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应变能力研究

来源 :新闻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各种新闻信息和新闻人物时,由于新闻人物内部的心理因素及采访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会面临许多突发情况。为了使新闻采访顺利完成,不仅需要记者在采访前做好充分准备,还需要新闻记者在具备优秀专业水平的同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能保持平稳冷静的心态,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应对措施。文章通过分析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的特点,阐述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的重要作用,对如何提高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的应变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记者
  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能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对新闻的价值进行准确挖掘,与新闻当事人进行充分的互动,才能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升整个采访过程的效率,提升整个新闻报道的质量。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以多种方法通过多个角度来对自身综合实力进行不断提升,在每次采访实践中,不断观察、不断积累,通过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逐步提升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1]
  一、电视新聞记者采访中应变能力的特点
  (一)灵活性
  所谓的应变能力,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对各种采访方式进行灵活变通,当有突发情况产生时,记者不能自乱阵脚,而是要通过转移话题、协调情绪等多种方法来掌控局面,使采访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在采访的过程中新闻当事人情绪有较大的波动,采访记者应该及时终止采访,安抚其情绪,调节现场气氛,等待继续采访。[2]应变能力中的灵活性,能帮助采访记者在采访当中掌控全局,帮助记者在困境当中打开局面。
  (二)流畅性
  无论是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不断地进行优化,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新闻行业的终极目的也是如此,为了保证每一条新闻的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有价值的内容,保持整个过程的流畅性。应变能力流畅性的特点,能使新闻采访记者的采访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把握好提问的分寸,避免采访中的尴尬和冷场,同时流畅性也能保证整个采访环节更加严密细致。而应变能力的流畅性和灵活性是相互结合的,都要在采访的现场中及时进行调节,相互配合,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独创性
  各行各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性的知识经济成为现阶段发展的主流。目前在网络环境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形势也极为严峻。各新闻媒体为了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了使自己的新闻内容更加吸引观看者的眼球,提升观看率与传播率,就需要充分提升自己内容与信息能力的创新性。而独创性能够使新闻采访记者始终对新闻信息保持敏锐的感知,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颖的新闻线索。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独创性能够打破新闻采访的传统模式,在一次次实践活动当中提高记者的嗅觉灵敏度,对各种新闻采访当中有价值的信息融会贯通,更好地应用到采访过程中,扩充和提升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
  二、电视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重要作用
  首先,良好的应变能力能使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敏捷且迅速地对外部信息做出反应,综合自身认知和思维,对突发事件进行最科学、最合适的反应。尤其是将过往的知识经验及自身学习能力,灵活巧妙地转变为多条路径的实践解决方案,迅速化解矛盾。由于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对采访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统筹协调,使新闻采访能够有序深入地进行,最终实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的目的。灵活的应变能力也能使记者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事实的真相,向公众反映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社会事件和新闻人物。
  其次,由于不同的采访时间及不同的采访地点对当事人及采访工作的影响不同,应变能力对户外采访的新闻记者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应变能力也是外界衡量一个记者整体水平及其报道的新闻时效性的依据。应变能力能够帮助新闻记者突破惯性思维的局限,创新性地处理问题,掌握以新颖的观点来把握社会热点核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3]
  最后,对周围环境及时做出反应的能力,能够在连续采访的过程中时刻保持思维的流畅性,保证采访的连贯性,能对被采访者进行正确地引导,不但不会让被采访者觉得无话可说,而且能在引导的过程中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三、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应变能力策略
  (一)通过采访前策划提升应变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在每次采访之前,都是有目的地进行调查,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观众所关注的热点进行采访的时间安排,做好信息的深度挖掘工作,因此在每一次的新闻采访开始之前,记者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针对一个新闻事件,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网络舆情分析等对大众所关注的新闻热点、需要了解的新闻真相进行充分收集,确保这些新闻事件是老百姓生活当中最关心的。其次,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出详细的采访提纲,设置一些有价值、有讨论意义的问题,明确这次采访需要落实的具体内容,了解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且要对新闻当中涉及的当事人的身份、家庭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确保在采访过程中能与其展开较为默契的交谈。最后,采访记者需要在准备阶段充分预测采访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例如由于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采访中断、由于当事人双方矛盾过于激烈造成的现场冲突、由于新闻事件本身较为复杂在采访途中遭受的重重阻碍等。只有在前期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妥善应对采访过程中的各种事件,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
  (二)透过采访中的细节对新闻真相进行了解
  一双善于从细微之处观察到真相的眼睛和一颗冷静敏锐的心,对从事新闻调查和现场采访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在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记者要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事件进行梳理,而后通过采访过程中的一些微观细节,去印证整个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这样也能够在细微之处发现许多谈话中发现不了的问题,防止一些表面信息的干扰。[4]其次,由于新闻采访的特点就是时效性、真实性,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采访的渠道要更加多元化,当对一些涉及社会黑暗面的信息进行调查时,可以打破传统的明面采访方式,通过进行第三方调查、暗地走访的形式找出事实的真相,同时这种灵活且隐蔽的调查方式,也能够充分保护采访记者的人身安全。   (三)培养采访过程中的现场提问能力
  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采访的内容以及自身的采访风格和特点,自由地选择采访的具体形式和采访技巧的应用,而这些方法应用得恰当与否,也是反映一个新闻采访记者应变能力高低的关键指标。例如在现场提问的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是否能够一针见血地直指新闻关键,所提的问题是否能够充分反映出新闻的价值,当事人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中,是否能充分反映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闭合性问题,向当事人提供“是或否”“真实或不真实”之類的问题来对新闻事件进行确定。第二种是通过开放式问题来连续性地对新闻当事人进行引导,使其抒发自己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看法和感受。同时,现场提问也会受到采访现场突发事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新闻采访记者需要在多次的实践当中,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内容,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现场提问提纲,使每个问题之间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在采访时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通过问题来一步步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
  (四)提升对新闻当事人的共情能力
  每个人的心理由于受到个体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的综合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彼此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在电视新闻岗位的记者也存在采访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由于新闻采访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从整体上提升整个新闻采访记者团队的能力,就需要各位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充分与新闻事件相关人员进行情感交流,对他们的心理活动进行精准把控。在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记者要秉持共情的原则,从新闻当事人的角度着想,为他们保留充足的倾诉空间,同时也要充分体察他们的情绪状态,便于记者保持采访当中的主体引导地位。例如,如果在一个新闻的采访过程中,新闻当事人是一个情绪较为激动的人,在采访时由于其情绪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崩溃大哭或极度愤怒的情况,给整个采访带来较大的麻烦,这时就需要采访记者给予新闻当事人理解和关怀,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安抚情绪。
  四、结语
  电视新闻工作中,记者的采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记者采访的好坏直接影响新闻内容质量的高低、新闻观看率的高低、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喜爱程度等。然而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做出合理的应对,对突发事件力挽狂澜是对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重要考验。[5]因此,新闻记者需要在日常采访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和练习,不断提升自己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各类事件的处理经验,在保证采访工作顺利进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挖掘有深度、高质量、有价值的新闻,更好地推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事业的长足发展,保证群众所观看到的新闻具备真实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鸣璐. 现代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21):79-81.
  [2]王鹤.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记者摇篮,2020(6):67-68.
  [3]热米拉·吐尔逊. 浅谈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声屏世界,2020(13):96-97.
  [4]丁菁.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商情,2020(52):263.
  [5]王晓宇. 如何提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记者摇篮,2019(3):118-119.
  (责任编辑:黄康温)
其他文献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新闻学也是实践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根在培養党的新闻人才,重在探究重大前沿理论,功在回应传媒改革需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学习的基础上,推进实践转向。主要做法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引名师、重前沿,增强学生实践意识。“部校共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系列讲座已在学院
期刊
近些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马新观教育取得了以下成果。  1.产生了一批有分量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究成果。在部校共建中,合作设立科研课题92项,产出了134篇高质量学术论文、13部著作及教材、10部研究报告。杨保军的“新闻理论十论”系列成果是新时代新闻理论的扛鼎之作。  2.初步建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文献数据平台。为解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成果分散、研究资源重复等问题,人大新闻学院在
期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灵魂。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既可以从理论入手,也可以从实践入手,或者两者齐头并进,相向而行。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最近几年的探索中,着重开发出一套包含四堂课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体系。  第一堂课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课。我们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修课,其中本科的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以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是
期刊
翟丙军身高1.66米,体重90公斤,是一个典型的"胖兵"。  10年前,一列火车将翟丙军从冀南平原载到辽东半岛,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此,我便踏上了军旅之路,也踏上了一条用笔来倾诉内心孤独寂寞惶恐或者愉悦欢欣甜蜜的业余创作之路。"  1999年春节前,翟丙军在回家探亲的火车上,突然萌发了一股强烈的创作欲望。他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通过深入构思,最后决定要写一篇反映当代军人婚姻爱情和现实生活的小说。到老家
期刊
近些年来,我们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铸魂工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耳入脑入心,实现了课堂教学取得新成效、专业实践迈出新步伐、学术园地实现新进步、学生活动得到新提高的目标。  一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
期刊
新闻学是一门兼具政治性、学理性和实践性的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  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与践行,是新闻院校专业教学的必然要求。作为理论
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持紧抓4个关键节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要教学相长,要使教师知道怎么教,学生知道如何学,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保持求真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是要加强内生驱动,使得教学过程有情感共鸣,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解释当下的现实问题。同时要让老师们认识到马新观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工作更是具有科研潜力,要学会用马新观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活动。
期刊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2007年起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课程,至今已经走过13年的探索历程,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下的立体化协同育人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包括四个层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国际新闻传播海外实习实践基地、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专业课程。在此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研修班的建设情况。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
期刊
201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广西大学共建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新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既不是单纯的政治教育,也不是简单的专业培训。而是深刻的思想启迪,充满魅力的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确立。针对原来较突出的教学问题,我院在教学模式环节做了新的探索,创建了新的模式,即将原来的“讲授→听课→考试”的模式
期刊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借助传播新技术不断探索大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VLOG+时政新闻模式一经推出,深受业界关注和受众好评。文章以2019年两会期间人民网系列VLOG报道为例,通过统计分析,探讨其在时政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进而把握重大时政微视频的媒介形态与传播策略。  【关键词】微视频;时政;两会;VLOG  新闻媒体在我国制度环境下承担着特殊使命的角色,其中时政新闻报道既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