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9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讲,凡是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因此教学的根本问题不在教法而在学法: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此,我想从课堂教学质量、课外阅读和作文训练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改革课堂结构,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任何知识的获得,任何能力的养成,都得靠其本身的实践。我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在每一篇文章的具体教学中,大体按“自学”、 “导学”、“练习”三个阶段进行。
  自学,即平常所说的预习,这个阶段是丰富学生心理内容的重要步骤,那么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为学生做三件事:(1)创设自学条件;(2)明确自学的要求;(3)指导自学的方法。
  导学,这个阶段,我认为主要是两个环节:一是质疑问难;二是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展开讨论。质疑问难,是要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要做精当的讲解。所谓精当,应不是段段讲,句句讲,更不是词词落实,字字落实,而是要克服多余的重复和繁琐的讲解,努力促使学生举一反三。
  练习,要把自学阶段和导学阶段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变成语文能力,需要学生在练上下功夫。练习题应该深浅适度,形式多样,要富于思考性,让学生去探究,犹如登高,让学生沿索攀登,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二.加强课外阅读,注重读书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读书习惯,只有课堂教学还难于培养起来,还必须有广泛的阅读。
  (一)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是同盟军关系
  课堂教学只是给学生一个范例,指引一个门路。而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是主体,课外阅读则是补充和运用。只有课堂教学作师范,再辅之于广泛的自读,才能让学生培养读书的兴趣,掌握读书的方法,养成读书的习惯。
  (二)课外阅读要实行三个结合
  一是课内外结合。用一篇带几篇,就是每学一篇课文,由教师提供或学生互相推荐课外阅读篇目。例如,课堂学了《荷塘月色》,可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诗文选集》,学《皇帝的新装》,就可让学生去读《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等。总之,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读同类文章,或同一作家的作品,这样使课堂教学的吸收得到了应用,丰富和延伸了教学内容。
  二是博览与精读结合。语文教学首先要抓好课堂精读,让学生在精读中掌握读书的要领和方法,然而还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会博览。要博览,就得学会略读。略读,也是一种读书能力。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精读与略读的方法。
  三是读写结合。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学生,书读得很多,但所得很少。那么为了加强学生对所读课外书的印象,巩固课外阅读中所得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三.进行作文的全程训练,注重全面智能发展
  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使学生得到了大量的吸收。科学的写作则能巩固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所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智能。所谓作文的全程训练,我的体会是分三步走。
  一是注意观察和积累,我要求学生平时准备两个本子:一是观察日记本;二是作文素材记录本。这样随时启发和指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并且思考他们的所见所闻。
  二是作文课上的命题、构思、起草。作文课上的命题应该形式多样,要让学生构思畅通,海阔天空,自由驰骋;要让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让学生自己写出作文的中心主题、内容提纲、层次结构。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再动笔起草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是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教师将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审阅后,加上指出优缺点的批语,但这些批语有时只有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然后发还给学生修改,这样,学生再自己动手、动脑、写出详细的批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养成了斟酌、推敲的良好习惯。
  以上所述的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课外阅读、进行作文的全程训练,都是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这个目的。学生一旦具有了这样的能力和习惯,那么他们的前程会是远大的、辉煌的。
  孙晓芬,教师,现居江苏灌南。
其他文献
社会形式的发展促使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而课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到底什么是课改呢?课改,简单地说,就是课程改革,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课改的中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课改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学习内容、教学观念到教学方式、教
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一般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经验的典型性;二是理论的前瞻性。也就是说,好的论文,对于指导教学、推进课改、提高效果、避免少走弯路,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和水准,写作者应该如何入手呢?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论文的写作原则    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写作素养,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形成表现的欲望。这时,应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以小见大。尤其是初
曹大臣教授任教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长期深耕于中日关系史和日本研究领域,学术成就卓著。但即便他身边的人可能都不知道,他还是一个诗人。早在1980年代初上师专时,他就开始写诗了。二十岁左右,他的诗作就在《福建文学》《诗歌报》等报刊上发表,在诗友圈中被奉为“一面旗帜”,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年轻诗人。但九十年代的社会大转型把每一个人都推到了艰难的抉择面前,曹大臣暂停了诗歌写作,选择求学深造,走上学术研究之途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较高的表达能力,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展现自己。然而,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较差;书面表达语言干瘪,没有鲜亮的文采。  由此可见,
大地温厚,冬阳灿烂  这双手,抚过琴,写过字,  摸过冷暖。  这个身子,曾经跟在卑微的后面,  憋屈的后面,失眠的后面。  才一小会工夫,  晨露滴了,  桃花谢了,  仓促的时光,已经有了寒凉的味道。  没有新鲜的血液,  也不再有新的爱,  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表达的夜晚。  但是诗和体温都在,  白云和山岗也在,  不动声色的脚步,让风也岑寂了下来。  没有什么不堪重负,  也不再惧怕狼狈
家人一起散步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更能体现浓浓的亲情。作者莫怀戚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镜头,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温馨和人间的真善美,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感悟到家庭伦理和美、相爱的理想,品尝到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母慈子孝向来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散步》用清新优美、平易朴实的语言阐述了这一话题。阅读这篇文章,如同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
[教学目标]  1、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3、观照女性命运,学会关注人生和社会。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探讨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如同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如果花瓣、花蕊、花托都去掉,就失去了花朵固有的美丽。同样,阅读课文,我们只有先从整体上感知,才能更好地去解读、领悟,从而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所谓整体感知,又叫整体感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
馈赠(组诗)  夜晚八点的车渡  这是一艘多么令人心跳的大船  潮水正从锋利的螺旋桨走过  夜色却像被抛弃的废物  落在方向的侧面,一朵朵浪花  就在我们寒冷的手中干涸  这巨大的空间失去无数的脚步  只有轮子在船舷自由地脱逃  谁又是多出来的孤独者  喝过的啤酒早已流回大海  而黑暗是思想唯一寻找的食物  夜航船是一条散失的章鱼  沿崖壁吸掉那么多海水的种子  在黎明之后,太阳总会烘干它的嘴唇 
在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估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评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应具备以下六方面的特性。  一.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