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后拔管困难1例的处理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分析我院近三年来双导管连硬265例的经过,指出最适用于盆腔+会阴和腹腔+盆腔区手术,上下腹腔和剖割广泛的手术应慎用。双导管连硬成功的关键,在恰当地选择高低两穿刺点,插入导管的开口两者相距以5~7个脊椎数居多,初量和追加用药,药液容量与一般连硬差别有限。开口相距越远,脊神经阻滞范围越广,不仅药液用量要加大。辅助药和麻黄碱的使用亦多,血压更容易下降。操作中应注意最低穿刺点所在。导管均可对向头端插入,不
期刊
本文总结硬膜外阻滞23,643例,发生意外和并发症1,242例(占5.2%)。主要意外和并发症有严重低血压、心搏骤停、呼吸抑制及呼吸停止、高平面脊麻和全脊麻、神经损伤、局麻药毒性反应等,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技术操作,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期刊
作者于一九七九年以来对44具尸体颈、上胸部硬膜外腔解剖结构情况进行了研究。方法是美兰染色,注入造影剂Myodil于硬膜外腔不同部位行X线造影及硬膜外腔横切面显微镜观察等。本研究阐明,颈、上胸部硬膜外腔被小梁及栅栏样组织分隔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四个腔隙,对颈、上胸部单侧硬膜外阻滞的可能性及可控性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期刊
本文报道以强迫振荡呼吸系统阻抗测定装置对心肺功能正常的硬膜外阻滞34例进行麻醉前后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不论性别、年龄,在使用低浓度麻醉剂时,对呼吸系统总动态顺应性的影响麻醉前后均无显著差别。说明低浓度局麻药颈、上胸部硬膜外阻滞对呼吸动力学干扰不明显。本文并对强迫振荡技术施加压力波的频率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期刊
通过节段毫升数的计算,分析了1978年1月至1982年12月硬膜外阻滞6,890例的用药量。结果发现(1)性别:男性大于女性;(2)年龄:儿童节段毫升数随年龄增大而直线上升,至19~20岁时达到高峰,然后又直线下降,成人相关系数r值在-0.5左右;(3)穿刺部位:成人各年龄组中腰段的节段毫升数显著大于胸段,但胸段中,上胸段和中下胸段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段和胸段的差距有缩小趋势;(
期刊
本文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在45例硬膜外阻滞的手术病人中观察了硬膜外吗啡术后止痛的临床作用,测定了血浆NE和cAMP的变化。2毫克吗啡术后注入硬膜外腔在80%的病人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止痛作用开始时间是5~35分,平均17.8±9.1分,持续时间是7~48小时,平均33.2 ±13.2小时。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无呼吸抑制并发症。血浆NE和cAMP的变化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观察359例次在硬膜外腔注射不同种类和剂量的镇痛药作为术后止痛时尿潴留的发生情况。注射吗啡2mg与1mg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升高;而哌替啶30mg、20mg和芬太尼0.05mg、0.025mg则不增加尿潴留的发生率。各组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但以吗啡效果最佳。作者认为硬膜外注射镇痛药物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引起尿潴留的可能性和镇痛的效果来考虑。对术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吗啡的效果较为满意;而对不留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