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家庭辅导经验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qa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是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以及行为会产生更为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结合青少年的成长性任务的阶段性问题,立足青少年成长需要的满足,探讨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青少年家庭辅导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 家庭辅导 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28-02
  家庭是情感的栖息地,是心灵的避风港,来自家庭的呵护与支持能抵挡外界的伤害,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能给人生命最永恒的动力和心灵最深厚的力量。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协助青少年确立自我同一性,形成正常人格,另外一方面,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1.青少年成长性任务: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自我同一性本意是证明自己的身份,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指个体在需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和选择。青少年自我统一性的确立,与家庭环境,家长教养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青少年和家庭成员有稳固的感情基础,同时还有相对宽松的个人空间。
  2.青少年成长的本质:需求的满足
  纵观青少年家庭辅导的研究成果,关于青少年家庭需求的研究少之又少。青少年的需求满足是其成长的内在驱动力。这些需求总的来说,经济与物质需求很容易被满足,而心理与情感需求则容易被忽视。其中,爱是青少年成长的必然需求,情感的维系是青少年处理社会关系的核心。来自家庭的感觉与期望,爱与尊重,接纳与认可,是青少年获得自我认知,确立自我概念的来源。除此之外,青少年有获得社会成长的内在需求,即获得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自我实现常是植根于归属感和自尊感基础之上的,所以来自父母的爱与尊重,青少年对家庭的归属与依附则是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重要基础。
  3.青少年家庭辅导:社会工作的视角
  3.1系统视角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和所有社会系统一样,有它基本的需求,家庭的需求包括:安全感、价值感、亲密感、成就感以及精神上的寄托。家庭成员的需求被认为是家庭关系维系的核心,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需求满足的桥梁。如果家庭系统出现了问题,需求的满足被忽视与搁置,就会产生问题的家庭成员。
  社会工作就是要客观的审视家庭系统。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问题,社会工作认为,这不是单个家庭成员的问题,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互动与反馈出现了障碍。我们不是要给病态的家庭贴上标签,而是要观察家庭成员之间如何沟通,如何互动,如何回馈,从而改善家庭系统中那些病态的互动模式,提升整个家庭系统的沟通效果。
  3.2优势视角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家庭辅导主要协助案主达到如下目的:(1)接納自己的感觉。(2)重寻自我,建立自尊感。(3)探索家庭内部的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探寻原本属于自我以及家庭的内部能量。
  3.2.1自我接纳。众多家庭治疗与家庭辅导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人们接纳自己的感觉,并从中收获能量。脱离痛苦的第一步就是重新经历它。家庭成员的病态与问题同时也可以被看作一种能量。青少年在与家庭成员互动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感觉,其往往被看作一种对抗困境与威胁的内在力量。恐惧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问题,应对危机;“羞愧感”帮助我们认清自身的局限,包容地看待错误;罪恶感能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价值体系,重建良知。
  3.2.2建立自尊。自我不是建立自尊感的唯一途径,来自身边最亲近的人的认可与接纳是建立自尊感的基础。家庭被看作是收获自尊以及建立自我的重要场所。爱是滋润自我以及他人的灵魂成长,收获自我以及自尊才能够更好的爱自己以及爱别人。社会工作者的辅导正是让案主以及家人在教条的家庭规则中得以释放,鼓励家庭成员情绪的表达,放弃批判,埋怨,责备,吹毛求疵,而给予鼓励,肯定,接纳,欣赏的态度。高自尊感的成员个体才能组成一个彼此认可,良性互动的家庭。
  3.2.3探索家庭内部能量。家庭本身被看作是有能量的。建立互相渴望,互相期待,互相满足的良性互动关系。
  3.3整合视角
  良性的家庭是开放的,互动的,并无明显的边界,是非封闭的。相反,问题家庭则是教条的,僵化的,有清晰的边界,与外界缺乏互动和沟通。家庭功能在随着社会发展走向弱化的同时也在逐渐走向外化,因此家庭以外的系统就要在满足青少年成长方面做一些功能上的弥补和支撑。例如:家庭功能社区化。众多社区中开设“单亲母亲支持小组”“婚姻成长小组”“亲子互动小组”,举办“家庭夏令营”“家庭拓展训练”等等。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无不间接改善着家庭系统,提升家庭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邓夏依.家庭社会工作模式思考.青年与社会.2013,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专设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包括多渠道投入经费、增加多元文化融合教育和完善多样化评价方式等方面,从而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幼儿教师 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87-0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较多、涉及地域较广,
期刊
【摘要】在信息化充分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老师应该首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本文在智慧背景下,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智慧背景 高职院校 信息化教学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智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G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基础教育的推行,音乐教育与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这也促使音乐教育向素质教育不断靠近和发展。其中,初中的音乐教育与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德、智、美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与塑造。然后,初中音乐教学由于教学环境、教学主体以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教学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展开深入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教
期刊
【摘要】我校推行的是“山品教育”,其内涵就是培养像山一样品格的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强调敬山品、达山礼;主要就是深化训练学生常规礼仪规范,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与优良品格。尤其在低年级学生体育课上,山品教育的有效渗透对学生上课的良好组织纪律的形成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山品教育 小学低年级 体育教学 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仅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模式的局限性,论证了在教学环节中,尤其是“空间解析几何”与“多元函数积分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空间解析几何 多元函数积分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36-02  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本科院校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是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音乐学科的地位比较尴尬,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得到正确认知。但其实,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材以及身心素养的优化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学习音乐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音乐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全面优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音乐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数学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创新情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探索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29-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对
期刊
【摘要】目前高中课程压力大、学生不重视自身身体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育课内容对某些学生来讲不但没有缓解繁重课程的压力反而使其负担过重、另一方面是由于课程内容学生并不感兴趣、学生不愿去上体育课。针对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应用分层教学法来解决。本文将探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 分层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的发展,很多高端装备制造业也随之飞速发展,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组织结构也在悄悄发生改变。首先大部分的制造业知识和技术都会被淘汰掉,其次又面临着新的技术技能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钳工技术技能课程的开发和培养严重滞后高职现代的技术要求,我国现急需高职院校重新选择丰富的现代钳工作为教学指导,本文根据高职现代钳工技术技能课程的开发研究做出详细分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创新的能力越来越成为培育的重点。美术课堂的教学中传授的不仅是绘画的技能和美术专业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拥有创作性的思维,树立创新型人才,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新 美术教学 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203-02  美术教学的改革之风兴起,掀起一阵热潮,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观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