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OVID-19患者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在北海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确诊为COVID-19的40例患者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抗凝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同时检测24例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达到出院标准的恢复期患者CD4T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急性期COVID-19患者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4.71±1.54)×109个/L vs (6.26±1.44)×109个/L,(1.13±0.41)×109个/L vs (1.51±0.39)×109个/L;P均<0.05];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447.15±144.42)个/μl vs (592.83±146.76)个/μl,(309.35±173.05)个/μl vs (397.20±136.94)个/μl;P均<0.05],而CD4/CD8 T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出院患者恢复期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急性期显著升高[(598.08±138.71)个/μl vs (420.67±147.38)个/μl,(439.08±166.94)个/μl vs (296.67±151.06)个/μl;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期COVID-19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一过性免疫缺陷,在恢复期可升高至正常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使用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计算腹盆CT检查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腹盆CT检查患者512例。使用基于MATLAB开发的软件自动计算患者每个层面的水等效直径(dw)、体型转换因子(f)和SSDE,并求取其平均值。以双变量相关分析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和BMI与dw的相关性。将前二分之一病例作为模型病例分别建立体重和BMI与dw的回归方程,后二分之一病例作为验
目的应用锥形束CT分析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和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摆位精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68例接受调强放疗(IMRT)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组(体膜组,42例)和乳腺托架组(托架组,26例)。在患者的第1、6、11、16、21次治疗摆位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
目的研究2014—2019年杭州地区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以及血凝素基因(HA)和神经氨酸酶基因(NA)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9月间杭州地区流感样病例10 481例,用实时RT-PCR法检测乙型流感病毒,同时选取部分乙型流感病毒阳性样本,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A和NA基因,进行基因测序并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发现自2014年以来,杭州地区每年都有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其中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16,CVA16)感染后是否会影响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甲基化相关蛋白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16HBE)、ICR乳鼠和SCARB2人源化小鼠中的表达,以及在细胞中的定位。方法病毒分别以感染复数(MOI)=0.1感染16HBE和107 CCID50/ml感染小鼠,Western blo
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及CD4+CD45RA+ T细胞的亚群变化,探讨抗病毒治疗对HIV感染者免疫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105例接受HARRT治疗的HIV/AIDS患者,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1、3、6及12个月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CD38、HLA-DR的
目的初步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16,HPV16)E6蛋白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潜在免疫调控分子机制。方法构建HPV16 E6蛋白过表达慢病毒并感染C33A细胞,获得C33A-E6稳定细胞系,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33A和C33A-E6组细胞内HSP70的表达。放线菌素D(ActD)和放线菌酮(CHX)处理细胞后
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但是迄今为止仍未有相关疫苗上市。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使得艾滋病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但由于潜在病毒库的存在,患者体内HIV病毒无法完全清除。因此,研制一款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来预防疾病的需求愈发迫切。本文将对HIV疫苗的主要类型、难点及新的疫苗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目前有关COVID-19流行病学和临床表型报道较多,而发病机制相关研究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既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研究,探讨COVID-19的发病机制,聚焦于病毒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对组织器官的直接损伤和病毒诱导的过度炎症反应参与了疾病病理过程和病情进展。病毒载量和高炎症
2019年12月以来,全球暴发COVID-19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本文从COVID-19免疫相关发病机制出发,分析病毒感染机体引起的免疫系统变化、淋巴细胞减少及细胞炎症因子风暴等,并对目前免疫抑制剂在COVID-19治疗上使用的现状及优缺点进行综述,探讨有效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血栓形成的炎症环境中自噬是否参与多型核中性粒细胞(PMNs)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以及IFN-λ1(IL-29)是否具有抑制NETs相关凝血酶生成的作用。方法体外研究活动期APS患者血清刺激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的PMNs,IL-29和3-甲基腺嘌呤(3-MA)作为NETs释放和自噬的调节因子,通过免疫荧光技术(IFT)和流式细胞术(FCM)评估N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