为什么不用‘开放’而要用‘竞相开放’?”教师示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展示“竞相开放”:“同学们,此时,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蒲公英,正在开放呢。”在学生纷纷效仿后,教师引导读悟:“现在请将‘开放’和‘竞相开放’分别放到句中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在学生道出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又顺势提出:“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竞相开放的景象?”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上述课例,教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构感性认知;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用结合,引导学生语言表达,使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落到了实处。
  把握一个“融”字 “融”是语文教育之根,是一种良好的生态,是一种美好的人格特质,也是和谐社会的表征之一。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协调的人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追求课堂中的“融”,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和谐的人,一个大写的人。我们所追寻的理想课堂是建立在融洽师生关系之上的,运用“教学做合一”思想方法,实现学生情、理、智同构共生的课堂。
  落实一个“效”字 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用效能,凸显人文教育的效应。如:我们关注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做到“依文设问,渐进思考;启发设问,弹性思考;进阶设问,智慧思考”;关注学生提问的有效性,注重创设和融环境,鼓励学生的提问行为,给学生充裕的提问时间,保证学生提问的质效,让学生敢问、乐问;注重研究学生提问的时机把握、内容确定和价值判断等,在课始围绕课题提问、关注动态生成提问、倡导探究性提问成为主要关注点。又如:我们从“朗读奠基,开启高效课堂的理想之门;引导体验,构建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大胆留白,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质疑,释放学生跃动的灵性”四方面提高课堂教学预设的有效性。
  成果与影响
  探索出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范式 其基本范式为:“标由疑生——疑由众解——化疑为悟——悟中生疑——疑而再探”,层层推进,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我们以此为基点,根据小学语文不同的课型,探索出5种寻根课堂教学范式。①语文阅读课:激趣导入(感知)——质疑问学——(理解)——引导深究(掌握)——迁移练习(运用)。②口语交际课:激趣示标(明说)——引领试述(练说)——小组反馈(会说)——大堂交流(能说)。③综合性学习课:明确主旨(驱动)——整合资源(认知)——合作探究(挖潜)——拓展延伸(提升)。④作文指导课:作前示标(猜法)——范文导航(悟法——下水作文(用法)——作后评鉴(明法)。⑤练习训练课:总结导入,迁移练习(导练)——独立运用,反馈矫正(自练)——强化达标,综合扩展(熟练)。
  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激发,语文素养逐步显现 随着研究的纵深推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热爱生活,勤于读书,乐于写作。不少学生因突出的读写能力、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认识生活与参与生活的全面能力,在各级读写、演讲比赛中摘金夺银。
  教师专业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语文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必须用专业的精神去做专业的研究。在学校“小学语文寻根课堂”教学研究团队的专业运作下,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专业精神得以发扬,专业能力得以提升。近三年,4名课题核心组老师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江苏教育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3篇。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来,参与研究的何建军、沈霞等30余名老师在国家、省、市、县语文教学大赛中获奖。何建军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近20人被评为省市县名优人才。
  小学语文寻根课堂的探索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走在研究的路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框架,多元阐释课堂教学,使之具有生长的、发展的和改善的生命,兼容并蓄,使我们的教学充满张力与活性。
  参考文献
  [1]康海群.教学后记: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座富矿[J].江苏教育研究,2015(6B).
  [2]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N].人民日报,1978-3-16.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 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y2011291)和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NTLX257)《“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寻根课堂的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青少年宫)
其他文献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最早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工商类专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了会计学基础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本文利用项目教学法,结合易芝财务软件平台,就如何提高学生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考证技巧等方面,对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建议。  一、项目教学法在会计学基础中的定位分析  (一)项目教学法符合国家职业教育的政
日前,教育部发布2016年工作要点,将制订实施教育“十三五”规划,还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部指出,2016年要做好教育“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组织开展宣传和解读,推进规划的实施及监测。  同时,教育部将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完善偏远农村中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学习向往与发展目标,进而达成价值认同和共同发展的团体,是教、研、训一体的组织。通过教育行动研究,主动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教师在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同时获得自我发展。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教师学习共同体,奉行共同的情感取向和行为标准,通过合作交流、对话协商、角色互嵌、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分享智慧与成绩,进而达成价值认同和共同发展的团体,是教师和其他有
2015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绍兴市小学数学“因学施教”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以“量与计量单位”为研究内容的“因学施教”课堂教学研讨。在这次活动中,共有7位老师根据这一主题进行了课堂实践。听完这些课后,笔者受益匪浅。经过细细品味,笔者认为,“因学施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可以从下面四个主题来总结证明。  关注起点:明晰教学侧重点  基于数学学习的延续性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
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近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严令禁止小学安排超越小学生能力的各项作业。石家庄市教育局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收到学生或家长反映有关小学生作业方面的困扰。通过仔细梳理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发现有以下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行为:布置难度较大的数学拓展作业;要求家长打印作业;让家长向孩子传达作业任务;让家长批改作业;要求学生制作各类小报;搜集资料作业;要求家长在节
周益民(以下简称周):黄老师好,您之前主编过圣埃克絮佩里的作品全集,听说现在正在着手独立翻译他的全部作品,您为什么如此喜欢他的作品?  黄 荭(以下简称黄):是的,我现在正着手独立翻译圣埃克絮佩里的全部作品,希望能在他诞辰120周年之际全部出版。  圣埃克絮佩里是我一直以来很喜欢的法国飞行员作家,他的文字有一份既崇高又稚气的美,像高山上的空气干净、纯粹。  圣埃克絮佩里吸引我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他独
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西区分校,立足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开设了 “新星少年俱乐部课程”。课程有体育、艺术、家政、农事、科技五大类13门课,让学生个性得到解放,心灵得到陶冶,身体得到舒展,生活得到体验。
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有计划、有策略地开展班会,对凝聚班级力量、形成良好班风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有效的班会,可以尽快转变学生的错误思想,及时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和扭转不良风气;形式多样的班会,还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拓宽视野,开启思维,锻炼能力。某种程度上,班会内容的挖掘和形式的创新,也体现了一位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和教学智慧。班会内容动态灵活,形式多种多样。在众多形式的班会中,主题班会备受师生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物理课堂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探究与体验,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使概念和规律在探究中习得,在动手中养成能力,在辨析中完善思维,而“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这一节的内容就为学生进行物理来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尽管学生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对现实生活中涡流现象也并不陌生,但由于很难从直观观察和感受涡流的形成,只停留在教材文本和教师的讲述中,为
日本是国际领先的教育强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相比,它既延续了东方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文化中教育治理的精华,在世界教育之林可谓独树一帜。作为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日本教育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规则。  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日本中小学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形成善恶判断力和规范意识,养成乐观向上和顽强不屈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