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叠合岩溶发育模式与主控因素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pen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四川盆地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完钻气井测试产能综合分析,从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机制出发,提出叠合岩溶概念和发育模式,明确了叠合岩溶发育主控因素及其对完钻气井产能的控制作用.利用岩心、成像资料,考虑储集空间类型、大小以及缝洞搭配关系,将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岩溶储层划分为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3种类型,缝洞型和孔洞型是灯四段优质储层.受原始沉积体岩性、物性及岩溶期古地貌特征差异影响,岩溶风化溶蚀深度、优质储层垂向发育位置及平面展布范围等特征存在差异.建立了“差异溶蚀”的叠合岩溶发育模式,指出丘滩体沉积特征、两期风化壳叠合程度、岩溶期断裂系统发育规模以及构造翻转的地质过程综合控制了叠合岩溶储层发育,同时叠合岩溶发育强度控制气井产能分布.叠合岩溶发育区是气藏开发优先目标,其储层发育模式与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安岳气田震旦系气藏开发评价、建产区筛选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划分不系统、研究较为缺乏的问题,综合分析磨溪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论证并选取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内部海泛面作为震旦系灯影组的上覆标志面,采用印模法恢复了震旦系顶面的古岩溶地貌.在此基础上,借鉴地貌学的经典坡位分类,结合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建立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的发育模式.优选坡度、剖面曲率、相对高程和长宽比4个参数,厘定各参数定量表征的标准,结合沟谷提取的分析结果,将磨溪区块划分为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明确了磨溪区块震
系统综述了交流杂散电流对油气管道腐蚀速率、腐蚀电位、腐蚀形貌、阴极保护的影响及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交流干扰不仅会改变油气管道腐蚀电位、加速腐蚀及造成局部腐蚀,而且会使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电位发生偏移及在保护电位满足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发生腐蚀.同时,腐蚀介质环境也对油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腐蚀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交流腐蚀的影响因素众多,目前提出的各种交流杂散电流腐蚀机理虽然能解释部分腐蚀现象,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进一步展望了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的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随着含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区带与圈闭的定量评价成为油气勘探走向精细化、提高评价精度的必由之路.基于中国49个石油开发区带、44个天然气开发区带和360个圈闭的解剖与控制因素分析,综合不同类型油气区带和圈闭的控制因素,优选评价油气区带和圈闭有效性的关键参数,提出了基于评价参数网格化的油气区带与圈闭的无量纲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对油气区带和圈闭的评价参数进行无量纲归一化和网格化定量处理,计算被评价油气区带和圈闭的有效性评价参数,结合资源量可以确定油气区带和圈闭的有效性,实现油气区带与圈闭有效性的定量评
利用岩心、测井、扫描电镜和相关样品物性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四川盆地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页岩气富集与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页岩裂缝发育受沉积、成岩、构造与压力演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低角度滑脱缝与层理缝充填程度低,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贡献;高角度裂缝和水平层间缝通常被充填,裂缝有效性较低.低角度裂缝对高角度裂缝穿层性的调节对页岩气的富集与保存具有重要意义.②页岩微裂缝以非构造成因为主,上部低有机质高粘土层段层理缝与大尺度层间微裂缝发育程度低,小尺度粘土粒间孔缝发育,宜采
东营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具有代表性的陆相断陷盆地,深部层系勘探程度低,丰深1、丰深斜101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显示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为对象,在烃源岩分析基础上,结合优质储层成因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明确深层勘探潜力方向.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深层的沙四下亚段及孔店组构成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孔二段、沙四下亚段发育的盐湖(咸化)环境烃源岩具有排烃时期早、排烃时间长、效率高、生排烃周期长的特点,为深层油气成藏系统提供了有利的油源条件;咸化湖泊的多类型沉积体经历了酸-碱交替的成岩流体环境,形
目前对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的连通特征、气固作用关系认识尚有不足,对纳米级空间(尺度为0.5~4.0 nm)在气体储集、流动中的作用没有开展系统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页岩储层固体矿物颗粒内部存在大量纳米级空间,并通过实验证实镜下观察到的纳米级空间对甲烷气体具有可通过性、可存储性;基于观察和实验结果提出了页岩储层泛连通的概念;提出页岩气新的储集形态——固溶气,将页岩气的储集方式分为自由气、吸附气、固溶气、溶解气4种;依据新的认识给出实际页岩气储量计算新公式,实际计算得到页岩气储集量增加7%~32%.该认识
受储层非均质性、钻井轨迹、启动方式、操作策略等因素影响,近1/3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开发效果不理想,表现为井下温度不均、局部汽窜、泄油速度慢、油汽比低.此外,大量强非均质稠油油藏面临水平井经济开发的难题.布署流量控制器(FCDs)实施分段管理,是近年来诸多石油公司改善稠油开发效果的技术方向之一.虽然流量控制器早已成功用于常规油气田控水开发,但在SAGD应用中仍面临高温高压、相变、稠油高黏强温敏、复杂乳化(油包水、水包油、水包油包水)、油水汽/气多相组成、出砂等新挑战.通过分析SAGD提
带预弯结构的钟摆钻具组合(简称预弯钟摆BHA)既可适用于气体钻井,也适用于泥浆钻井,并在直井控斜、提速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在不同钻井介质中,预弯钟摆BHA的应用效果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钻井介质对预弯钟摆BHA力学特性的影响鲜有报道.通过研究钻井液附加质量引起的非线性惯性力及流体阻力特征,分析了气体钻井和泥浆钻井中预弯钟摆BHA动力学模型的差异.基于旋转Rayleigh梁模型,推导了预弯钟摆BHA钻头上的动态侧向力和动态轴向力,研究在不同钻井介质中预弯钟摆BHA的运动特征及受力特征,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类型多、分布广,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关于热液白云岩化作用的机理和模式及其对储层的改造意义存在较多争议.在系统收集前期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地区热液白云岩的矿物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等详细分析,总结了热液白云岩化作用的机理及其储层改造意义.研究认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化作用与围岩的岩性和岩相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主要与同期断裂活动有关.根据热液白云岩与围岩的关系,可以将热液白云岩化模式分为3类:①滩相改造型热液白云岩化,主要分布在川西和川中地区的栖霞组中,热液白云岩
碳、氧同位素是碳酸盐岩研究的重要地化指标之一,在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变化、成岩作用影响及进行地层对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川东北地区野外剖面考察、岩石薄片鉴定和微量元素分析,结合长兴组-飞仙关组241件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建立同位素演化曲线,重点对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响应特征进行区域性对比分析,进一步对其地质意义进行试验性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长兴期碳同位素演化曲线与海平面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可与层序内部体系域进行良好对应,该时期氧同位素组成呈相对稳定趋势;在二叠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