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放教育学生属于成人,其在学习期间的流失一直是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流失与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不达标有关。因此从学生流失的角度探索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巩固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开放教育质量等层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流失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0)02-0014-06
  Abstract:Open education students belong to adults,and their loss in the learning period has always been a "big problem" that puzzles us. Through investigation,we find that the loss of som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Therefore,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open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turnover,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certain to improve the consolidation rate of students,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achers and the quality of open education.
  Key word:Open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udents' loss
  前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就是大学”的观点愈来愈得到人们的认可。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1]。”创建国内一流开放大学,完成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历史趋势。转型发展意味着学校人才办学方向与定位的变化和调整,而教师专业发展是引领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是学校转型成功的基本保障[2]。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通过持续的学习、探究,丰富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逐渐成长为成熟专业教师的过程[3]。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自然少不了对学生和学情的审视。指向学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指向学生需求,成效关乎学生成长,发展水平需要依托学生验证。为此,从开放教育流失学生的角度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4]。
  一、学生流失调研情况王军锋,等.浅议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
  以目前在籍學生人数超过万人的某分校为例,其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统计该校近4年的入学情况,平均年入学率为91.78%。统计该校两年半时间(一般情况下学生参加开放教育学习完成学业约需2.5年)学生注册情况发现,所有入学学生能够坚持4学期注册比例为73.19%,以一学期未注册计为流失,该校学生流失情况统计如表1:
  通过上数据我们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流失了。在针对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困难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流失与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不达标有关,具体相关调研结果如下:
  开放教育本科和专科的学制为两年,业余学习时间为两年半,故我们随机选取四所样本校连续4学期没有注册的1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44人,专科69人,通过电话访谈调研。本科学生电话接通28人,接通率为63.6%;专科学生电话接通36人,接通率为52.2%。
  当问及“对学校教务教学工作的建议”一位学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他说“虽然报名上了大学,但感受不到大学应有的氛围,且学生上不上课无所谓,上课时随意进出,无正常教学秩序,教师也有上课迟到现象。”在学生看来“如何提高开放教育的教学效果” 她(他)们觉得“首先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发扬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否则学习就会止步不前”,再者“对于学习任务模式的多样化,教师先要熟练了解和掌握,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再次“教师要适应新变化,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正如一位学生所言“学生要积极主动性的学习,老师要补全业务不大熟悉的不足”[5]。
  二、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源于开放教育对象成人的特点,开放教育教师主要包括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一般称为班主任)两类。结合学生的调研,我们又与省内四所分校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进行座谈,发现教师在专业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发展途径、内外部支撑等方面存在问题。
  (一)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理念方面
  教师们普遍认为,开放教育任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理念就是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身素养;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积极做好班主任工作,做好学生的考勤、作业收缴、成绩通知等教务教学辅助工作。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教师们在日常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表现:自首先是教师经常一人身兼多职,为及时完成工作,教师们往往重“量”而忽视了“质”的提升,忽视了通过日常工作的磨练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个别教师仅仅将教师的工作当作维持生计的途径,日常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应付了事,不能深入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分析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源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一部终身为“填饱肚子”而奋斗、为生存而抗争的历史。这种局面一直到解放前,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彻底扭转。四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仍有很多个体的生存状态处于“求生存”到“求生活”之间,工作只是生存的工具。
  第二相关教育的缺失。回顾我们所受的教育,更多地是知识填鸭式的灌输,而对于人生至关重要的对于工作的认识、工作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工作对于婚姻家庭的影响等方面教育内较少,即有职业技能教育,缺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精神的教育。
  第三社会的影响。一方面,尽管“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等理念常常见诸各类媒体,但现实中生活中受制于几千年来“草民百姓”、“官本位”思想的束缚,这些理念深入人心仍然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即使作为教授法律的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也遇到过一些违背基本法律常识的行政指令,尊重法律、尊重劳动者仍然任重道远。
  (二)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面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除专业发展理念外,开放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途径方面也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专业发展的途径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省校教师受益于我校高职办学,有机会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和技能大赛,但相较于我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无论是参与培训教师的人数还是培训的深度与广度,我们都有不小的差距;对于分校和县级电大,任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偶尔有之,管理教师方面的培训更少。
  其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近年来我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注重对高职重点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性地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规章制度。而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如: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开放教育教师近五年的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市级和县级电大任课教师的素质提升计划、管理教师的专项培训、新信息技术应用下的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的能力提升培训等等,需要进一步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来促进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提升意识不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稀缺性逐渐消失,教育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综合评价招生的实施,使得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愈来愈低。受这一大环境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困难逐年加剧,成人教育也在不断被边缘化。同样,县级电大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处于边缘化状态,职称评审也机会渺茫。这是导致县级基层教师专业发展主动性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市级电大教师主要忙于日常管理工作,专业发展自我提升的愿望不强烈,浓厚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还未形成。省校主要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内驱力不足等问题。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就是大学”的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从陕西电大发展历史来看,在电大举办初期的1979年,人员编制内主要配备广播电视演播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1982年,才提出要逐步配备专、兼职辅导教师,且辅导教师的人数远远少于管理和行政人员[6]。建校初期这一不合理现象,直接导致电大“重管理、轻教学”,即使后来增加了教师编制,教师也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当然,这一时期我们也聘请了一些名师授课,但正如大卫·科伯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一书中所指出的“从单纯的财政角度看,聘请兼职教师是一项效果明显的举措,因为他节约了很多钱。”“但这一举措的真正花费其实是很高的。在课堂上依赖于签约劳动力会造成教师中流动性和变化性很大,教师对于学生没有连续持久的责任,学者们与学校的学术生活脱节。学校以盈亏底线为名,牺牲的是教师们的忠诚,破坏了自己的学术文化。[7]”
  二是“终身学习”的理念还未切实转变为行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等名词已经写入了我们建设新时期开放大学的行动目标中,但由于人思维的惯性、变革的困难等原因,使得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学习”停留在理念层面的居多,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较少。
  (三)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支撑方面
  在部分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看来,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属于高等教育中的“落伍者”,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应付平时的授课和教务教学管理游刃有余。但时过境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的便捷和容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成人学习者对于求学的诉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由过去单纯学习知识获得文凭,逐渐转变为文凭和能力提升并举,再到能力和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等。如调研中学生提到的校园文化氛围,正是这一诉求的具体体现。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管理学、人际交往、演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所指出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8]。”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撑方面首先是社会环境。“十年文革”使我国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空前的冲击和破坏,教育领域尤其严重: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被摒弃……反观历史,历朝历代都将“尊师重教”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国方略之一,具体表现在各地都建有“孔庙”,并举行祭孔仪式。除每年的“教师节”和为数不多的少数地方的祭孔仪式外,重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还需要更多的国家層面的仪式和法定节日来褒扬。其次要让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担任教师。吸引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行业,是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做法。最后,就是单位环境。作为学校,育人和教学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广大教师是我们单位价值的创造者,他们的地位应该在学校各项事务中得以体现,他们的劳动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行政人员肩负着为协助教师达成教育目标而为之做好各方面服务的角色和任务;反之,如果我们以管理作为我们的主要任务,则官僚体制所具有的效率低下、遇事推诿扯皮就会充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所以,我们要创造教学事务型的单位环境,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人翁地位。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支撑方面主要指教师自身环境的构建。自身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和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我们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为家庭成员辛勤付出、创造美好生活成为我们义不容情的责任与义务。工作环境我们要以诚待人,多原谅和理解别人,多帮助别人,遇事多谦让和忍耐,创建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工作空间。
  三、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从流失学生的角度即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探讨开放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能贴近开放教育教学一线,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利于开放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理念的重构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理念的重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有三个含义,其一是尊重学生,开放教育的师生都是成人,大家人格上互相平等,互相尊重是良好教育的开端;其二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开放教育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较多,不同基础学习者学习需求不尽相同,要在平时教学中及时了解并关注;其三是将课程教学与专业发展相结合,与学生所从事的行业发展相结合,教授学生“活”的知识与技能。
  第二要树立“甘为人梯”的理念。教师的职业特点是育人,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开放教育教师是学生人生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梯子,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点亮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心灵导师,帮助学生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开展学业。
  第三是爱的理念。作为开放教育教师我们要热爱从事的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理解他们学习和工作的不易。我们要包容他们学习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帮助他们适应远程开放学习。管理教师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主动联系未到课、未交作业学生,督促他们按时学习。正如调研中我们所感受到的,当电话打通老师询问流失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时,学生激动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觉得学校关心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理解他们!
  第四是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理念。首先要教育学生爱国敬业,将工作由“饭碗”变“事业”,变终身追求,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要做到极致;其次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观,坚持道德操守,不做三鹿奶粉,不做注水猪肉,不做苏丹红鸡蛋;再次是未来父母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未来的母亲和未来的父亲是学校伦理学最鲜明的一个侧面“我们在培养母亲和父亲的同时,又为未来一代的可教育性奠定了基础,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社会进步和道德进步的一种条件”;第四是和谐人格的培养,要教育学生具有成长性思维,将人生道路上的挫折看作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进而战胜逆境;第五是生命教育,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吃野生动物等等。开放教育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人格的培养者和塑造者,教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和国际视野[9]。
  (二)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拓展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拓展主要通过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来实施。
  横向方面,需要我们增加开放教育教师的培训机会,拓展培训内容;建议学校设立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开放教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和非专业培训、管理里教师的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应用心理学培训、传统文化培训、交流沟通能力培训、就业分析与预测培训等等,也要制定十年开放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力争十年内使全省开放教育教师都轮训一次;同时改革培训方式方法,调研发现教师们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是“影子培训”和“现场评课”,其次才是专家讲授课,这个结果对于改进我们的培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纵向方面,主要向学生学习。《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尽管我们开放教育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和自律性有待提升,但正如我们相信“每一位圣者都有暗淡的过去,每一位罪者都有光明的未来”一样,我们相信我们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向学生学习首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承认自己认知的有限性,查理·芒格曾说过“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智慧的开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韩愈曾经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其次,向学生学习新思想,开放教育学生的思想活跃,有些观点和想法值得我们学习;再次向学生学习做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发现学生待人处事中的闪光点;最后,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很多新科技新产品的使用方面学生都是我们的老师。
  (三)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支撑的实现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支撑的实现,就是要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将个体价值与社会的需要融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做到“渡己”和“渡人”。
  “渡己”首先要对人生的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认为“人生是不断付出与包容的过程”、“是探索自身,增强悟性,磨砺心灵的过程”,明代御使、关学大家、教育家冯从吾认为我们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实质就是“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其次,要处好与父母的关系,因为我们工作生活中所有关系“都是与父母关系的映射”,与学生的关系也不例外;第三“小我”,在工作生活中许多的不如意和烦恼都是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事实并非如此;第四自律,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10]第五要常反思,古人云“一日三省”,反思促使我们及时检视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渡人”首先是对教育的理解,“教育不是商业,商业的本质是迎合、是满足,而教育的本质是改变”,卢梭认为“教育不是要塑造他人,而是要引导他人发现自己”,正如英国开放大学在《我们的未来:英国开放大学的优先发展战略(2009/10)》中所指出的“从各个层面来说,教育都是提高知识水平和激励个人责任的一把钥匙,对此大学有着无比清晰的角色,它不仅是教育者和研究者,而且是勇于实践的灯塔,还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去了解持续发展的知识并借以影响他人[11]”;其次是對教师职业的理解,叶圣陶先生和启功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名言,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注解;再次,教师除助人、做人梯,传授学生知识技能外,还要帮助学生“仰望星空,追逐梦想”;最后,教是为了不教,开放教育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支撑学生的精神内核的培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我们要改变“应试教育”、“就业教育”的现状,让教育回归到“人的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指出教育要“ 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 、 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当然, 开放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外部支撑的实现还需要单位制定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和实施。制度制定的初衷,应该是认可教师创造性的工作本质,鼓励大家积极主动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而各类诸如上班打卡,处处签到等制度,将大学管理等同工厂管理,这不仅磨灭了教师的工作激情和生命主体价值,也泯灭了教师职业生命的创造性和独立性[13] 。表面上看,学校间的竞争在于人才竞争,实质上是制度竞争。因此,变革现有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一线,鼓励教师成为“自燃”型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鼓励他们在专业发展道路上也能“仰望星空,追逐梦想”,我们期盼着!
  [参考文献]
  [1]王军锋. 开放大学建设的冷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12):613.
  [2]葛晖,米俊魁.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8):75.
  [3]教师专业发展.中国知网概念知识库[DB/OL]:http://concept.cnki.net/search_result.aspx?keyword=%E6%95%99%E5%B8%88%E4%B8%93%E4%B8%9A%E5%8F%91%E5%B1%95.(2020.1.11)
  [4]张世英.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与动态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31.
  [5]王军锋 蔡林毅等.探讨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基于学生流失的视角[J].陕西教育(高教),2020(03):68—69.
  [6]王军锋. 开放大学建设的冷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12):612.
  [7]大卫·科伯.Shakespeare,Einstein and the bottom line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M]. 晓征(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0.
  [8]秦积翠,万鑫娟,张雅楠,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6):93-106.
  [9]秦积翠,万鑫娟,张雅楠,等.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6):93-106.
  [10]西奥多·罗斯福名言佳句[DB/OL].造句网:https://zaojv.com/mj1325981.html.(2020.4.26)
  [11]英國开放大学的优先发展战略[DB/OL].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df2a4a36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2.html.(2020.4.26)
  [1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D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224/c1001-30898642.html.(2020.4.26)
  [13]舒宗礼,王华倬.教育生命视阈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状态及未来愿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12):91.
  [责任编辑 王爱萍]
其他文献
[摘 要]开放教育需要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它能够增强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可以保障每一位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保证服务质量。本文基于开放教育质量报告并结合对部分办学单位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基层办学单位在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旨在更好地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开放教育;支持服务;办学单位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鉴于普通高校研究生就业压力增加,西安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建立了 “专业+实践+创新”三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分三个阶段实施的“一线三段”式培养模式。本文基于“一线三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围绕劳动经济学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通过典型案例的运用、适度进行课堂讨论、介绍劳动经济学前沿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等环节实现课程目标任务,以此提升我校应
期刊
大麦儿青青,就怕来了亲戚。  小舅子来了,宋得柱偷空慌忙去磨坊里赊白面,只赊二斤。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磨尽了无限的好话,卖面的人才难意地赊给了他。在他走出面坊三步远的同时,卖面的人吼喊开了:“得柱,你甭超过六月十五,不然利加到三成!”宋得柱调转头颅点头哈腰,语气恭谦:“掌柜的,保证耽误不了,等我的大麦仁子卖了。”紧接着他脖筋一挒大声说,“二斤面,我能骗了你!”卖面的人似笑非笑,他手指宋得柱的脊背,
期刊
毛乌素沙地(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是中国四大沙区之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地南缘,地名起源于榆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
期刊
[摘 要]洲际英才学院是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的校企共同体,对接旅游酒店管理等服务业转型升级需求,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赢得了较好口碑和赞誉,其中的经验与做法也为其他旅游类职业院校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协同育人提供了一个可参照、可复制、可操作的“样本”,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關键词]校企共同体;实践基地;洲际英才学院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是新时期开展公民教育的特色教育资源。延安电大在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利用好延安红色教育特有优势开展“特色课程战略”,不断探索能够培育自身竞争优势的特色课程。本文从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建设意义、延安红色教育资源的优势、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红色资源;特色课程;地方电大;开放大学[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期刊
【编者按】本刊从2008年第6期起将在“陕北地理”栏目推出“克明说话”——关于陕北方言的系列文章。作者王克明是陕北插队知青作家,他曾于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八年在陕北山村余家沟插队十年。十年的农民生活使他对陕北话产生了浓厚兴趣,返城后仍不断收集整理。近些年,他又数次专程回陕北核查,并大量查阅古籍,考证陕北词语的古代源流,写成这部七十余万字的著作——《听见古代》。《听见古代》一书运用独特的视角,在把当今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榆林市一些电大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阐明了榆林市电大系统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绥德电大为例调查了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的条件,并尝试提出教育教学创新的主要路径,希望能推动榆林市电大系统开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边远地区;开放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
期刊
[摘要]“互联网+”的影响目前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远程教育这个传统行业来讲,通过借助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远程教育进行纵深式融合也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系统“终端”的县级电大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转型升级,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介绍“互联网+” 的概念、电大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剖析了县级电大
期刊
一    孤山,是石川河西岸一个伸入石川河峡谷的土塬,因为四面不相靠,从李家沟任何地方望去,它都十分高峻。它得名于布满河岸边大小不等的石块。  春天,太平洋温暖的季风,刮过华北平原,再缓慢的移过太行山和晋中高原。临近黄河上空时,风变为青色的云朵,而云朵路过石川河谷时,往住会垂下蓝色的雨丝。而当阳光洒满平坦的孤山顶时,山顶的芨芨草便会发绿,牛蒡花蓝色的花朵,也会像一层轻纱似的罩在绿色的草地上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