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一片为哪般?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茶季,没有比茶价更吸引茶人眼球了。全国茶价普遍上扬,名优茶更是涨势如虹。价格由市场导向原本无可厚非,但要是任由一部分人肆意炒作的话,那受伤的必将是整个行业。老百姓能接纳才是行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源动力。
  天价岩茶:虚火别太足
  不久前,网上流传的“上海茶友群”发的高价岩茶“采购目录”,表中所列的岩茶价格甚至达到三四十万一斤,超过十万一斤的有13款。虽然这是只是网络的一个噱头,但天价岩茶的现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离谱过。
  我们能够在广泛应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中,或各种网络媒体接受到的信息里,看到某款武夷岩茶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
  对于大众而言,每斤三五干元的茶叶已经算是高端价位了,但这些超乎高价茶数十倍价格的超奢岩茶,用“更长的数字”来吸引众人的目光。天价岩茶有很多概念在里面,或以山场为理由,或以特定的品种树龄为名目,或声称种植或工艺上的特别之处。奢华级的岩茶,个别在市场上已经流通七八年了,但大多数还是这两三年才出现的,刚上市的则称“网红”天价茶。通过网络推广,以期迅速抢占奢侈茶品行列。这也是一种竞争式的上涨,为什么你能卖这么高的价格,我就不能呢?
  从营销层面而言,品牌中的某款茶成为天价茶,既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又无形中促进了其他茶品的销售。在原来售价的基础上加一个零就会名利双收?如果这样,不妨设想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茶企在拼命打造一款每斤售价超过十万元的奢华级的岩茶。到时,每斤二三十万的岩茶,就会出现三四十款或者更多,这样的虚火难道要成为行业的奇观,
  单纯以高价来吸引别人注意力的噱头可以休矣,人的好奇心并不能保持很长的时间。为何这两年岩茶的价格屡创新高?有人会说,2018年的天气及退茶还林政策使得产量降低,从而从整体上引发了价格新高。
  2018年的武夷茶季比往年略早一些,4月中旬就已经比较大面积开工了。到了4月下旬,水仙和肉桂品种上来后,武夷茶就到了最繁忙的时刻。今年天气及退茶还林政策确实减低了一部分产量,名头正盛的正岩区肉桂鲜叶上涨约两成,但另一当家品种水仙鲜叶的价格并没有太多上涨。
  武夷山的“退茶还林”政策,指的是凡是在2008年后新种的山场,一律予以拔除。这一次武夷山的执法力度空前,人们看着被拔掉的茶树觉得可惜,可是开山越来越厉害,山林变成茶园,遇到雨天溪流变黄的场景,更不应该出现。一切为了更好的生态和更好的茶山。
  在大众层面,其实大部分的茶价并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也有不少的厂家表示2017年的屯货甚多。
  只是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的资本进入茶行业,市场总会有一些不确切的答案。
  那些一斤动辄一二十万的茶,是谁在喝?其实很多天价岩茶是送掉一部分,卖掉一部分,再内部消耗一些,原本就难以见诸市场。最后能够在福州和北上广市场流通的,也为数廖廖。
  高价茶的运作,既源于资本的投资通道狭窄,又源于人们盲目热捧缺乏主见的原因。只凭一时热度与猎奇,只要最贵的,用价格来表示真正的价值。
  而很多自媒体、厂家、茶商,其实都在帮忙推波助澜。天价岩茶,喝过的人都承认茶好,但也只是好那么一点。这些高价格能够持续多久?没有人能给出乐观的答案。
  民国时,武夷岩茶也曾卖过夭价。因为嗜好,人们一掷千金在所不惜。真正的好茶,价高正常,但没有今天这般虚火。
  尽管做出天价茶看似“一本万利”,但武夷山总有很多厂家坚守初衷,保护良好的生态,只做最有品质和大众能买得起的茶,他们才是中坚力量。“把茶做好,慢慢炖火,而不是虚火”。
  儒释道并存的武夷山,艺术家一样的手工与标准化的机械制作同在。做不好茶的或销售渠道不佳的农户也还是有很多的卖青与卖毛茶的状态。
  这才是更深层面的武夷山。
  春茶季,夭气晴雨陡转,尽人事,剩下的就是看老夭爷了。茶季结束了,留给市场的,时间会给出答案。
  普洱:山头古树再新高
  2018的普洱春茶季过去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知名产区如冰岛价格涨幅50%以上;老班章涨幅30%以上;易武古茶山微产区涨幅不少于30%,其他知名山头古树茶价格涨幅近20%左右。
  对于云南普洱来说,这十年来,年年春光无限。每年春节过后,茶树的芽叶还没有发出来,就有一大波关于茶价上涨的市场定价数据。或称夭气原因,或称“游客炒作”,其实都是“指东打西”。
  銷售市场的造势力量,早在春茶上市前已经铆足了劲。以致于这几年,营销缺乏创意,“简单粗暴”地停留在价格的炒作上,种种或真或假的天价拍卖的“茶王树”,不仅没有有效遏制,反倒在各地茶山越演越烈。
  2018年3月中下旬,云南古茶树比往年更早进入采摘阶段。前往茶山,能够看到更精彩的一线茶事。一直到清明,知名茶山的古树鲜口十普遍见涨,古六大茶山的古树鲜口十比同期涨二到四成,如倚邦大黑山的价格已接近老班章与昔归,据说因为其“完美”的滋味,甚至有人把它当做“古树”曼松出售。攸乐、莽枝等地涨幅略小。易武小产区涨幅最大,如铜菁河的小树都要一千多元一公斤,古树炒到大几干一公斤。这两年的薄荷塘茶价更不用说了。
  老班章是云南茶的方向标,纯正的老班章古树茶中正浑厚,甘润力道足,苦与甜极协调,回甘迅速持久,产量少,被称为王者之茶。
  往老班章的路越修越宽,“中石化”旗下的企业给这个著名的寨子带来变数。陈升号入驻班章满了十年,合同到期的一部分茶农更多自制自售。
  每天进寨子的车还是很多,2018年4月4日,班章“茶王树”开采,“再创新高”的价格已经不能吸引大众的眼球了。午后一阵雨夹着冰雹,迅速又云开天晴,霞光万丈。
  清末有中国坦洋,现今有中国老班章,从国外寄回来的信写这地址估计都能收到。老班章寨子更加现代,年轻一代有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跑车或更远大的理想。   许多小树茶被当作古树销售,此现象在茶山几成普遍现象,小树价格不及古树的二成,香高韵短涩不易化,但鉴别也需一定功力。
  普洱茶价的新高,一是因为新茶前期受人追捧,占普洱产量不到3%的百年古树茶成为稀缺资源受人竞逐或炒作;二为市场的惯性。每一年的普洱古树茶,往往在二春之后回落与去年持平。
  名山头古树茶一再报出更高的价格,更多业界人士只能摇头,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山头、树龄,在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虚假成分只会越来越多。
  反正炒家也不管太长远的事情,先赚到钱,哪管它洪水滔天。茶农也无法左右,扎根在当地的初制厂反倒希望价格平稳使行业能够走得长远。
  对于普洱茶而言,其实收藏者这几年存的茶也已经足够多了,一头热的市场,很快就会衍生出问题。
  微产区火过了头,事物也有物极必反的规律来制约,只是伤害亦需长时间来恢复。对于好茶的认识我们知之甚少。甚嚣尘上之茶味必不真纯。
  关注于茶味本身显得更加重要。云南这两年的生态总体感觉没有下滑,橡胶不值钱后也没什么新种胶地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生态对茶地的重要性。
  产销越来越扁平化,但对茶味的理解。我们还需要时间。当热衷之心平静、从名气转至茶本身,人们不再盲从,就获得多一分的理性。
  漆黑夜里,2000多米海拔的云南高山,农家灯光闪烁,犹如大地的星芒,这是人类生息之处的智识与规则。德国工业的品质,日本手工匠人的传承,在于对事物的专注投入,才会持续长久。
  2018:依旧白茶年
  2018年注定还是白茶年,福鼎白茶大涨,政和白茶紧跟,这一季,白毫银针上涨50~60%,白牡丹涨幅约80%,贡眉和寿眉甚至上涨100%,高端的荒野茶居然涨了快三倍。2017年福鼎茶叶协会发布的《福鼎白茶系列产品市场参考价》,这是官方对不同年份的白茶价格的一个预期,当时或有人觉得高了,但在2018年,价格早已经突破了这个预期。
  据说2018早春霜冻灾害带来白茶减产,两场大范围的霜冻袭击了大面积茶山。采摘周期同时也变短,影响了产量。
  这只是理由之一,各地的茶都会受到倒春寒影响,也都会有增产减产的现象,但从来没有像白茶的价格这样一路高歌。
  六七年来,白茶越来越受市场追捧,只要到各地茶市看看,常会发现卖白茶的商铺永远是最热闹的,原来不卖白茶的商铺也挂上各类白茶招牌。
  正缘于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清热解毒之功与收藏价值之效,白茶越卖越好,越卖越涨。
  但市場上的人们反倒是越涨越买,这种微妙的消费心理,进一步让市场热度提升。主产于福鼎和政和的白茶,在全国的总产量只接近1%,白茶的主产区过于单一,虽然周边还有松溪和建阳等。
  人们因为囤茶引发的市场效应,使销量提前被释放。白茶厂家其实比较谨慎,在没有订单的前提下,不会冒险去收购过高价格的茶青。在利益驱使之下,大量收购外地茶青、以次充好、造假做旧的现象会更加严重。宁德、温州甚至远到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只要有茶的地方,都在尝试制作白茶。各地制作的或是以福鼎大白的品种,或是以当地的群体种来制作“菜茶”。
  白茶还能再涨吗,更多的茶企其实希望市场更加理性,让白茶有个稳定的价格,保证应有的品质,人们也买得起喝得起,从商品的营销规律看,前期呈现加速度式的爆发,后期必定会进一步放缓。
其他文献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一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选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茶叶的色、香、味是茶叶品质感官审评的重要品质特征。色泽包括干茶、茶汤、叶底的颜色
期刊
今年,武夷岩茶又曝出了天价新高,一份被网友流传的武夷岩茶采购目录上,全是3万一斤以上的茶叶,九龙寞岩壁那几株与武夷山齐名的大红袍,更是被标上了520万一斤的价格。问君啥比房价贵,路人遥指岩茶费。岩茶的走红,其中不乏炒作,市场供需与资源稀缺造成价格水涨船高也无可厚非,而更多的老百姓,只不过想喝一杯健康、安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再时不时享受一泡高雅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而海堤茶叶,这个源自老国企的品
期刊
一杯真正的“百姓茶”,不仅体现在价格上要亲民,更体现在质量安全方面要让百姓充分放心,那么茶叶的质量安全要如何保障,我们来听听来自茶叶质检一线工作者的心声。  福州五月的天气异常多变,上午还闷热无比,下午的风却略带寒意,让人有种捉摸不透的感觉。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福建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一上楼就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我赶紧叫住了他:“兰站长,我来咯。”现任省茶检站站长兰元应了一声,回头向我走来:“不好
期刊
今年5月13日,母亲节,带了一束花和两泡茶,陪老妈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午后“茶约”。一款三年的白茶和一款十一年的黑茶,带有时间沉淀的味道,更适合这样的日子。  “夷白”之润  首先喝的是“夷白”,一款采用武夷山的茶青做的白茶,兩年前去武夷山寻茶,无意中邂逅了它。白茶的主人是个80后的制茶高手,年纪轻轻且创意十足,经常与父亲一起育种和创新产品,这款白茶便是父子俩的创意之一。  记得小时候,我们做的每件事
期刊
五年前,第一次喝到百岁香。  学茶十年,尝过的茶味浮掠过干,至今,第一次尝到的百岁香茶味都鲜活,那是补充了味觉空白的独特茶味,专属于那片三百亩茶山的百岁香味。  深入到生长环境才能是最好的了解之道,于人于物皆如此。笃信这个道理,走一趟百岁香的茶山势在必行。戊戌年春五月,武夷山洋墩岩生态茶山行终成。洋墩岩,位于“岩茶第一镇”武夷山星村镇的前兰村,海拔700多米的山顶上。  上山那天,天气晴好。做茶的
期刊
前人教导,要建山斋,再构一斗室相伴一旁,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看完惶惶然心甚向往。于是终日饮茶,哪伯一壶一杯,偶尔出神感觉身在山野,看窗外高楼如竹林,微风一过,如春风拂柳。  五月初,几人相约山林,车子停于山道旁,再步行数十米见一丛茶花门口相迎,入得门内往下走至一楼,门外山林瞬间入目,不觉便朝外走去。  主人雅趣,将居所建于高地,院子往外望去,先是一片竹林,接着远峰,视线收回来,一条青石小道隐于
期刊
“福山福水泽福地,好山好水出好茶。福建茶品种多、品质好、品牌响……您可以放心喝,尽情喝……喝出健康、喝出幸福。”5月18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开幕式上,福建省副省长李德金向国内外宾朋发出了上述邀请。  5月的杭州繁花似锦,风景宜人。作为国内最大规模的茶叶盛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共有15个国家、国内21个茶叶主产省、1200余家品牌茶企参展。可以说,不仅是全中国,乃至是全世界的好茶都到齐
期刊
瓷器艺术起源于中国,英文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而从13世纪始,欧洲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18世纪德国德勒斯登(Dresden)萨克森公国的奥古斯特二世,就不惜以一队骑兵跟波斯商人交换48件中国瓷花瓶,还找来一名叫贝特格的炼金师努力仿制。  1709年,贝特格终于解开了中国瓷器的秘密,首次烧出全欧第一件洁白透明的白釉瓷器;奥古斯特二世随即于于翌年开创Meissen梅森工厂,堪称
期刊
汤包的茶事,都是自发的。半岁闻茶、一岁捧茶、两岁泡茶,一切似乎都发生得太早,可又是千真万确啊!  当然。娇嫩的小手,只能捧起温水的壶和杯。每逢有客来访,他必挤在我身旁,吵着要为大家倒茶。布茶席呢,则是近日的事。  一天闲来无事,我让他自己摆一个茶席。他呢,选青花布一块,让我帮忙铺在地板上。他请来三位好朋友,黑色的,是绒毛玩具小鼹鼠,蓝色的,是储钱罐机器猫,黄色的,是爱唱歌的皮卡丘。他将三位朋友并排
期刊
时间—戊戌上巳节·三月初三  地点—北京老古竹斋  主题—清水一渠  音乐—南音雅艺  花艺—徐雪梅金卉  摄影—薛书娟 张建萍 张雅心 肖冰 张竹 张丛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弘一法师《清凉》  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