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欢乐中沉思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刚刚度过建校百年纪念日。这所学校之所以知名,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学校的前身是“南高师附中”“国立东南大学附中”“中央大学附中”,还培育出许多知名、卓越的人物,在宣传资料上,在校史馆里,陈列着名人的业绩。
  百年校庆,一片欢腾,名校再一次显示出她无与伦比的精神感召力。我和万余校友一同沉浸在幸福的聚会中,我们仿佛是曾在一块地里长熟的麦子,又像是曾经栖在同一棵高树上的鸟儿。我常常有这样的冲动:希望在这样的时刻,来一道闪电,让所有的人冲破精神的牢笼,反问一声:什么是“名校”?
  高贵与平等
  我心目中的名校在教学教育上应当坚持以“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为信条。除此以外,我还认为名校的培养目标中,应加上“高贵的气质,平等的意识”。
  学校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一粒什么样的精神种子?今天的世界光怪陆离,但学校教育不能世俗化,学校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培养民族需要的人才。
  名校更应当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始终拥有批判与怀疑的精神。在本民族文化中始终能先于大众去发现与寻找,勇于反思与求索。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同时,要告诉他们,古往今来,伟大的思想者与殉道者都是生活在孤独寂寞之中的。名校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为民族进步、为人类文明服务的思想,从小就注重精神上人文素养的底子。
  现在,名校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什么在社会要求走向进步的时候, 会有这么多落后、腐朽的思想粘附年轻一代人身上?现在的名校,有升学率,有办学规模,有现代化的设备,可是失去了平等,没有了博爱,我们在为理想社会输入没有理想的人,这样的教育又有多大的价值?
  名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静听回声,今天的学校有许多过去没有的东西,遥远的年代已经把背影永久地留给了思想者。
  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主要是因为它有一群名师。名校的教师应当有学术背景,名校需要学者型的教师。当年附中的教师,有一批是大学教授,甚至是某一方面的权威人士,如柳诒徵、严济慈等,放到哪一所大学都是重要人物。
  20世纪30年代,常任侠教授留洋归国,在中大实校当级任教师。诸如此类的事情,当年屡见不鲜,现今有没有这样的可能?现行体制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当好“螺丝钉”。几年前,教师还不能自由辞职,优秀的教师在学校即使很难发挥作用,也别想出去。而平庸者不会提出辞职,学校也无法辞退。有些学校,并非没有人才,可领导看着就是百般不顺眼, 以人为马,自比伯乐,顺我者昌,逆我者就地埋没。还有另一种怪现象是“买名师充數”,为了招生宣传,不惜花大钱从外地聘请几个特级教师来装门面,至于这些人究竟有无能力把教育教学带动起来,天晓得!这种人事制度,就像是一个不开化的部族的奇怪习俗,滑稽透顶。
  有人总结出一些当今名校的变化。比如,没有一个校长不关心钱的,没有钱就没有办法改善教学设备,没有钱就没法留住骨干教师,没有钱就没法吸引优秀的学生……学校用升学率衡量教师,教师用能不能掳钱、分钱来评价校长,真是“相得益彰”。一个校长把心思放在弄钱上,他会有怎样的价值取向,他还有没有可能准确地把握教育的真谛?一个教师收家长、学生的钱,把吃喝款、旅游费拿到家长那里报销,与有钱有势的家长打得火热,他还怎么能内心平静地站在讲台上?
  “学校像宾馆,校长像老板,学生像大款”,这是南京市一位教育局长在大会上批评的话,没说教师像什么,让我们对照前辈,自己总结一下吧。
  体制的困惑
  名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应当像常春藤一样,即使是在废墟上,它仍旧能顽强地显出生机,积极向上、郁郁葱葱,给人以希望。我认为,这是解读名校必须注意的因素。
  在现今体制下,不会再有校长去考虑百年不变的基本办学原则,也不会再有校长考虑笃行百年来的办学理念。因为他生存于今世,他不是来延续创始者的教育理想的。他不能不遵循现行的价值观,他可能更重视与升迁有关的因素,他要适应现行的“政绩标准”,校长有级别,形同官员,名校往往就成了管理者的一块跳板。
  出于爱校,不能已于言,更因为已经是老教师,所以对校政常有些评议。但很不幸的是,我对校政的批评竟然常常被以后的事实所验证。 平时对一些临时性的工作,我常常表现出疑惑。比如,无休止的评比、检查,不断干扰教育教学工作的竞赛和充满形式主义色彩的活动,束缚教师教学的种种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落后的评价机制等等。
  20多年来,愈演愈烈,教师和管理者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从事没有价值的工作上,耗尽精力。我曾一度认为是领导者观念的问题。然而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能持之有据地说出一套“理念”,任何落后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包装符合时尚,而且只需要吹牛,不需要去做。现在看一些名校的宣传资料,改革没有不“成功”的,经验没有不“宝贵”的,成绩没有不“可喜”的。一句话,我从来没有听到哪位校长在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检讨自己的决策失误。
  1919年,廖世承主政南高师附中时,曾引入过美国的“道尔顿制”。一年以后,廖世承宣布试验失败,承认这种方法不适合中国的情况。当时就没有任何人指责廖世承,也没有人试图以此否认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然而这样的事放到今天,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我们不得不叹息今非昔比,今天,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廖世承那样的气度与胸襟!
  我终于醒悟了,这不是校长们的落后,而是体制的落后,甚而言之,是制度制定者思想的落后。校长只能对任命者负责,不可能对教学者负责, 更难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负责。
  校长应当是职业教育家,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从事的是教育,是应当远离权力圈的。可是如今的校长都是“正科级”“副处级”“正处 级”,这是他们翅膀上绑着的金块。因为他是“干部”,所以需要靠“政绩”垫高自己。他可以不问学校的长远目标,可以不考虑学生的明天,可以不研究教育理论。你如果跟他说需要10年才能做完的一件事, 他根本不会考虑,因为他不可能在一所学校待10年。一个有志仕途的人在固定的位置上待上10年意味着什么?学校的升学率关系到他的升迁,所以他很注重传媒的作用,他会特别重视领导人的视察,他有可能利用手上招生的权力,笼络社会势力,结出一张网……怎样保证校长执掌校政的稳定性,保证学校的民主决策作风,保证校风不受干扰,这也是中国名校应当思考的问题。
  我特别喜欢邵燕祥的那句诗——“明天比昨天更长久”。我们也许因为软弱放弃过昨天,但是我们一定要为追求理想而珍惜每一个今天。
  (文章选自源创图书《不跪着教书》,吴非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出版,有部分改动)
  (责任编辑 李敏芃)
其他文献
01   人生最难开的门是心门   人一生一路荆棘,一路坎坷,一路碰碰撞撞,一路成长。   许多时候,因为害怕伤害,我们将心门紧闭,因为害怕孤单,我们一路笙歌。   经历过很多的伤感之后,会变得麻木,不再害怕失去和伤害;经历过很多的孤单之后,会变得不再害怕寂寞和冷清。   而今,审视自己。   将心的堡垒拆除,让心沐浴在阳光下,自由飞翔。   希望打开心门,用坦诚的心,收获更多的坦诚
“学生你好,近期我们发现你校园卡消费较低,所以向你打入200元,希望你能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据媒体报道,近日,不少中国矿业大学学生收到了这条短信,且饭卡里“凭空”多出了120—200元。原来这是该校通过校园一卡通消费大数据,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的隐形资助。   据了解,该校开展的隐形资助项目依托校园一卡通消费大数据确定学生消费具体情况,为学生们隐形补贴餐费。资助过程未公开信息,而是通过点对点
善良的人在追寻中纵然迷惘,却终会找到一条正途。  ——《浮士德》  德国青年卢安就是这样找到了实现人生價值的正途的善良的人。他从万里之遥的汉堡来到中国偏远山村支教多年,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并不求回报。他燃烧了自己青春年华温暖了他人。成为了那群留守儿童最亲的亲人。(文首开门见山扣材料点题启下)  奉献之始,甚是艰难。(分论点一)  卢安克支教之初感到最困难的是,除了偏远山区物质匮乏,大抵是那些村里人
柔美的大光圈虚化效果  对于很多喜欢清新风格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柔美的虚化效果是拍摄时最容易突出照片质感的元素。使用佳能RF35mmF1.8 MACRO IS STM来拍摄时,我喜欢将光圈值开到最大的F1.8,以便获得更好的景深虚化效果。9片光圈叶片组成的圆形光圈,比一般的镜头呈现的虚化效果更出色。此外,在抓拍小动物的时候,也可以看到焦内的成像特别锐利,说明这支镜头的光学素质不错。全新的光学结构带来
王露,冰封的时间之风系列作品王露  1989年生于中国山西。现就读于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研究科先端艺术表现方向。曾获第20回日本「1_WALL」写真Finalist(20191;第42回日本写真新世纪佳作赏(2019);第2回佳能SHINES写真家选拔受赏(2019);Reminders Photography Stmnghold「COVID-19 Pandemic」最優秀赏(2020);LensCu
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对全班学生开展教育的常见形式。班会的内容没有限制,既可以是专门为解决班级目前存在的某个问题而召开,也可以就某项专题教育而展开。而班会主题就是针对班级出现的不同“症状”开出的“处方”。  日常“处方”——固定主题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同时期学生的认知、心理均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班主任要适时开展不同的主题班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康艺学校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早上,学校门口孩子们鞠躬喊“您好”,一拨拨笑靥如花的孩子们点头道“谢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自由玩耍,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讲故事……一位来学校参观“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老师感慨道:“没想到康艺的课间活动如此井然有序,‘礼仪校园’果然名副其实。”课堂上,授课教师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春风化雨,学生时而竖耳倾听,时而凝望沉思。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老师:“没想
在《山居笔记》中,余秋雨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深刻地阐述了他对于小人的看法。余秋雨先生认为,小人的典型特征是:见不得美好,见不得权力,不怕麻烦,办事效率高,不会放过伤害者,需要博取同情,需要谣言,控制不了局势。但在我看来,小人有两大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具有社会性危害,且多半是精神层面;二是没有人生目标和自我原则。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毁损针对个人,小人荼毒社会。对这两者我们要区分。小人处世无原则,他们
尊敬的各位家长和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18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成人礼活动让我们走进了庄严的成人殿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憧憬未来,梦想的种子在生根发芽。   18岁,我们与梦想同行,然而梦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梦想要经得起磨砺,要敢于负重前行。我们要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激扬“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干劲,努力抵达梦想的彼岸。   与梦想同行,激发热
【题目传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创“‘砖’为你读诗”工地朗诵,用“播音腔”朗诵诗歌的,是农民工李小刚;写出“忙个小营生,写诗几小令。粗食小浊酒,平头小百姓”这首略微押韵的《四小歌》的,是豆花店老板邱建厂……生活的物质水平可能各不相同,但生活都会遭遇艰难时刻,也都会发现诗意存在。   有人感慨,艰难生活让诗意显得珍贵;有人感叹,诗意让艰难生活变得美好……   关于“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