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未了身先死 化作芙蓉也并头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交替之时,社会动荡,文人士子报国无门,纷纷采取避世的态度,他们或隐遁山林或至青楼寻欢作乐以摆脱自己的失意感。金陵为都会之地,南曲靡丽之乡,商股与文人墨客常聚集于此舞文弄墨、吟诗对赋。逢科考之时,四方士子亦云集此地,考后这里便成了他们放浪形骸、娱乐身心的最佳处所。生活在秦淮河畔的一些富有才艺的青楼女子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吸引和感染下,她们一方面从中获得艺术上的熏陶,另一方面在雅集笔会中,耳闻目睹文人们对艺术的真知灼见,观赏他们的助兴之作,特别是得到文人墨客在笔墨方面的直接传授,使得她们的技艺与才能不断提高,以此来获得文人墨客们的倾慕。这种技能不仅体现在歌舞容貌方面,更涉及诗文与书画。当时文士与名妓的往来被视作一种风雅,并以得到妓家的画作来标榜风流。明代画家唐寅就曾自刻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印,来宣扬自己的风流倜傥。频繁的接触与交往,他们当中演绎出几多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来,其中江南才子王稚登与秦淮名妓马湘兰之间轰轰烈烈的漫长情感故事不仅名动当时,时至今日仍在艺林与民间广泛流传。
  王稚登和马湘兰同是沦落世俗之人,他们一个是出身宽裕,雅好书画,风流倜傥,功名无门的落魄书生;一个是红粉佳人,“秦淮八艳”之翘楚。王稚登才华横溢,抱负远大,但因仕途坎坷,事与愿违,原本想好的功成名就无法实现,最后只能带着无尽的失意回到江南。一日,失魂落魄的王稚登无意间走进了马湘兰的“幽兰馆”,二人言谈之中,颇为投缘,深交之后,都感叹相见恨晚。此后,王稚登经常出入“幽兰馆”与马湘兰吟诗作画,煮酒欢谈,相携赏兰,十分惬意。王稚登将马湘兰似为红颜知己,马湘兰将王稚登当成生死知音。王稚登深叹马湘兰有如此学识却深陷风尘,更为钦佩的是尽管沦落风尘却不自甘堕落,活出了自己的风采。交往中得知,马湘兰卷入到一场官司之中,官府对她多方刁难,王稚登慨然援手,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帮她了结这场是非。重情重义的马湘兰,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对年届四旬且已成家生子的王稚登写兰明志,以诗寄情表露自己的心迹,愿委身相许,与之为妾,并在王稚登送予的一方石砚上作铭“百毅之品,天生妙质,伊以惠我,长居兰室”,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一片深情。“知音卓女情虽切,薄幸王郎信未终”,王稚登对马湘兰虽然也有倾慕之意,但他自愧身为落魄才子,无法给马湘兰更好的生活,所以始终犹豫不决,没给马湘兰一个明确的回应。这期间,在友人的举荐下王稚登再度入朝为官,他意气风发地北上进京,准备功成名就后与马湘兰携手人生,临走前还暗示马湘兰,并略表自己的情意。马湘兰笃定王稚登此次进京定能大展宏图,她满心欢喜地期盼着心上人的喜讯,但事与愿违,此次北上并没如王稚登所愿,他依旧是被排挤。没能功成名就的王稚登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歉疚,他不忍心再去联系马湘兰,一个人默默举家迁往苏州。等待中的马湘兰,始终没有放弃对王稚登的爱慕之情。岁月在清淡如水中悄然地流逝着,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三十余载。三十年里马湘兰过着“时时对萧竹,夜夜集诗篇,深闺无个事,终日望归船”落寞与凄怆的日子。万历三十二年,在王稚登七十岁生日之时,马湘兰携妓乐数十人赶往苏州为他设宴祝寿,连饮数日,歌舞达旦,成为当时苏州的一大盛事。宴会上,她重亮歌喉,为相恋三十余年的王郎高歌一曲,王稚登听得老泪纵横。后来,他有过这样的描述:“四座填满,歌舞达旦。残脂剩粉,香溢锦帆,自夫差以来所未有。吴儿啧啧夸盛事,倾动一时。”在姑苏盘桓两个月后,马湘兰返回金陵后不久,便一病不起,在预感到生命即将终结之时,她燃灯拜佛,沐浴更衣,然后端坐在布满含幽吐芳的兰花床榻上离世,享年五十七岁。守真(贞),这个似魔咒般的名字,让她一守就是三十年,至死都还守护着两人的感情。
  王稚登(1535—1612)是明朝中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吴门派”末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字伯谷,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松坛道人、松坛道士、长生馆主、解嘲客卿等,苏州长洲(今江苏省江阴)人,后移居吴门。年少颖悟,四岁能作对,六岁善写擘窠大字,十岁吟诗作赋,“长而骏发,名满吴會”。拜文徵明为师,入“吴门派”,是文徵明最小的弟子,文徵明卒后,曾掌吴中文会数十年,并以山人身份悠游公卿之间,嘉靖年间,两度游学京师,客大学士袁炜家。万历二十二年,与陆弼、魏学礼等召修国史。善书法,行、草、篆、隶皆精,隶书遒古雄迈,行草挺秀有书卷气。周之士谓其书法“百谷瘦而不露骨”。清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中对王稚登有这样的评价:“名满吴会间,妙于书及篆、隶。闽粤之人过吴门者,虽贾胡穷子,必踵门求一见,乞其片缣尺素然后去。”
  吉林省博物院收藏有王稚登书法作品三件,其一为行书七言诗轴(图1),内容为:是处垂杨可击舟,谁家美酒不登楼。渡淮三月无芳草,且作平原十日留。王稚登。钤印:王稚登印、尊生斋乎。此幅俯仰映带,气脉连贯。笔意苍郁雄畅,变化多端。笔法方圆结合,随势就体,随体赋形,骨肉均匀。通篇气势舒展流畅,用笔寓巧于拙,充分体现出王氏行书不受传统束缚,将率真自然倾注于笔端。另有两件行书扇面(图2、图3),其一释文款识:少年公子善箕裘,千里能来文字舟。貌在麒麟徵祖德,门客驷马赖孙添。卫郎行出人争看,潘令车中果竞投,慈□褰裳非畏浅,羊昙不忍过西州。吞袁颐孺王稚登。钤印:稚登。其二释文款识:松萝山人七尺躯,半生落魄有江湖。行年四十称豪士,远道三千指帝都,弹棋击筑风在否,屠狗卖浆人有无。虎头狂客如相是,痛饮岂让高阳徒。送松萝山人北游兼寄顾阴生王稚登。钤印: 稚登。文人书法追求雅致,每于笔底自然流出,若胸无书卷,涵养不高,虽笔成塚、墨染池,亦难免俗。此二幅行书扇面,瘦硬清隽,脱略凡俗,儒雅媚秀,平实自然,是其行书之佳作。
  马湘兰(1548—1604)是明末名擅一时的女诗人、画家、金陵名妓。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行四,人称“四娘”。又因其祖籍湘南,本人酷爱兰花,所画之兰以精专名扬江南,绘画中常以“湘兰子”落款,所著的两卷诗集,也命名为《湘兰集》,故此,人们称其为马湘兰。湘兰生长于金陵(今南京),自幼家学,秉性灵秀,多才多艺,通音律,擅歌舞,精诗辞,能自编自导戏剧,尤善绘画,能花鸟、人物、山水,小楷潇散如柔风细雨,笔下兰竹,清灵娟美,一如其人,当时江南文人以识其人得其画为雅事。“秦淮八艳”中的其他七位都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只有马湘兰“姿首如常人”,但她神情开朗,聪颖机敏,轻财重义,“性喜轻侠,常常挥金送人”,有着须眉的豪爽侠义,她日常往来周旋于江南名流雅士之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而构筑起自己的文化人脉圈。   马湘兰是“秦淮八艳”之翘楚,也是“八艳”之中年龄最长者,她清丽高雅,工于书画,尤擅绘兰,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女画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其《栋亭集》里曾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写诗句。马湘兰笔下的水墨兰竹,承袭了宋元时期赵孟坚、管仲姬的笔墨精髓,作品不注重对兰之外在形态的细致刻画,而重在通过对兰的描绘抒发内心之逸气。她绘的兰花具有脱俗的飘逸之气与野趣,与男性文人画家,尤其是“吴门画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有着许多的相近之处,反映了妓家对男性文人画家的迎合及师承,一时风靡江南,名满天下,引领当时画坛的兰竹风格。清初徐沁《明画录》中记载:“其墨兰一派,潇洒恬雅,极有风韵。”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马湘兰的《兰花图》卷和《兰竹图》轴。《兰花图》卷(图4),画与字俱佳。小楷题七绝。卷首顾苓隶书题诗、文震亨七绝,后有颜瓢子、叶恭绰跋,叶氏并临兰花。马湘兰对兰花情有独钟,在她的绘画作品中,绘兰是最多的。此幅寥寥数笔勾勒出兰花别有韵味的姿态,几朵盛开的兰花画龙点睛,赋予画面以勃勃生机。湘兰爱兰如痴,她在自家的庭院内种植了各色各样的兰花,呵护如宝,日日观察,从中领悟兰花深藏的沉稳与悠长,因此创出自己独立的绘兰技法。她绘的兰花旁无一物,加上几抹斜叶,虚托着兰花,如此,以虚衬实,以柔衬刚,正如她本人,虽是一介女流,却正如“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之人”所言,有着男子般的豪情。《兰竹图》轴(图5)是马守真个人艺术风格成熟期的一件代表性作品。图中一株墨兰生于寂静清幽的坡地,与竹石相伴。画作笔法流畅自然,兰花以墨笔双钩而成,运用了毛笔圆转自如的特性,表现了兰叶的开张、转折的自然生态,风致嫣然,别具一格。花片纷披自然,足见功力深湛。竹子的竹竿挺健、竹叶以硬劲的短笔写出,稀疏之竹叶显得格外秀劲,与画面情势相配,气象洽合。笔墨不多的一块立石,姿态玲珑。一簇簇破土而出的小草,生动自然。画面虚实相生,相互呼应,兰竹之风骨,传神如画,清新俏丽。整幅作品通过高度概括和适当取舍,使图中的兰、竹、石更富表现力,比原物更凝练集中,更富有魅力,让人感到一股“矜贵幽秀”之气。画之款署“辛丑仲冬念四日写似彦平词宗正之,湘兰马守真”。此当为万历二十九年(1601),时年马守真五十四岁。
  马湘兰用自己的一生,默默爱着不能与自己长相厮守的王稚登,在漫长的情感纠缠过程中,她以绘画疏解心中的苦闷,兰、竹、湖石是她绘画的主要题材,她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情障。兰是她自己,竹是王稚登,以喻两人相惜相知之纯真。起初,她似画面上那块绕不开、撇不掉的湖石,是世俗,是业障,永远隔在他们的中间,但到后来,她把这块业障给美化了,她觉得是湖石把他们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因为有它,兰和竹才更加根连系结、情根深种……
  马湘兰的一幅幅《兰花图》不但把绘画佳作留给了后人,同时也把一个痴心恋系情郎的动人故事告诉了人们。马湘兰为王稚登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她从一而终的情感令人敬佩和感动。一个女子,才情相貌具备,却甘愿苦守阵地,不退缩也不放弃,她那如兰花般圣洁的一生,尤如空谷中的幽兰,虽吐芳于世,却又遗世独立。王稚登内心虽深爱着湘兰,但他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一对有情人,终究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马湘兰离世后,他在悲痛之余,挥笔写下了挽诗:“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贏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
其他文献
为提高《医学遗传学》教学质量,结合基础课程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特点;从培养学生建立遗传病意识,整合相关课程、精选教学内容,以病例为引导开展课堂教学等方面着手实施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可促进低年级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摘 要] 多模态教学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具备精准化、个性化特征,符合新时代教育研究的发展要求,因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规范的顶层设计和数据解释框架而难以真正落地。文章依托智能课堂中丰富的智能技术和多模态行为数据作为破解精准教研难题的创新途径,首先综合证据资源、关系挖掘、数据报告等维度构建适应智能课堂教学环境的精准教研模式,同时从数据获取手段、数据样态、关键技术等方面搭建精准教研逻辑实现框架,为细致准
从骨关节影像教学现状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在骨关节影像教学中引入比较影像学理念的必要性,从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效果评价及展望等方面探讨比较影像学在骨关节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绞胎是唐代创新的一种陶瓷新工艺,宋金仍流行,元以后逐渐消失。绞胎,亦称“搅胎”“绞泥”,是利用白褐两种不同色调的泥料分别制成坯泥,再把两种不同色的坯泥擀成片状并相间叠合,然后进行特定的绞揉、切片、拼接、贴合、模压等,再手工制作成型,如此器胎上便呈现出不同色调相间、盘旋蹙结且变化多端的纹理,正是“花纹出胎骨,天然去雕饰”。(图1)由于绞胎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操作难度大,不仅费工费时,且成品率低,是以
目的 对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利用自拟的医学职业精神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一年级至四年级12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①共选取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包含亲身接触病人的态度、深入临床实践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态度、尝试多角色接触病人的态度、对医患关系的理解程度等指标;第二主成分包含配合进行病史采集工作的态度、称赞“技术
通过分析医学生对医事法律的认识现状、医护人员执业环境变化及由于医学生违反相关医事法律造成医疗纠纷与患者伤害事件的现实,说明加强医学生医事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要搞好医事法律教育必须建立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以依法执业的难点为法律教育的重点,普及法的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时间,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医事法律教育的效果。
模拟教学法是卫生法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能满足卫生法教学的实践性改革需求,强化培养学生作为法律职业人应具备的素养.模拟教学法对师生、教学素材、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在卫生法课程中实施模拟教学法需要注意情境设计、细节准备、实施活动和教学评价等实践环节。
说明:(1)因篇幅所限,只列出第一作者;(2)姓名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3)文题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期刊
深入分析本校第四批帅承制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特点,从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技能、科研能力三方面提出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学位课程与继承教学有机结合设置课程;以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技能方法课程为主体优化教学内容;遵循师承制学员在职、异地学习等特点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科学的中医师承制专业学位课程体系。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第2版)重新绘制与增补了大部分插图.新图在清晰性、美观性、科学性、信息丰富性等方面明显改善,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生理学制图必须以充分理解生理学知识为前提,参考他人的构图方法,再进行创造性加工,绘制过程须遵循布局合理、灰度适当、内容丰富、构图简洁等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