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冶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xyvpf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冶金工程的一门专业课程《重金属冶金学》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育人目标、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教学成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构建和论述,有助于提高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冶金人才,也可为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根据《有机化学》的课程性质以及学生对于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反应机理以及理论的本质缺乏深层次理解的现状,提出了采用Gaussian系列软件辅助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理论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效果.以Gaussian系列软件辅助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讲解的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一门阐述药物生产基本规律的综合性必修专业理论课.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按照新工科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旨在全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成为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政府加大了生态环保的投入,给绿色化工与环保类人才培养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以重庆三峡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为例,分析该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考研”上线率.结果 表明:该院就业率整体保持上升,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率最高,毕业人数最少;化工专业与给排水专业就业状况良好,但招生人数最多,需防治市场饱和对该专业的不利影响;环境科学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但后期有望得到改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普通高校化工与环保类毕业生的就业状
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为实例,通过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应用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安徽工程大学应用化学拔尖班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该体系在培养化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的:了解海曙区地产果菜类蔬菜中镉、铅、汞、铬、砷的污染状况及经食入途径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连续两年每季度对辖区5个街道随机抽取224份样品统计超标情况,评价污染程度、单一元素所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多种重金属总体带来的健康风险.结果:五种元素的超标率依次为铬>镉>铅>砷>汞,铬的最大值超过卫生限制的28.80倍;其中铬的单项污染物指数>1;儿童与成人群体THQ<1.结论:海曙区果蔬类蔬菜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Cr为轻污染.海曙区居民中成人健康风险较低,无明显的危害;儿童健康风险稍高,应引起重视.
针对2021年4月在佛山市狮山镇的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大气VOCs的浓度水平及化学组成、日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解析.结果 表明,监测期间佛山市大气VOCs共检出的55种组分总平均体积浓度为35.28×10-9,表现为烷烃>芳香烃>炔烃>烯烃;臭氧污染日VOCs呈现双峰分布的变化特征,早晚浓度较高,午间VOCs浓度较低;VOCs组分的总OFP为91.39×10-9,不同组分对总OFP的贡献率排序为芳香烃>烯烃>烷烃>炔烃;佛山市大气中VOCs的主要有6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特色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对专业知识要求高、创业思维固化与创业素质教育理念落后等难题,本文从双创教育改革的角度对于以上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提出石化行业高校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持续保障体制等多方面紧密结合行业特色,发挥行业优势,为石化行业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为石化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药剂学实验是一门综合应用性课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围绕药剂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本项目对药剂学实验教学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淋滤污泥因含有一定的碳、氮、磷等土壤所需的养分和有机物,且已有效脱除重金属污染物,可作为肥料对贫瘠H士壤进行修复和改良.本研究利用花生壳和木屑基质与淋滤后污泥进行好氧堆肥,考察不同材料与污泥堆肥过程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对堆肥后污泥样品中微生物群落动态演变及优势菌的分布进行分析,并综合评价不同基质对污泥堆肥腐熟效果.
通过生活中的危险现象——“气球遇柑橘类物质发生爆炸”,借助实验锁定致使气球爆炸的物质为柑橘类果皮.进而概述柑橘类果皮中的化学成分,阐述其所含化学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并分析柑橘类果皮中致使气球爆炸的化学成分及相关原理(相似相溶).同时引申出生活中潜在的类似隐患,以提醒广大读者朋友注意安全,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达到普及、运用科学知识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