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不死”的语法、语义以及语用分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329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A不B”构式是汉语的常见构式,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本文就汉语“不A不B”构式中的“不作不死”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分析。从语法角度看,“不作不死”的“作”和“死”能够成词,具有相关性;从语义角度看,“不作不死”属于“不A不B”语义关系中的充分条件关系;从语用关系看,“不作不死”倾向于贬义色彩。它以话者的立场来表达某种主观认识,具有主观性。
  【关键词】不作不死; 相关性;语义关系;语用;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633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被收录到美国在线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城市词典)中,词条解释如下:This phrase is of Chinglish origin. Means if you don’t do stupid things, they won’t come back and bite you in the ass.”“不作不死”意为没事找事,结果倒霉。“不A不B”作为汉语一种固定构式,最早可见于先秦文献,如《诗经·魏风》中的“不稼不穑”,《礼记·礼器》的“不丰不杀”。它由汉语的“不A不B”构式生成,但与“不A不B”不尽相同,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角度来考察“不作不死”。
  一、“不作不死”的语法分析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不A不B”构式分成四类:第一类为A、B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动词或文言词,如“不说不笑/不言不语”等;第二类为A、B为意思相对的单音节形容词、方位词或文言词,如“不肥不瘦/不多不少”等;第三类为A、B为意思相对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方位词或文言词,如“不死不活/不男不女”等;第四类为A、B为意思相对或相关的动词或短语,如“不见不散”等。
  从分类来看,可以填入A、B位置的语法单位极其丰富,可以是字、语素、词,如“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不见不散”,还可以是短语, 如“不到黄河不死心”。“不作不死”的“作”是词,“死”也是词,它与“不见不散”属同一构式。“不作不死”的原句为“不作死就不会死”,根据经济性原则,将“不作死就不会死”简缩为“不作不死”,言简意赅。
  A、B之间的意义关系上,A、B的意思可以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如“不言不语”、“不死不活”;还可以相关,如“不打不成相识”。“不作不死”属第三类,“作”和“死”之间意义相关。从A、B之间能否成词来看,A、B均有意义,AB可以构成合成词,如“不慌不忙”,与单纯的“不慌忙”相比,更具强调意味。“不作不死”中的“作”和“死”能构成词语“作死”,“不作不死”与“作死”相比,具有强调意味。
  二、“不作不死”的语义分析
  “不A不B”构式中表达的否定语义主要包括完全否定、部分否定、间接肯定以及假设关系等。从完全否定来看,“不说不笑/不吃不喝”等通过对A、B语素的否定,来强调否定整个词语意义,而“不肥不瘦/不多不少”等表达的是既不A,也不B,处于A和B的中间状态。“不男不女/不死不活”表示的是一种尴尬或不满意的中间状态。这三种为“并列”语义关系,而“不见不散”表示的是条件关系。“不A”提出某种条件,“不B”引出该条件所造成的结果,该关系可分为两种:
  (1)假设条件关系。“不A”提出假设条件,“不B”说出假设条件满足后产生的结果,它们之间是“假设条件—结果”关系,可变换为:如果不A,就不B。如:玉不琢,不成器——玉如果不琢,就不能成器。
  (2)充足条件关系。“不A”说出充足条件,满足该条件,就会产生“不B”的结果,但不排斥其他条件,它们之间是“充足条件——结果”关系,可变换为:只要不A,就不B。如:不破不立——只要不破,就不(能)立。
  “不作不死”属于充足条件关系,意为“只要不作,就不会死”。“作”是过程,“死”是结果。从在线俚语词典里的例句来看,那个人烤了状似iPhone的饼干,开车时叼在嘴上,想捉弄交警,这是“作”。警察很生气,在系统搜索他的名字,发现此人还有未支付的超速罚单!这是“死”,也就是“作”所产生的结果。
  三、“不作不死”的语用分析
  “不A不B”口语色彩浓厚,体现话者的主观意图。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有时是规则、对称的,有时则不然。“不A不B”同一构式可表达褒义、中性和贬义等语用色彩。“不卑不亢”指对人有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属褒义色彩。“不冷不热”具有贬义色彩,意为态度冷淡。“不作不死”体现贬义色彩,意为干了蠢事,没事找事,最后倒霉。
  语言不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思想,还要表达言语主体的观点、情感和态度,即话语的主观性。“主观性(subjectivity))”指的是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己的印记(Lyons 1977:739)。语言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说话人的情感(affect)、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
  “不A不B”格式存在明显的“主观性”。说话人的情感指的是广义上的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视角是指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如:“不作死就不会死,哼,这就是挑战我的下场!”。话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觉得自身强大,对方来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话者的认识是指说话人对某人、某事、某物的主观性的看法。“不作死就不会死,你可悠着点儿来!”,话者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觉得对方可能做出危险行为,警告对方慎重行动。
  四、结论
  “不A不B”构式是汉语的常见构式,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本文就汉语“不A不B”构式中的“不作不死”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了论述。从语法角度来看,“不作不死”中的“作”和“死”能够成词,“作”和“死”具有相关性。从语义角度来看,“不作不死”属于充分条件关系;从语用关系来看,“不作不死”倾向于贬义色彩,它以话者的立场来表达某种主观认识,具有强烈主观性。
  参考文献
  [1]邓英树,黄谷.“不A不B”的否定意义及其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2002(4).
  [2]傅远碧. 谈谈不A不B [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甘莅豪.“不A不B”的构式义与语义的消极倾向—基于认知与语用的分析[J].修辞学习,2008.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的语文教学研究方面还比较缺乏对新教师的培养与引领,较多的注重新教师上课水平的提升,但不少新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值得关注。本文从如何进行试卷质量分析的基础角度,提出四点新教师应该要学会的方法,即:细化分析试卷各项,总结教学环节得失;具体分析单个学生,个别指导因材施教;研究分析试卷考点,有针对性提前渗透;思考分析试卷答案,提升答题指导水平。目的在于帮助广大新语文教师尽快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胜任自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SIL-2R和TNF-2含量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酶联法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血清SIL-2R和TNF-2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
缙云县地处浙江南部山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生态农业示范县,境内“山青、水秀、土净、空气清新”,有“浙江绿谷”之称,是种植优质茭白的理想基地。尤其在海拔500m以上的中高山
【摘要】“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其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形式;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新
【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指导学生多观察,会观察;教育学生多练笔,练好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作文教学;引导;观察;练笔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说到写作文,有的同学就头痛,总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先写什么,后写
【摘要】语文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上,更体现在它的人文性上,本文分别从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阐明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能力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础,它在学生能力培养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作用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摘要】在诸多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最有魅力、最具艺术性的教学之一。作为最具艺术性的语文教学,如何让其更加“雅致”是广大教师的追求。本文旨在通过语文教师课前文本解读和积极改变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手段,达到语文教学雅致的目的,从而让语文教学更好实现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情感陶冶和气质培养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雅致;文本;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真善美”是语文教
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以及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
毛竹林四季常绿,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是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龙泉市是我省第二大产竹县市,地处浙西南山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据1953~2005年龙泉气象数据
【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它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要方法,通过开展综合性的情境化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情境;自主实践;语言文字  【中图分类号】G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