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区贝类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ao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3月至6月,在宁波市5个不同的农贸市场共采集贝类样品360份,分离菌株71株,其中5株代表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弧状、具极生单鞭毛,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不利用乳糖、蔗糖,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VP试验为阴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为阳性,靛基质、甲基红试验阳性,不产生H2S,初步判断为副溶血弧菌;进一步进行了基于16S rRNA和toxR序列的PCR检测,序列测定结果验证了该5株细菌确实为副溶血弧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分析了分离株与相关细菌菌株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其他文献
【正】 曹老名叫曹植甫,字培元,家住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路沟口村。因为他学识渊博,思想进步,教了一辈子的书,晚年又是省人大代表,所以大家尊称他为曹老。 曹老有个儿子叫曹
在室内测试了12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的产卵驱避作用,结果表明,在选择性试验和非选择性试验中红花羊蹄甲的乙醇提取物驱避作用最高,分别为79.52%和86.87%。用4种不
摘 要:“外销瓷”是一种专供外销的商品瓷,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明清时期发展至顶峰。“外销瓷”贸易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古代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海上陶瓷之路”和“外销瓷”发展脉络,并结合清代历史背景,研究清代“外销瓷”中隐含的文化交流信息,总结“外销瓷”在清代对外交流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外销瓷;“海上陶瓷之路”;文化交流  中国瓷器文化历史悠
按照虚拟仪器设计的思想,以Lab VIEIW作为开发平台,应用光电传感器,建立了精密排种器漏播虚拟仪器检测系统。通过对检测系统的标定、对所测粒距样本的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排种器
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专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各个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高效、系统的基础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希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高校的教学目标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
【正】 3月6日至7日,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作周口举行。省委书记李长春、省长马忠臣向大会致信,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到会祝贺,省委副书记任克礼、副省长张以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
【正】 1993年以来,我省的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森林防火战线各单位与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坚持“预防为主,积
【正】 濮阳市已初步形成了以优质苹果、大枣为主,集桃、杏、梨、葡萄等优质小杂果为一体的林果生产基地。1996年,濮阳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林果业做为跻身全省经济强市行列的
对桂林岩溶试验场不同地貌部位(垭口、坡地、洼地)土壤中Ca、Mg、Zn、Fe、Cu、Mn等主要元素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部位土壤中全态Ca、Mg元素表现为淋溶迁移,全态Zn元素表现为聚积,有效态Zn、Cu、Fe等元素一般表现为淋溶迁移,有效态Mn元素一般表现为聚积,迁聚序列因不同地貌部位有所不同。同时,以场区的优势植物黄荆为例,研究了部分元素迁移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