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在导学中突破 精彩在感悟中生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峨眉山月歌》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清新,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好景色。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我采用了简笔画、音乐、语言渲染等方法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去感悟诗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师: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可能在什么时候?
  生:秋天的夜晚。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峨眉山月半轮秋”,“秋”说明是在秋天,有月亮肯定是在夜晚。
  (教师在黑板上画月亮)
  师:诗人是站在哪儿吟这首诗的?
  生1:船上。
  生2:诗人站在船上,船在平羌江上,不远的地方有峨眉山。
  (教师画山、江水、小船、诗人)
  师:如果不去远行,在这秋色迷人、皓月当空的夜晚,李白可能会干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展示想象)
  生1:李白可能会和友人们在一起饮酒、赏月。
  生2:李白可能会和朋友们吟诗、讨论时事。
  生3:李白可能会和朋友一起下棋。
  生4:李白可能会和妻子、孩子在一起说说笑笑。
  师:可是,就在这样一个月光如银的晚上李白要离开亲人、象友远行了,此时,诗人心中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图(简笔画),对照着诗句,想象一下。
  (播放二胡曲《平湖秋月》)
  师:(独白)在这秋天的夜晚,年轻的诗人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朋友,登上了去三峡的船。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家乡啊!抬头凝望,皎洁的月光洒在峨眉山上,山月一体;低头俯视,只见那月影倒映在江水中伴随着他顺流而下。望着渐渐远去的家乡,望着渐渐远去的朋友,李白心中一片惆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往日与家人、朋友们在一起的一幕又一幕情景:在郊外……,在院落里……,在灯下……,而如今……
  (教师沉默,音乐仍然,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
  师:假如你就是诗人。你就是李白,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你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生1:如果我是李白,我会想:以前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登山郊游,一起在院落里谈心,一起在灯下一边饮酒一边做诗,以后不能和好朋友经常在一起了,我真是舍不得离开啊!
  生2:峨眉山上一草一木我是那样的熟悉;朋友们啊,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是那样的快乐。今天。我离开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和朝夕相处的朋友、亲人,我不知何时再能回来呀!
  生3:我乘着船顺流而下,马上就要看不到家乡的峨眉山和平羌江了,就要听不到朋友和亲人们的声音了,我心里郁闷啊。
  生4: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到了别处后,悬挂在夜空中的月亮还能看见,但是熟悉的峨眉山就不能看到了,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也看不到了。
  师:这首诗正如同学们所想的那样,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板书: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师:让我们怀着诗人当时的心情来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吧。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思考
  
  新课程改革呼唤生成的课堂,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怎样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怎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呢?以上案例给了我们两点思考:
  
  一、教师的引导作用不能削弱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架设桥梁,铺设平台,学生才能在与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读懂课文、领悟课文的内涵。换句话说,课堂中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学生才会真正的学懂。观察我们身边的有些课堂,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有些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自由生成,其结果是“离题万里”,更有甚者是与文章主题相悖的。毕竟学生的思维是不成熟的,无论是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知识经验都是比较缺乏的,他们对获取到的信息往往还缺少有效的处理能力。其实,课堂教学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过程,它缺少不了我们教师的引导。如果我们不通过某些手段和方法架构起一定的桥梁、渠道,引领学生逐渐走向文本的深处,他们就很难发掘“文章之魂”。上述教学案例中,正因为有了音乐、简笔画、语言渲染等情境的创设,才使学生一步步进入到诗的情境中,一点点建立起与生活经验的有效链接,才能达到了与诗人情感的共振。当然,要引导好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教学前与文本进行充分和细致的对话,深层次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内涵,灵活地“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外部环境与支持,这样的课堂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在强调教师“导”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说到底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不过是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已。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学,激发起学生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与心灵对话的热情。激活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究的动力,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语文课才会从“有意义”变得“有意思”,教学才会有价值。回顾上面的教学片断,正因为教师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情来创设情境,课堂上才会有学生的精彩表演。
  总之,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有效点拨、指导、引领下去感悟、体验、发现,他们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要素包括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教师要正确解读习作要素,准确研判学生在具体习作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借助范例支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习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保证习作要素的有效落地,让学生学会习作。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要素;学情研判;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为广大教师所运用。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陷入了课堂评价的误区,主要体现在:表扬太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语言过于华美等。  那么,如何走出课堂评价的误区,并使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呢?笔者就平时的教学实践以及
本刊讯 2016年6月13日,北京市“东四—朝阳门—建国门”学区“读红色经典 铸理想信念”—纪念建党95周年诵读活动在北京史家小学高年级部礼堂举行。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铁峰、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冯洪荣、东城区教委主任周玉玲、东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付葵、东城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刘藻、东城区教育纪工委书记刘宏明、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东城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段勇、东城区教委副处级调研员王守仙出
法国身体现象学的代表人物梅洛·庞蒂曾说过,“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开始”。其代表作《直觉现象学》提出了具身哲学的思想,其中“具身的主体性”这个概念,为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它既不把人视为离身的心智,也不把人看作复杂的机器,而是视人为活生生的、积极的创造物,其主体性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物理性互动实现的。换言之,人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互动,通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而产生知觉和认识世界的。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基本流程包括写前准备、写作练习、写后修改和展示交流四个环节。作文教学就是在这四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只有“指导——写作——批改”三个环节,就是这三个环节也没有真正做实、做好。这样的作文教学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无话可写、生编硬造、内容空洞等现象的产生,至于感情真实根本无法提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精神,其中“倡简”,顾名思义,就是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他认为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我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赶海》一课时,做了如下尝试:    一、目标为导航,教学媒介当省则省  语文课上,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
为人父母,孩子总有一些时刻会让你觉得特别骄傲。我在心里感慨:这是哪来的福气,有个这么几近完美的孩子!然而,也总有一些时刻让你觉得很失落和很茫然。比如,突然有一天,孩子厌倦了那些你引以为傲的东西。  4岁的小福喜欢画猴子,每天都画一幅送给我。我不遗余力地鼓励他,说:“这幅画的线条非常优美,颜色搭配得很好看,每一只猴子都各有姿态,妈妈就像是到了动物园一样!”小福听了乐滋滋的,兴致高涨。连续两个月,我都
如今走进妹妹老家四川北路弄堂口还可以看见一间违章搭建,对着妹妹家后门,“公用电话”那四个字还在,搭建屋却已经改由外来小裁缝占领了,电话也被改成私用,或者偶尔借给来缝个裤脚边的客户用一用。那个嘴巴抿紧,眉眼似观音娘娘的电话间阿姨不再端坐目送妹妹了,二十多年来,笼共没和她讲过几句话,可妹妹为什么那么失落?  熟悉的人都知道,妹妹是患有接听电话恐惧症的,落下这病始于童年。  60年代初,全弄堂只有一部电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设计一节“好课”?文章以《边城》为例,从追求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和新颖性,开拓不落窠臼的阅读视角;善于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找准抓手和着力点来提纲挈领;不唯“教参”是从,努力发掘经典作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等方面探究如何处理教材,做好教学设计。  【关键词】“好课”;《边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化妆品如今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高端,各种成分加入,让女性的选择更加多元多样,美白、去皱、保湿、除痘……应有尽有,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同时,一些国货经典也悄悄复出,占据一角“江山”,如老牌子的友谊、百雀羚、雅霜、郁美净、秋蝶、上海牌、红梅、美加净系列等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城市的街头到处都能看见上海女人雪花膏的广告。上海是中国最早有规模生产化妆品,俗称“雪花膏”,并由上海“大陆药房”总经销。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