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自然而然发生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9月全国小学语文全面使用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是此套教材突出的亮点,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怎么教”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精读课文寻求密码”“习作例文探寻方法”“迁移运用关注全程”三个方面,以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来谈习作单元教学的一些做法,希望可以给教师一点启示。
  【关键词】表达 对比阅读 迁移
  “习作单元”是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的创新,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一个习作单元,习作精选话题,系统化建构:三年级观察、想象,四年级记事、写景,五年级说明、写人,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表达情感。展现了“读写结合”的完整样态,呈现了一次习作教学从发生到终结的训练全过程。为了全面理解“习作单元”的教学体例,从教材走向教学,尽可能化解难度,更好发挥“习作单元”的优势,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说明文)习作单元的教学探究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取一瓢饮,精读课文寻求密码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应注意在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阅读教学属性不变,应让阅读走向表达,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思考、能说会写、表达有方……“走向表达的阅读”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的教学方向,应推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说明文的教学不能只关注课文所介绍的事物知识或事理上,还要教会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如抓住说明要点、了解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等,在学生充分阅读和积累说明文语言的基础上,借助具体文本渗透说明文写作的要领。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如何直指单元习作任务呢?
  1.读懂单元提示语
  编者的编写意图是通过“单元导读提示语”凸显的,体现了“双线组元”统编版教材的特点。就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提示语”由叶圣陶的一句话“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和两则学习要求“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資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组成,三句话聚焦为一个关键学习点:能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2.关注课后练习
  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习”能对编者的编写意图窥见一斑,因此关注“课后练习”能帮助我们精准解读文本。比如“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后,不难发现《太阳》《松鼠》同是说明文,但有着不同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3.前置交流平台
  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课文后都有“交流平台”,也能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本单元“交流平台”中写“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说明性文章为了说明抽象、复杂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通俗易懂,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性文章通常抓住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事物。”“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太阳》;有的活泼,如《松鼠》……”梳理总结提炼了本单元说明文的特点、学习方法等,作为教师应该将“交流平台”的内容前置,在单元备课时明确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时将阅读平台中说明文特点等知识点落实到每篇课文中。
  4.解读初试身手
  “初试身手”设计让学生初步尝试运用,从本单元“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和“如果将一篇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的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两个要求看,让学生初步尝试利用说明方法写一段说明文,那么教学精读课文时就应该有意识地训练,比如将散文与说明文进行比较,体会不同文体的表达特点、关注不同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等。
  5.单元习作要求
  “介绍一种事物”,选择一种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可以参考教材提供的表格中的提示和题目。“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透过这些要求再看精读课文,教师就可以进一步聚焦教学目标,锁定教学内容,细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学案。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快速而精准地找到文本的教学价值,当然,离开这些解读助手,教师也能发现《太阳》《松鼠》的表达亮点,甚至还会有个性化的发现。然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唯有聚焦才能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快速提升学生的表达力。
  二、纵观全局,习作例文探寻方法
  如果说精读课文是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从交流平台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那么习作例文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方法,为能更好地习作做好最后的铺垫。单元各部分学习内容协同一致地服务于习作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用好习作例文呢?教学时要注意什么呢?
  1.批注解读,精准把握说明文特点
  在学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时,首先应关注例文旁的批注。批注有对段落内容的概括,有对说明方法作用的阐述,有对文字表达效果的点评等。这样的批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读懂例文,结合课后练习“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进行思考,相信学生能在精读课文品读和习作例文自主学习中进一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能更好地掌握说明文表达的方法。此时教师只是点拨者、启发者,引导学生将说明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梳理提炼。
  2.比较阅读,凸显说明文教学指导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太阳》《松鼠》都是说明文,但语言表达形式不同;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同样也存在不同之处,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了解说明文表达形式的不同之处;也可以借助已有的旧知,如《白鹭》散文与说明文,不同体裁语言表达不同,让学生能站在几篇文章之上进行比较审视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视角更开阔,思考问题更深入。又如《鲸》第一自然段为了说明“鲸很大”这一特点,运用了做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可以通过删除说明方法后的句子跟课文原句进行比较,思考探讨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鲸很大”的特点写得明白彻底,丰富了阅读的体验和感悟。再如,删减《鲸》最后一句中的“一般”,让学生对比朗读,明白运用“一般”“大约”“可能”等词语对于句子表达的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独特的语言方式。“言为心声”,不同的语言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想法也会大不相同,无论是品读说明文,还是其他体裁的文章,应让学生有文体意识、言语表达意识等。   三、瞻前顾后,迁移运用关注全程
  统编教材习作编写不只是习作单元,还是由写话练习、课后小练笔、单元习作和习作单元统筹安排,这样的编写更具系统化,更要求教师能有全局的意识,不要只盯住一个年级一个单元,应该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要求,从而更为精准地解读教材。在全局观的理念下,教师如何做好习作指导让学生形成单元学习成果呢?
  1.拿捏好作前指导分寸
  作前指导并非越细越好,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习作前学生最需要指导的内容。本单元习作为“介绍一种事物”,教材用表格的形式分类供学生选择写作内容,可以写动物、植物、物品、美食和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举例如“袋鼠的自序”“种子的旅行”“扫地机器人”“涮羊肉”“火星的秘密”等,不仅打开了学生的视野,更为学生习作提供了便捷——选择写作内容可以輕松解决。关键是如何来写呢?教材也给了提示:首先要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再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要写的事物,最后要进行构建作文框架,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此处需要教师点拨)。作为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作文的每一个自然段进行合理构思,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事物的主要特点写清楚。比如写《恐龙》,可以从恐龙的生存时间、地点、种类、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进行介绍,外形特点可以运用说明方法来写生动,写出不同种类恐龙的特点等。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在脑海里勾画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蓝图,再动笔写就不困难了,犹如顺水推舟!
  2.指导好当堂习作练习
  教师应把握“最佳创作状态”,给学生当堂写作的时间,教师巡视写作情况,便于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对于一些作文薄弱的学生可以在当堂训练时多加关注,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堂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有意识地长期坚持,刚开始可以采用计时比赛等,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思维高度运转,文思如泉涌。在下课前能确保大部分学生完成习作,留一定的时间进行问题反馈,可以选取一到两篇作文进行当堂评析,师生评议,共性的问题一同探讨。
  3.突围于作后精批细改
  相信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有同样的感受:精批细改作文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收到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作文讲评课非常精彩,深受学生的喜爱。管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不仅对学生的好词好句大加表扬,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而且对班内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会一同探讨解决。这样的作后讲评指导教学效果明显,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学生互评互改,这也是统编教材推崇的做法。在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中就有“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应重视习作分享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交际对象的反馈提升作文能力。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教学内容有很多关联点,教学要注意连贯性和递进性。精读课文设计的习作训练点,习作例文中应不再重复教学,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延伸拓展,进一步提高、加深学习,这样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得到螺旋式上升的提高,让学生习作自然而然地发生!
其他文献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面对当下数学课堂中出现的学生主动学习不足的“重教轻学”现状,我们在思考,小学数学不应把学生当作“工业产品”。按照既定的标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标准化生产”,这怎么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追求激发学生潜在经验和动力的“农业生长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像苗木那样主动吸收阳光和水分。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终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梅艳争春迎贵客,骏马奔腾谱乐章”,阳春三月,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上海,共绘畜牧业的蓝图美景。首先我代表主办方之一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2014规模化养猪实用新技术国际研讨会”是为适应养猪业发展的需求、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而举办的一次新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特邀请了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
【摘要】幾何直观是新课标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新增的一项核心内容。通过对新版教材的观察比较,本人认为图形直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有:线段图、条形图、方块图、个性化图示等。如何将图形直观更好地运用于教学,我认为主阵地在课堂。本文试着从建构新知、突破难点、辨析错误、解决问题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图形直观 课堂教学 策略
人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思维的物质载体是大脑,组成人脑的神经细胞数量上千亿,与银河系星体总数相当,而正是这宛若银河系繁星的细胞构成的神经环路和网络,使人类得以产生感觉、形成意识,拥有思维、记忆和认知能力,也让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利霞对这一领域研究向往、迷恋。  那如何对大脑进行探究呢?实验动物便是其研究入手的主要途径。在高利霞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在人类的起源中,非人灵
[案例背景]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学校的教育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成了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校覆盖面较大,既有地处城关镇的中心校本部,又有辐射在周边地区的村级
【摘要】在统编版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课后习题来提领教学过程设计,是统编版语文教材语文要素落实课堂的保底做法。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把保底做法等同于将课后练习纳入教学设计中,呈现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样态。这样的教学,既忽视了文本承载的人文主题,又使得语文要素目标落实不到位,甚至是走过场。笔者认为,对于统编版语文阅读课文后面用以辅助教学的思考题,应该通过理性分析,使之成为语文要素落实的主线设置,通过“分
【摘 要】本节课的教学是在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教学中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交流“知识准备”,唤醒经验;构建新知,完善认识;延展学习,深化认识,让学生经历完善的认知过程,构建分数的意义。  【关键词】 经历 数学活动 构建概念 认识分数  “认识分数”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
【关键词】书香校园 阅读工程 小组合作 有效阅读  一、“阅读”是什么  阅读到底是什么?查找资料:基本解释一看书或读书,观览文件图书;详细解释——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新教育的倡导人朱永新说:“阅读是什么?阅读,是孩子情感发育的沃土。”阅读是学校教育的灵魂,一个没有浓郁阅读气息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时间:45分钟  一、“望月”  最近,我们学习了三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二泉映月》《月光启蒙》《望月》,还阅读了文化小说《两根弦的小提琴》和诗集《跟在李白身后》。今天,我们继续“望月”。  同是“望月”,感觉并不相同。我们试着通过朗读表现这些不同的感觉。  (出示三篇课文中的相关语段与词串,学生诵读)  《二泉映月》  (1)月亮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
【关键词】情绪 美术作品 评价 立德树人  2020年10月12日,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学生坠楼身亡。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  当这样的新闻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不禁思索: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痛心的事件?学生在成长中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在教育的整个链条中通过什么方式体现?教师该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的观测和介入?  美术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美术在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