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社会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lol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医学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医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本文探究如何根据社会医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旨在构建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社会医学的思维方式,提高社会医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非预防医学类专业 社会医学 教学改革
  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是人文教学中难度较大、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一门涉及面较广和整体性较强的学科。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社会医学从开始的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扩展成为所有医学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程[1]。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社会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如构建了社会医学网络课程、循证医学思想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题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等。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和有效的举措,但非预防医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停留于表面,对社会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我国目前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无法比较准确地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加之社会实践环节的脱钩和对医疗体系本质的模糊认识,更不能提出改善卫生状况的“社会处方”。
  有必要探索出新的适合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的社会医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用社会医学的思维和视角分析和处理健康与卫生问题,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近年来,我们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新的医学发展的要求。
  一、社会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国家卫生部于1980年发出了《关于加强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要求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研工作[2]。此后一些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建立了社会医学教研室,并把社会医学纳入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这是我国社会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并未在“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开设社会医学课程。或仅作为学年学分制医学院校有名而无实的任意选修课,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没有独立的社会医学教研室,无专任教师,以理论灌输为主,没有实习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远远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实现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和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3]。
  课程教学存在偏差,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课程的理论知识部分,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教学方式、手段单一化。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较少运用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出现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现象。
  学生方面:教学中发现部分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可能是由于《社会医学》作为医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未引起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足够的重视,多数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只重视专业必修课,社会医学属于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感觉与预防医学专业的有关,出现学生只关注期末考试,不注重平时课程学习的现象。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忙于讲,学生疲于记,学生无暇思考,比较被动。
  二、明确学习社会医学的任务,构建社会医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整体医学和大卫生观念
  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大会发表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为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方向,即要求医学生必须获得不仅对个人而且对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因此,医学生必须了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和健康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具备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社区卫生及预防医学的知识[2],[4]。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它要求医学生用新的医学思维观念思考解决医学问题,社会医学正是促进医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学科。各项社会卫生和保健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医务人员掌握社会医学知识,注重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问题,运用多种医学手段加强防治工作。我国已实施的执业医师考试制度把社会医学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意味着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加强社会医学教育的新要求[5]。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组织学生8~10人一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
  1.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开始一周之前,将即将要进行的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观点;案例的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案例讨论小结。再分组讨论归纳意见,写出分析报告,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评。
  2.社会医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让学生分组查阅相关知识点领域文献,分小组,然后制作PPT并请3-5名同学做评委全班答辩打分。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讲稿,自己讲课,这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讲解,同学和老师打分点评,形成互动式教学模式。形成适度竞争的学习状态,这样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并且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社会医学的兴趣[6]。
  3.微课和QQ平台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1)微课的建设。目前高校教学面临的普遍难题是部分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他们在别无选择的、被逼无奈的甚至痛苦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远远没有得到发展。为此,应当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其独立观察、主动思考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使其能自己发现问题,构思解决问题方案,归纳总结知识并加以综合运用。这是学生踏入社会后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说,学生听,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而弱化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8—20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短小精悍、使用方便、资源多样等优势,易于与现代的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实现在线自学和教师讲授,正在逐渐被普遍认可,符合微时代人们对信息获取的实时、互动、高效的需求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的特征。   (2)基于QQ空间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所谓的混合式学习是指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结合,尤其是将面对面的课上教育方式与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方式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一种多人系统,QQ空间具有极其强大的合作、互动与共享性。包括:日志、相册、留言板、主页等部分,可以实现以网络为基础的学习交流讨论和资源共享等。
  4.建立“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程组教师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学习能力。同时,课程组教师积极参与和组织学生的课外实践小组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帮助学生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研究和社会实践报告等方式,将课程教学从有限的课堂内的理论讲授延展到课外无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7]。
  四、改革考核方法,建立课程成绩综合考核体系
  在教学考核方式上,改革终结式教学考核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考核,改变了过去单纯以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卷面考试确定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突出和强调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强化过程性考核。改革只注重机械记忆的卷面考试形式,缺乏客观性、公正性,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成绩。增加对实践课程的考核,增加学生案例讨论、小组学习、课堂互动的考核比重。课程成绩的构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方法如下:出勤:占10%;平时作业:占20%;课堂互动:占10%。总之,引导学生自觉地加强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非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由单纯的知识记忆型的被动学习,转变成思考与探索问题的主动学习,以社会医学的大卫生观和新医学模式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和探讨社会卫生问题,能够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动态,提高医学人文素养,成为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尤华,彭志行,陆慧.Seminar教学法在社会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74-75.
  [2]龚幼龙.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2.
  [3]靳曙光,王月霞.关于地方高校医学类专业加强社会医学教学必要性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096-2097.
  [4]耿庆茹,吴小桃,薛秦春,等.浅析社会医学与初级卫生保健的关系[J].医学与社会,2000,13(1):27-28.
  [5]李小菊,秦江梅,唐景霞,毛璐.对改善社会医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29-30.
  [6]吉华萍,尤华,陆慧,樊宏,梁宪明,风尔翠.社会医学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37-239.
  [7]刘燕群.“以学为中心”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34-135.
其他文献
党校是培养党员干部的基础和摇篮,也是党委党办不可缺少的部门。加强基层党校的党建工作,有利于基层党校更好的发挥出人才培养的作用。当前党校建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党员
针对在公司的深入实践与设计方案的制作,感受到课堂教学与公司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制作中所存在的真正不同之处.若想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佼佼者,要明确在学校学习期间对专题课题
摘 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专业动车乘务为例分析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中考试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建议。高职高专动车乘务专业的教育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胜任动车上的相应岗位要求,成为实践应用型人才。这样独特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高专动车乘务专业的教学及考试考核模式都不能照搬其他本科院校。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动车乘务 考试考核方式  
俄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句法同义现象(синтасическийсиноним以下简称为СС),即“所指”相同的手段。它们意义相近,在结构和修辞色彩上有细微差别,在许多场
中双四号(见中心彩页)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中油821”为母本,“中双二号”为父本在隔离区内自然杂交,于1993年育成的双低、高产、多抗优质甘兰型冬油菜新品种。其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转型现状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想,构建了服务于专业的“1 X”模式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专业导向 专业应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  一、引言  受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我国各地中小学生计算机教育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均衡发展,同时国内大中院校各个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也不尽不同,因此
2 1 3 静态应力场炸药在炮孔中爆炸时 ,最初加在壁上的荷载为冲击荷载 ,即压力在极短时间内上升到峰值 ,其后又迅速下降 ;后期作用在孔壁上的载荷是准静态气体压力 ,见图 3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工具课。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抽象概括、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为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和后续各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同时,数学作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一
第一部分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的生存分析。 为获得更多的证据指导治疗,本部分将回顾性研究1997年1月到2002年3月在我院完成的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的899例完全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文章论述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专业成长 有效途径  现如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时代。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育发展对教师更是提出了新挑战,社会需求对教师的评价也提出了新标准。可以说我们的出路就是走专业成长道路。  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使每个人都成为教育理论专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