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辨异品结构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牲畜林》与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半张纸》均被选入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编排在同一个单元。教材编排专家的意图大概是用这两篇作品来诠释小说的结构问题。所谓“结构”,包括布局谋篇与结构的形态。结构是一个容器,有长短、巧拙之分;学习时要注意结构的构成,辨析层层推进、生活横断面、按照心理时序展开等不同的结构方式。阅读小说,比较异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可以强化对象的特质,激活阅读思维。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结构”,本单元选文有其独特的内涵,《牲畜林》与《半张纸》编排在一起,支撑单元话题内容,学习时若能够紧扣“结构”,深入比较两篇作品的异同点,不仅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助于加深对作品“结构”概念的理解。
  弱水三千,取其一瓢。小说的结构相当于盛水的容器,生活相当于盛在容器里的水。俗话说“一粒沙里看世界”,从这些生活之水中,我们可以窥见生活的丰富与复杂。《牲畜林》描述一个发生在一片丛林里面的故事,丛林像一个迷宫,所有的人物、动物都在林子里面活动。农民朱阿追逐、猎杀德国鬼子,德国鬼子猴子掰包谷似的追逐一系列牲畜。各种各样的牲畜登台亮相,异彩纷呈。这片树林承载了人与动物的欢乐表演,当然更重要的是,林子里面所发生的故事、人物、细节都是经过作家想象虚构、夸张变形、漫画造型处理过的,具有很强的艺术张力。《半张纸》的故事发生在一间寓所里,两年时间,一对年轻夫妻所经历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全都凝聚在半张纸上,由半张纸上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号码、人物名字和地点名称暗示出来。与《牲畜林》的丛林相似,半张纸承载了一对年轻房客两年的丰富而曲折的生活,而且所写的生活都是一种暗示,都是一些人物心绪的凝固与折射。
  《牲畜林》的主人公朱阿是线索式人物,朱阿的追逐引出后文的形象出场,构成了故事情节推进的过程。朱阿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这个角色类似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我”。“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孔乙己的落魄人生是通过“我”的视角来展开的,“我”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者,“我”也是孔乙己不幸命运的参与者。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中的“我”(侦察兵)同样如此,“我”一次又一次关心老人的命运,老人一次又一次向“我”提起他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暗示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斯特林堡的《半张纸》中的主人公与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位年轻的房客,先是离开屋子之前看到桌上的半张纸,然后默读半张纸上的电话号码与人物名字,引发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最后是吻别半张纸,珍藏半张纸,离开屋子。半张纸构成了主人公生活展开的物线,主人公则是一个线索式人物。
  两篇小说的情节都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牲畜林》里,农民朱阿六次举枪瞄准,但前面五次都因有人突然出现而被阻止;第六次开枪射击,却可惜没有打中,反而一连四枪都打在母鸡身上,将那只可怜的母鸡打得四分五裂。德国鬼子撞上豆角树上那只凶狠的野猫,人猫搏斗,滚下山崖,同归于尽。小说就以这样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收尾。显然,朱阿每一次瞄准的延迟,都带来悬念感,这与读《半张纸》时,随房客一起默念那些电话号码、人物名字时很相似。跟着那些线条,随小说人物回忆、缅怀过往的生活,体验悲欢离合、跌宕人生,时而为主人公的初恋而欢喜,时而为主人公的失业而担忧……读者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变化而起伏变化,结局却始终延迟。
  但两篇作品的情节展开方式是不一样的。《牲畜林》侧重纵向展开,线性推进;《半张纸》则纵横结合,交叉进行。《牲畜林》的情节发展有一条主线,场景不断变换,一次又一次的戏剧性因素渐次加强,人物和动物的活动随时间而推进,局限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整个故事情节犹如一条链子,环环相扣,步步紧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半张纸》中,两分钟时间里,主人公停留在寓所里面,阅读纸条,阅读人生。这是时间的凝固与压缩。可是,纸条上的号码所关联的人生故事却跨越了两年时光,所有的故事按照主人公的生活轨迹推进,自然而然,有始有终。这种推进侧重纵向发展,却没有线性结构。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号码暗示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故事,故事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生活就是许多偶然的组合,也许这种安排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凄凉。
  从情节容量和情感基调看,《牲畜林》篇幅较长,近六千字,是《半张纸》的六倍,主体内容围绕朱阿追逐、猎杀德国鬼子展开,对于人物活动、动物表演、背景烘托等均有详细生动的描写。朱阿瞄而不射,大大增强了人物表演的喜剧效果。相比而言,《半张纸》虽然以半张纸片浓缩两年生活,但情节内容远没有《牲畜林》那么丰富、细致、具体。两篇小说的情感基调也大不相同。《牲畜林》是一座笑话加工厂,笔墨所到,妙趣横生,给人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显然,作者用这种诙谐、有趣的笔调来描写反法西斯战争,意在表现人们积极乐观、开朗幽默的精神风貌。阅读小说,你感受不到战争的残酷、伤亡的惨重、搏杀的激烈,不见半点战火硝烟。《半张纸》描述人生悲欢,时而欢欣鼓舞、幸福无比,时而忧愁痛苦、悲观沮丧,悲喜交织,五味俱全。读者的情绪随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多的是凝重沉思。
  两篇作品的语言风格也不一样。《牲畜林》具体细致,言到意尽。比如小说开头的描写:“在那扫荡的日子里,樹林里像集市一般热闹非凡。山间小路以外的灌木丛和树林中,赶着母牛和小牛的人家,牵着山羊的老太婆和抱着大鹅的小姑娘比比皆是。更有甚者,有人连逃难的时候还带着家兔。”每一句都很热闹,每一句话都明白晓畅。又如描写朱阿肖像的文字:“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补丁的裤子。”着装与体型,色泽与花纹,装饰与标志,无不滑稽夸张。再如描写德国鬼子:“这是一个长得农民模样的德国兵,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这是丑化、变形,极尽嘲讽戏谑之能事。而《半张纸》则言简意赅,计白当黑,语言含蓄凝练。小说第一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很多词句暗含丰富的情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领悟。
其他文献
有人说,喜欢独自凝视月亮的人,会是一个经常凝视过往的人。对此说法,我深信不疑。这不,今晚窗外的月色对我稍加挑逗,我就披上一件黑色风衣,如离群的乌鸦一般,独自来到东湖。  我将黑夜中的自己比作乌鸦,不单是喜欢它一身黑绸缎似的羽毛,更因为曹孟德的一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我喜欢月亮,也喜欢乌鸦,因为它们总是一起出现。  东湖包容下拂堤杨柳,包容下亭台轩榭,包容下晚风明月,自然也不会吝啬收留我这只离
期刊
如同马尔克斯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流光似水》饱蘸着浪漫主义的浓汁,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奇幻且深邃的故事。但故事的开端却平凡无奇:  “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  看上去这应该是一个扎根于凡俗生活的故事,却暗藏着一些不寻常的元素——那个“又”字颇为引人注目:在小说的语境中,这个“又”字是指男孩子们再一次要求购买划艇呢(此前提过但未得到满足),还是在已经得到其他礼物的基础上将“划艇”当作追加的新
期刊
书名:刺猬的优雅  作者:【法】妙莉叶·芭贝里  译者:史妍/刘阳  出版信息: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刺猬的优雅》里,54岁的荷妮是一栋高级公寓的看门人。她个子不高,块头很大,冷漠而不失礼貌。她常年开着电视机,屋子里有只肥胖的猫;每天按时开门关门,送信,公事公办。没人对她感兴趣,也没人想要了解她。  11岁的小姑娘芭洛玛住在这栋公寓里,她整日拿着一个摄像机拍一部电影。她认为大人
期刊
【文题】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读】  作文题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高度凝练,前一句话是多重条件限制的判断句,充满暗示性。所谓“重要的转折”是指世事大变局、人生大转机,暗示现实,不避时事。“世上”暗含时空:当下与过往、咫尺与
期刊
黄永玉先生在《太阳下的风景》一文中曾提到过沈从文在“五七”干校时的一件轶事:文化部干部所在的湖北咸宁是一个潮湿炎热的地方,被下放的知识分子没有冰箱、冰柜之类的冷藏设备,故人人苦恼饭菜容易馊坏,吃了又会得病。但这个难题,到了沈从文先生那里,却不是问题。沈从文先生笑眯眯地说:“我先吃两片消炎片。”这果真是一个保存食品、避免得病的办法么?当然不是。不过,哑然失笑之后仔细想一想,确也别无他法。但事情显然不
期刊
在人类无法言喻的漫长坎坷之中,在我们经验内外的一切困苦之中,只有向上的精神可以使人自救。这也许是人类的精神空间中唯一的永恒和深刻。人类在脱离蒙昧之后的那一天就被逼上了失望的悬崖,逼上了一个尽头。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于是只有向上,只有这永久的、永不颓丧的提醒和飞跃,使自己生上双翅。  任何这样的努力都在显示着人的至尊和不可辱没。那些经历了一生坎坷和无尽求索的垂垂老者,低垂的额头上压着白雪,没有人比他们
期刊
梦中无岁月。数十年的卿相,黄粱未熟。看完一局棋,手里斧柯遂烂了。倒不必游仙枕,就是这床头破敝的布函,竟也有一个壶中天地,大得使我迷悯——说是欢喜又像哀愁。  孩提时看绘图小说,画梦者是这样一套笔墨:头倚枕上,从中引出两股缭绕的线,像轻烟,渐渐向上开展成另外一幅景色。叫我现在来画梦,怕也别无手法。不过论理,那两股烟应该缭绕入枕内去开展而已。  我家乡有一种叫做梦花的植物:花作雏菊状,黄色无香。传说除
期刊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
期刊
【阅读导引】  贪婪是一种欲望,欲望只能被舒缓与克制,不可能被消除或满足。人如果把自己的追求放在外界物质上,这种追逐就注定要失败,因为物质没有“极致”。人类的欲望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的成长中它将持续性地与其他的参照物相比对,经常会因为与他人的比对,而提升或降低它的标准。人的一生就是在和自己的欲望赛跑。当“能力”远大于“欲望”的时候,人可能会得到满足感;但不是因为满足了贪欲,而是由于内心实现了自足。
期刊
“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的运用中,它不仅影响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大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