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课程资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一.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1.广开思路,开发有限设施的多种功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根据各地和各学校的实际,广开思路,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有限资源的多种功能。以语文课程与科技活动课程为例,在科技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作品的多种功能。如,第十册《理想的风筝》这一课中讲到:他的风筝各式各样……于是老师把学生们在科技活动课上精心制作的风筝请上了课堂: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三四米长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
  2.结合实际,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如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红领巾实践基地”即是其中一项特色活动,其包括“红领巾小记者队、红领巾导游队和红领巾小摄影队”,为学生开拓了施展个性的空间。
  
  二.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事物的存在同发展必然同其所在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样,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学校资源的同时,还要发现、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1.结合农家中的课程资源,使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孩子们生在农家,长在农家,对农家的蔬菜、水果、玉米、水稻、山芋等作物再熟悉不过了,对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但对城里的孩子也许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陌生的原体”的表面。记得去年我的表姐带着她12岁的女儿到乡下探亲,她女儿指着路旁的禾苗问道:“妈妈这些水草为什么长得这么整齐啊?”同行的人不禁开怀大笑,这也许是她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缘故吧。而禾苗在我们乡村田野随处可见。当教到一册识字㈠第2课时,文中的“禾”就可以结合学生所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外形特点以及种植方法(为什么要“整齐”)等。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的见闻也不少,乡村特有的生活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凭借学生的经历体验,使理解课文与切身感受相结合。学生本身就是特殊的课程资源。他们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和家庭故事,如:旅游见闻、探险、急救,失学、父母打工、家庭离异,山崩屋塌……,也有做农活,捕鱼、逮鸟、种蔬果的体验和收获。这些经历和体验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合作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利用,把学生的这些经验同课文的感悟结合起来。如第九册第5课《挑山工》一课中写到:“登山的时候,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每转一次身,扁担换一次肩。”城里的孩子对挑山工为什么这样做不易理解,农村的孩子有的做过活,挑过担,还能讲述自己是怎样做的,课堂上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这样曲折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就能体会挑山工这样登山的巧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如在学习十一册口语交际《小记者》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企业家、茶农茶王、菜农大户、教育世家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采访茶王时,记录下茶业的现况和茶农对学生的寄语,并以小传记的形式写出茶王的坎坷的创业经历。这样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赵改敏,教师,现居河北巨鹿。
其他文献
乡愁,是枕上一夜风雨如歌。——题记离乡第二年。夜不成寐的游子。听风枕上。黑暗中,思绪像失去灯塔指引的航船,在迷雾重重、诡谲莫测的大海中沉浮。躁动的火舌一寸一寸地舔
在高考中,现代文“大阅读”一般是18分(2009年有可能提高到20分),现代文“小阅读”一般是12分(有些省份是9分)。从分值看,“小阅读”相当于“大阅读”的三分之二,不可小觑。
氟尿嘧啶封闭治疗牙龈瘤吴海宁福建省龙海市第一医院(363100)从1988-12~1994-06间治疗102例(女96,男6)牙龈瘤,年龄16~50岁。其中妊娠性龈瘤45例,占本组病例44.12%,纤维型牙龈瘤23例,肉芽肿型牙龈瘤34例。102例牙... Fluorouracil trea
在现代社会中,感受音乐已经成为无数家庭的乐趣:爸爸妈妈们在汽车里唱歌,在客厅里跳舞,添置些音响设备或乐器以满足儿童能够真正直接、主动地表达音乐和享受音乐的愿望,而不
下颌骨牙骨质化纤维瘤一例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吴其勤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李树斌江苏省杨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朱忠信牙骨质化纤维瘤是颌骨中心性良性肿瘤,与牙根
临床所见的因下颌埋伏牙就诊患者,大多表现为疼痛,肿胀及张口困难,而且大多数病人是经过反复多次出现上述症状之后才同意拔除患牙。现将我科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
《幼儿教育》2003年第9期、第10期连续刊发了李辉博士与李培美老师的对话:《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笔者十分钦佩这两位老师对幼教实践的
乳磨牙不仅要承担咀嚼功能,还要维持牙列的完整,引导继承恒牙的萌出。通常,非替换期髓底穿通的乳牙治疗方法是拔除后作间隙保持器来维持牙间隙,使继承恒牙正常萌出。但是基
汉代儒学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探讨战国到汉初之间儒学的发展,以及这个时期儒家学者的活动,从而探讨汉初儒学之兴与汉代儒学的兴盛关系,重新思考此时期儒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轻视体育教学的现象,部分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工作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