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DIF信号解码的数字加速度计校准方法

来源 :振动、测试与诊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olytec公司的外差激光干涉仪可输出24位精度、固定输出延时与量化采样率的索尼/飞利浦数字接口格式(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 format,简称S/PDIF)数字信号.常规外差激光干涉法的数字加速度计动态校准存在处理数据量较大、导致时间开销或系统成本增加的问题.利用现场可编辑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对Polytec外差激光干涉仪输出S/PDIF数字信号的实时解码,实现了以S/PDIF数字信号对其他传输协议的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数字加速度计的振动台动态校准.通过与常规外差激光干涉法校准结果对比,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校准精度.本方法有效减少了校准系统的数据处理量,使其适用于低频振动校准,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其他文献
针对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神经网络在作为传统Bagging集成学习机中的基分类器时,存在相互之间差异性偏低的问题,引入一种特征扰动法对集成学习机的分类性能进行改进.首先,将Relief?F特征评估算法和改进轮盘赌选择法进行结合,并设置基分类器的数目为30个,从转子故障特征集中选择出30个特征子集,每个特征子集的故障特征维数为30;其次,将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投影在对应的30个故障特征子集上,得到对应于30个基分类器的系列训练子集和测试子集,通过此方式实现了特征扰动环节;最
针对混凝土泵车臂架末端的振动问题,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多关节臂架姿态多变导致臂架系统动态特性随之变化的特点,采用基于频域参数识别的主动控制策略进行泵车臂架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以臂架末端振动作为反馈变量,优选提供主动控制力的作动油缸,建立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主动控制的全局模型.采用双归一化方法进行臂架系统参数的频域在线识别,推导了最优控制变量表达式,并给出了显式收敛条件.基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软硬件搭建了混凝土泵车臂架振动主动控制实验装置,对该算法的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主动控制算法,臂架末端的
综合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quantu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简称QPSO)的全局搜索能力与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简称HMM)良好的时间序列分类能力,提出一种基于QPSO?HMM的滚动轴承故障程度辨识方法,并利用实测振动信号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对实测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用奇异值分解进行信号特征提取;其次,利用QPSO算法和样本信号对HMM进行训练;最后,将测试信号输入训练得到的HMM中进行滚动轴承故障程度辨识.结
将惯容器运用于准零刚度(quasi?zero stiffness,简称QZS)隔振器中,根据惯容器、弹簧与阻尼器的布置形式,提出并联式与串联式惯容准零刚度隔振器.研究两种惯容准零刚度隔振器在简谐力激励下的动态特性,运用谐波平衡法求解系统的动态响应,揭示两个主要的结构参数(惯质比与刚度比)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定义动态位移峰值、力传递率峰值、隔振频带以及高频带的力传递率4个性能评价指标来评价系统的隔振性能.研究表明,相较准零刚度隔振器,并联式惯容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力传递率峰值较小,隔振频带较宽,但动态位移
在无人机勘测、航空救援及电力巡检等任务中,激光雷达是一种必备的技术手段.由于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激光雷达将受到复杂的振动工况,为了保证其正常使用和高精度工作,必须对激光雷达进行隔振设计.通过对无人机进行飞行试验得到激光雷达安装位置的振动响应信号;根据隔振理论设计了一款橡胶隔振器,并使用时间积分的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开展了隔振系统的振动试验测试,获取了激光雷达上某点的响应曲线.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隔振器在x,y方向隔振性能均能达到90%,在z方向上隔振性能达到80%以上.仿真与试验结果一致性好,能够满足该无人
管道振动给石化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隐患.基于直接速度反馈控制原理,利用主动阻尼装置向振动管道系统施加控制力,实现了对管道振动的主动控制.利用根轨迹法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实验验证了惯性作动器的动态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增益系数过大时观察到了系统失稳的现象.以加速度信号作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反馈增益系数下主动阻尼装置对管道振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并探究了主动阻尼装置的有效作用频带.结果表明,在反馈增益系数选择合理的情况下,主动阻尼装置对作动器线性工作频带内(20~50 Hz)的管道振动都能有较好的
以某体育馆悬挑楼盖为分析对象,通过数值仿真和现场测试研究了幕墙的约束刚度对楼盖振动模态的影响.首先,对体育馆悬挑楼盖(含幕墙)进行现场模态测试,利用随机子空间法对测试的多组数据进行模态拟合,获得楼盖在环境激励下的振动模态;其次,将试验模态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参照试验模态并依据所提出的幕墙的一种等效模拟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考虑幕墙对主体结构的约束刚度后,实测的楼盖的前6阶频率与有限元前6阶频率相对误差均小于5%,各阶平均误差小于2%,振型吻合度较高,进一步验证了由吊柱等强度比较高
针对轨道车辆车体各位置振动情况差异明显特点,以及刚性频段、弹性频段的减振存在宽频减振需求,建立了含多吸振器的弹性车体模型,提出了评价轨道车辆多吸振器减振指标.探讨了单吸振器在抑制车体垂向振动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轨道车辆弹性车体模型的多吸振器设计步骤,形成了能够同时抑制弹性振动与刚性振动的多吸振器设计方法,明确了多吸振器的优越性,并利用Sperling平稳性指标对多吸振器减振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多频段、全车长的轨道车辆多吸振器减振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车体吸振器的减振效果;相比单吸振器,多吸振器能
由于刀具进给运动致使工件系统所受切削力的位置实时改变,根据实际车削加工过程,建立柔性工件颤振动力学模型,得到工件车削时系统的时变稳定性极限图.考虑在加工过程中主轴?卡盘、顶尖?尾座对工件的影响,建立实际切削系统的主轴?卡盘?工件?顶尖有限元模型,研究工件在不同位置的刚度分布和不同支承条件下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并开展相应的车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件刚度在不同切削位置具有时变性,在中间靠近顶尖位置刚度最低;增大主轴、顶尖支承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固有频率,改善系统动态特性.切削实验表明,柔性工件在车削状
针对强磁、狭小空间等特殊环境下的液体温度实时检测,利用液体折射率随温度变化规律,结合光在液体中的传播特性,设计了用于液体温度实时检测的反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在提出反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测温原理的基础上,确定了传感器探头结构,根据光纤纤端光场近似高斯分布的特性建立传感器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参数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搭建传感器实验平台进行静态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在30~120℃的测量范围内,该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温度的检测,灵敏度为0.71 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