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11-7082对严重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及早期肺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r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BAY11-7082对严重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及早期肺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方法

(1)实验1。取1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烧伤组9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行特殊处理;烧伤组大鼠背部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烧伤组于伤后12、24、48 h分别取3只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并取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 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同前采样检测。(2)实验2。取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烧伤组、BAY11-7082干预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行特殊处理;单纯烧伤组和BAY11-7082干预组大鼠同实验1致伤,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终质量浓度为8 mg/mL BAY11-7082溶液50 mL/kg。于实验1结果得出的最佳观察时间点收集烧伤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并进行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酶标仪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同前采样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

结果

(1)烧伤组大鼠伤后12、24、48 h血清中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0.55、22.05、12.47、10.60、15.22、11.94,P<0.01)。烧伤组大鼠伤后12、24、48 h肺组织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62、7.19、5.28、3.20、12.62、7.31,P<0.05或P<0.01)。伤后24 h为后续实验最佳观察时间点。(2)伤后24 h,与单纯烧伤组比较,BAY11-7082干预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及肺泡内红细胞渗出明显减少,肺间质水肿明显消退。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为(9.00±1.00)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0±0.26)分(t=13.23,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为(4.93±0.70)分,虽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8.84,P<0.01),但较单纯烧伤组明显降低(t=5.76,P<0.01)。伤后24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中MPO含量[(1.83±0.15)U/mg]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1.39±0.20)m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1±0.10)U/mg、(0.44±0.05)mg/mL,t=12.50、7.86,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MPO含量[(0.91±0.12)U/mg]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0.60±0.10)mg/mL]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8.36、6.06,P<0.01)。伤后24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中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10±0.09、2.99±0.3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1.00(t=9.06、11.28,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3±0.08、1.81±0.11,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7.24、3.91,P<0.05或P<0.01)。伤后24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中IL-1β、IL-18、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5.0±0.4、3.32±0.21、3.54±0.42、6.3±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1.00、1.00、1.0(t=13.97、14.14、11.78、7.13,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IL-1β、IL-18、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mRNA表达量(2.6±0.5、2.00±0.28、1.39±0.21、2.5±0.5)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7.11、5.80、9.99、4.65,P<0.05或P<0.01)。

结论

严重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使用BAY11-7082可通过抑制NLRP3,减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表达,显著降低IL-1β和IL-18的水平,同时减少肺组织中MPO含量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从而减轻肺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51-5p和miR-151-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200例PT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miR-151-5p和miR-151-3p表达水平,探讨miR-151-5p和miR-151-3p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151-5p在PTC的相对表达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在自组装纳米多肽水凝胶介导的三维培养条件下旁分泌促血管生成激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离、培养人ADMSCs,并合成RADAI-16、RGD、KLT 3种多肽且按体积比2∶1∶1制备RADAI-16∶KLT∶RGD多肽混合溶液,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观察多肽水凝胶形态(n=4)。使用水凝胶对ADMSCs进行三维培养,并设置ADMSCs普通培养组(37 ℃、5%
期刊
目的探讨Antera 3D®相机在瘢痕疙瘩治疗效果评估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7例前胸部瘢痕疙瘩患者病历资料,该组患者均于瘢痕疙瘩内注射按1∶1混合配制的7 mg/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0.02 mg/mL利多卡因注射液0.2 mL/cm2,选定的每例患者1处瘢痕疙瘩注射前及注射后1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均为10分且各单项评分均无变化。于注射前及注射
期刊
期刊
目的调查分离自烧伤患者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和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选择笔者单位烧伤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自烧伤患者分离出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每年20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出的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9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外膜孔蛋白opr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调控大鼠严重烧伤后骨骼肌消耗的机制。方法取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烧伤+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及烧伤+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8只。单纯烧伤组、烧伤+PBS组及烧伤+3-MA组大鼠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假伤组大鼠模拟致假伤。伤后即刻,液体复苏后,烧伤+PBS组大鼠腹腔注射1 mL PBS,烧伤+3-MA组大鼠腹腔注
目的探讨横向骨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10例,患肢11条。所有患者均采用横向骨搬移联合VSD治疗。术前及术后1、7、14、28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肢静息痛程度,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患肢足背中段经皮氧分压和温控血流灌注百分比。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患肢
目的观察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CBP治疗中抗凝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3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肝素组和柠檬酸盐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床旁CBP治疗,肝素组患者采用局部肝素抗凝,柠檬酸盐组患者采用局部柠檬酸盐抗凝。统计患者预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