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习俗从“龙”说起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提及的“一夜鱼龙舞”,指的是元宵节里挂的鱼形花灯和舞龙灯。
  随着正月十八落灯,年就算过完了,可是龙却没有离开。在接下来的农历二月,龙就会成为主角。“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首民间童谣所说的,正是古人在二月二过春龙节的景象。
  过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这一天又叫龙抬头日,也有称作农事节或春耕节的。而在南方,则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起,中国人就开始把二月二当做一个特殊日子来对待。据资料记载,这与农业节气密切相关。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这几个节气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特别是惊蛰日,隆隆春雷作响,冬眠的百虫开始苏醒,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古人认为,这一切都是“龙”的功劳,因为有“龙不抬头天不下雨”的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描述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分刚过,黄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形象集合了多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是一种多元融合的神物,代表着权力、威严、力量、勇猛等。早在殷商时期,龙的标志就出现了,它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与海龟的外壳上,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在中国民俗里,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降雨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年成的好坏,为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要在龙神庙前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同时要唱大戏以娱龙神。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很多讲究和各种纳吉活动。
  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就是把生活活动都与龙进行了联系:不仅吃饼吃面有了名堂,妇女还不能做针线活,怕误伤了龙的眼睛。
  在收成好的年份间,老百姓会几家合制一条长龙,在二月二这天上街舞动以示庆祝,同时期盼新的一年能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在我国北方,二月二的早晨,还要用竹竿敲击房梁,称为敲龙头,意思是龙蛰起陆。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给孩子剃头,称做“剃龙头”,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将来能出人头地。大人们也理发,意味着从头开始,新年交好运。
  在有的地方,妇女要用五色布剪出方形或圆形小块,中间夹以细秫秸秆,用线穿起来,作长虫状,戴在儿童衣帽上,俗称“戴龙尾”,用以驱灾辟邪。旧时这天还会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得取功名。这些习俗,都饱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望。
  很多人不知道的,大概是引水入宅的活动。《宛署杂民》中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农田里,意思是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田地里方才如愿。
  在有关龙的民俗活动中,很多都是集体性质的,比如舞龙灯、赛龙舟。特别是后者,但凡有比赛,总是彩旗如林、锣鼓喧天、万舟竞发。一船之上,人人发奋,齐心合力,直抵目标。这种合作奋进的精神,称得上是龙文化的精髓,发扬开来,必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本栏编辑/厉飞
其他文献
点线面是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而“线”可以说是应用最广泛的要素,在绘画中的地位无可比拟,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和艺术魅力。那么,什么是线条?它有什么特性?我们该如何运用好它?线条,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绘画时用来勾勒外轮廓的线,常常较多地用于描绘物象外在的形状和样子。线条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曲线、直线、弧线等等,每种线条的表现力都与众不同,体现在画面上的效果也就有所差异。此外,
论文包括中文题目、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和邮编)、中文摘要以及英文题目、作者、单位与摘要、中文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正文、参考
<正> 一.单抗的抗癌作用单抗在动物体内显示特异性分布比多克隆抗体高,其 Fab 或 F(ab′)_2片段又比完整抗体的特异性分布高。肿瘤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单抗相结合,就象是酶和
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具有相似的遗传、解剖和生理结构,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猴B病毒(猴疱疹病毒1型)是一种非人灵长类所携带的人兽共患病原体,当感染其自然宿主恒河猴时没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兼具“表演性”和“游戏性”的童话表演游戏非常吸引幼儿。在童话表演游戏中,幼儿常常会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传达表演内容,使之更加生动、形象。在研究中,发现幼儿对于角色的典型特征、绘本思想、角色心理等不同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肢体语言。针对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指导策略。  一、多方位感知,深入理解  1.了解角色的外貌特点,感知角色的生活习性  幼儿最初的童话表演
我园的办园理念是建设一个美好的童话家园,让每位幼儿都像王子和公主一样在童话世界里快乐地生活和学习。而我们的课程就是童话课程,这个课程将幼儿的兴趣放在首位,课程的发展都是追随幼儿兴趣而来,幼儿位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控课程的实施性和教育性,将幼儿的兴趣进行整合和思考,之后产生一个高潮活动,将整个课程进行不同形式的展示。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和无限的可能。  目前我园正在进行童话课程
目的研究血栓通胶囊对冠脉结扎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血栓通胶囊对各组大鼠心电
童话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科学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当下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以学生的学情为参考依据,全面地对科学童话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科学童话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跨越性的提升。  在以往的科学童话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的教师习惯于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