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农村沼气项目发展现状及推广机制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85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盘锦市农村沼气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农村沼气项目在结构设计、建设质量、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沼气技术推广中应重点关注的发展领域。
  关键词农村沼气项目;现状;问题;发展领域
  中图分类号S2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352-01
  
  21世纪,沼气在农村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是因为它具有不可比拟的特点,特别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这些特点更为显著。一是沼气能源在我国农村分布广泛,潜力很大,凡是有生物的地方都有可能获得制取沼气的原料,所以沼气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二是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开支。发展沼气是发展农村新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实选择。通过发展沼气,充分利用农民生产生活和小规模养殖中产生的秸秆、粪便等废弃物,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清洁、安全、高效能源。
  1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末,盘锦市共建设规模沼气示范工程项目3处。
  1.1盘锦乾元养殖有限公司猪粪污水综合治理项目
  盘锦乾元养殖有限公司座落于盘山县高升镇喜彬村,建于2007年,是以北京大学研制的生物饲料为技术依托,进行无害化养殖,设计年存栏肥仔猪5 000头,优良种猪5 000头。为使整个养殖小区产生的粪便及养殖污水得到彻底的治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该公司投资33万元,建设1座350m3沼气池、调浆池7座、猪粪养殖污水收集池各1座、沼液收集池1座、沼渣池1座。年处理猪粪8 000m3,养殖污水1.9万立方米,采用能源生态型工艺,以USB厌氧反应器作为主要处理单元,以养殖基地的粪便和污水为原料,经过厌氧发酵后,形成氮磷钾铬的有机液肥后还田,可以不施农药化肥,沼气可解决园区燃煤污染,并可解决周边群众生活用气,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该项目年净增综合效益达38万元,其中出售有机肥增加收入24万元,减少燃煤200t计12万元,向周边居民供气增加收入2万元,带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
  1.2盘锦市双台子区绿环生态养猪场粪污综合治理
  项目建设单位座落于盘锦市双台子区谷家村,成立于2008年1月,是种猪养殖基地,总投资1 800万元,年存栏母猪1 000头,出栏商品猪2 000头。根据发展规划,2009年达到21 260头;总投资60.8万元,建设300m3沼气工程1座。年处理猪粪3 650t,养殖污水2.2万吨,采用能源生态型建设模式,以USR反应器作为主要处理单元,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生产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用于附近居民生活用气,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当地农田及花卉、树木等。项目拟建规模为年处理猪粪3 650t,养殖污水2.2万吨。建成后整个养殖小区产生的粪便及养殖污水将得到彻底治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1.3盘锦东晟实业有限公司综合治理项目
  盘锦东晟实业有限公司种猪场,座落于盘山县大荒乡东晟园区内,始建于2006年,是由沈阳农业大学专家规划设计,并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占地1hm2,是利用东晟园艺基地已有的基础设施改扩建而成。设计年出栏育肥仔猪2 200头,优良种猪500头。目前存栏仔猪和种猪1 200头,禽存栏5 000只,满足沼气生产的基本条件。建有温室猪舍4栋,占地1hm2。总投资280万元。其中投资48万元建设300m3沼气池1座。通过现有仔猪及家禽形成的粪肥进行沼气生产。
  2存在的问题
  沼气技术历久弥新,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仍将是生态农业重点技术之一,但在技术推广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1结构设计需改进
  如目前盘锦市普遍采用无活动盖底层出料水压式沼气池,自动搅拌、自主循环功能不强,影响了产气率,使用不够方便。部分畜禽舍封闭不好,看护房与畜禽舍之间仅一门、甚至是一帘之隔,加之打扫不及时,造成卫生条件差。
  2.2建设质量不过关
  尽管有国家和省级行业标准,要求施工人员持证上岗,但仍有相当一些沼气池质量不过关,影响使用乃至整体寿命。甚至在极个别地区,竟然存在相当数量配套设施不健全、无法正常启动的沼气池,如果不及时补充完善,再闲置一个时期,就有可能变为废池。
  2.3运行管理跟不上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可以说,绝大部分弃管弃用的沼气池是由于管理跟不上造成的。盘锦市目前推广的沼气池池型寿命应在15年以上,但有的沼气池甚至2~3年就废弃了。
  2.4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能源系统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运作、系列化服务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在一些地区,推广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发展的需要;服务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对投入运行的沼气项目缺乏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致使部分沼气项目难以达到应有的效益,甚至不能正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制约了沼气规模发展。
  3沼气技术推广中应重点关注的发展领域
  3.1改进工艺
  改进现有池型,引进、试用新的高效池型,提高效率,特别是提高冬季的产气率。完善配套设施,配备节水灌溉、自动卷帘、辅助增温和自动饲喂装置等。有条件的高标准地区可以采用微机调控技术自动监控、调节“北模”内的小气候,创造更适于系统内生物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
  3.2丰富内涵
  不断丰富沼气技术内涵,深入开展沼气、沼液、沼渣等“三沼”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程,解决沼气生产与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的接轨问题。通过采用立体种养技术,多业结合,集约经营。依靠名、特、优、新品种的引入与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有机结合,达到农产品的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使其成为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理想载体,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3.3健全机制
  一是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在考虑重点发展区域的同时,兼顾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在投资到单体农户的同时,兼顾科研经费及项目管理、服务、宣传等必不可少的工作经费;在经费来源上,完善生态补偿、资金整合、多渠道融资等机制,减轻政府投资压力。二是健全管理机制。特别是强化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建设质量,杜绝劣质工程和跑冒滴漏现象。三是建立农民自我发展机制。引导、扶持项目区农户成立农民协会等组织,逐步形成“农民建,农民管,农民自主发展”的良性机制。
  3.4因地制宜
  由于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条件的差异,各地应在综合考虑科学的设计参数、农户的经济实力、理想的投入产出比等多种因素基础上,继续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的沼气项目。绝不能为盲目追求形象和业绩而不切实际、不遵循科学发展规律,造成高投低产的后果。
  3.5拓宽领域
  沼气的发展已体现了其在中低产田改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扶贫、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应进一步走向与上述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的轨道,科学定位,准确切入,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 农业部环保能源司,辽宁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 辽宁省农牧业厅.蔬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3] 季秉厚.中国北方寒冷地区农村能源暨新能源研究与应用进展[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
  [4] 苑瑞华.沼气生态农业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生态农业实践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6]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培养方法不合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生易受网络不良信息误导等多方面问题。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高校廉政教育是整个社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建设风清气正廉洁文化的重要基石.由于高校自身特点,廉政教育必须针对学校人员不同的组成群体,分五个层次展开和推进,“五位一体”
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准扶贫相关精神,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资助的金额在不断增加,资助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与高
该项任务来源于安徽安徽省科委。主要由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共同承担。主要完成人有李振刚、范久戈、周丛照、唐恒立、肖林珍、刘明辉。该项目已通过
目的:分析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ICU 收治的86 例早产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发展性照顾的实验组(n=43),比较
<正>刘女士:孩子经常晕车,小到汽车大到火车,严重时会呕吐,总是吃晕车药怕有副作用。看到有新闻说坐车时嘴里含一片姜就不会晕,是真的吗?吃姜糖是不是也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期刊
近年来,国家财政部高度重视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先后颁发了多项政策性指导办法,2005年,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9年,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首先介绍路桥地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几个管理问题,然后选取了一个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管理体系。
<正> 瑞士海勃兰公司在用高技术开发化纤变形丝加工设备的关键部件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最近又开发出下列新产品。海马喷咀LB(HemaJet LB)——近年来,由于喷气变形丝在
<正> “均衡原则”(The Princple of Proportionality)是法、德等欧洲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有关介绍外国行政法的著作中,这一原则被译作“比例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