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长城精神的一把钥匙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到长城非好汉。哪一道长城?
  长城和长城,看上去没有太大区别,但实际却相去甚远。秦长城、明长城,从修筑年代上说,一竿子就差出去一千五百多年。代际如许,遑论其他。
  那天去爬野长城。但见山尖之上,万仞之巅,残垣断壁,蜿蜒起伏,坡度、落差之大,非鬼斧神工所能描摹。城上阶梯,因风剥雨蚀坍塌殆尽,露出内墙填石,嶙峋峥嵘,危如累卵,稍触即落。莫说攀爬,看着都让人心惊肉跳!面对如此荒危之城,全无在八达岭、嘉峪关所见长城的感觉,“伟大”“自豪”“壮美”的惯常赞颂,此时完全被“何苦来哉”的惶惑所替代。这段长城所依,山峰尖峭,坡面陡峻,即使不修墙筑城,人工也难以逾越,如果是仅仅为了防御,建城似乎是多此一举。那一刻,对长城主观感受的变化与对长城用途的疑惑,让我不禁发出这样的诘问:我们自认为早已熟知的那个长城,究竟是个什么?
  当我在荒山野岭傻傻发问的时候,永清兄却在书斋里为了长城而奋笔疾书。如今,30万字的《长城简史》就摆在面前,妥妥地回答了我在野长城上生发的疑问。
  徐永清,新闻人出身,从事测绘职业的诗人型地理历史文化“跨界作家”,他充分发挥博学多识、横贯文地史经等多学科的特长,以新鲜的文化创意和认知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人们自以为熟悉的长城历史原貌。
  《长城简史》,是长城历史的精华,也是长城文化的干货,更是解锁长城精神的一把钥匙。它不仅巩固强化了我们对长城的已有认知,更丰富了我们对长城的多维度理解。譬如,长城及长城文化是从哪里来,又会向哪里去?长城的功能是消极防御,还是战略攻守?长城的客观作用是让黄土农耕与草原游牧“脱钩”,还是让两种文明融合?长城是宏伟壮丽的、大门开放的,还是悲情惨意的、闭关锁国的?长城是一道内陆边界、精神图腾,还是一道民族血脉、文明触角?
  总之,在徐永清的笔下,长城不是一个被人们抽象并固化的概念,也不再是被现代人修复或乔装打扮的“风景名胜”。活在《长城简史》里的长城,是一种原生状态的真实,它们原本湮没在典籍里,沉睡在考古中,或是散见于浩如烟海的专论、附论,如今,经了永清兄的精剪宏制,去伪存真,钩沉聚泊,穿针引线——这一番拾掇之后,竟是一座完全不一样的长城,横亘在我们面前。
  老实说,这种不一样,功不在旁征博引、立言推论,而是主要来自于永清兄對长城已有资源的提炼和加工文化产品的方式方法。长城的文化资源无涉秘籍,对谁都是开放的。但为什么我不成、你不成,而永清却能悄然创意,驾轻就熟,翩然成书,而且是由大名鼎鼎的商务印书馆刊行于市?你不能不承认,翻检故纸并能点石成金,无疑是一种本事和能力。永清兄的这种“本能”,来自于他的文化积累和跨界创作经验,更与他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有关。
  这是徐永清“简史系列丛书”构想的第三本,第一本《珠峰简史》、第二本《地图简史》已出版并再版,获奖受荐,大获成功。阅读这几本“简史”可以发现,徐永清特有的研究及记史风格,正在渐渐形成。这一风格或曰方式,我称之为“点线纵横法”。
  历来记录历史的文本,方法主要有二,一是本纪体,一是编年体,前者以记人记事为主,是截取历史的横断面加以观照;而后者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载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所谓“点线纵横法”,是上述两者的“混搭”,好像新时尚青年的服饰,把两种或几种风格迥异的衣物鞋帽穿在一起,浑然引领潮流。
  徐永清治史,与此似有一拼。他兼取本纪、编年所长,以长城发源、流变、修废的历史年代为线索,以最能体现长城文化和时代气质的人物、事件为重点,纵横交织,以线布点,以点带面,从而清晰地勾勒出长城的历史经纬。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部专题简史,徐永清在“简”字上狠下功夫,把一部上起商周、下贯明清的长城风云,冲泡成一韵杯中的香茗,让人可以轻易品咋,又能深深体会绵远悠长的滋味。
  “简约而不简单”。这句常话在徐永清这里,成为简史之“简”的范例,因此也让《长城简史》具有了精品的某些特质。我不能肯定它会像徐永清的首部简史《珠峰简史》那样一炮走红,但他删繁就简、熔简成精的功力,与《珠峰简史》可谓如出一辙。徐永清以“简”治史,一如他所擅长的吟诗填词,把历史写出了古风绝句、浪淘沙、菩萨蛮的味道,你不能不夸这是“简”出了韵味,“简”出了水平。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作家。)
其他文献
在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作品中,有关农村改革与“三农”问题一直是作家关注的焦点。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黄传会的“反贫困”系列与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到90年代杨豪的《中国农民大迁徙》与陈章汉的《江口风流》,再到新世纪的“精准扶贫”题材的创作热等,均可印证这个现象。这些作品大都触笔纵横,场面宏大,作品都是从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所发生的的某种现象,来报告农村在改革开放后所产生的巨变,让人从这些现象中领略
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一生的思想历险中,其早期的精神病理学-心理学阶段常被论者所轻忽。实际上,作为一位富有临床经验的精神病理学家,他在这个阶段出版过三部重要的著作——《普通精神病理学》《世界观的心理学》《斯特林堡与凡·高》,其中最后一部书是他从精神病理学—生存哲学双重视角,试图理解精神分裂症艺术家的生存状况及其作品的一种尝试,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他由精神病理学-心理学领域向
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教研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各地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网络教研。一时间,网络教研风生水起。作为一项指导具体课堂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环节中困惑问题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与网络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联姻之后,传统的教研活动将会重现怎样的生机和转变?如何吸引教师和教研员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如何将线上的教研活动与线下的教研活动挂钩?针对围绕网络教研所呈现出来
作为一个对儒学意义深信不疑而对其理论发展和现实影响又忧心如焚的读书人,读完《儒学与中国现代性》这部书稿不禁精神为之一振。它让我感觉到,千呼万唤的大陆儒学已经不再只是作为一种文化姿态、一种信仰立场,以自话自说的方式标示着自己的存在,而是已经带着自己的命题、论证和风格直接楔入当代思想前沿,就各种既具理论性又具现实性的话题,与有着不同学术资源和价值诉求的各种主义派别展开直接的对话和交锋。应当说,传统文化
想为孙学峰先生的新作《汉字形态论》写点什么。书拿到手,颇觉与自己的领域有“隔墙”之感,决定正心诚意先学一遍——这是作者参加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教育与书法表现”所承担的子课题,融入了他从欧阳中石先生做博士后研修的成果,分量和价值是摆在那里的。阅读的过程是艰难并愉快的,这毕竟是学术理论著作;虽然“隔墙”,但会心处却也常有,我往往想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等成句。  我以为,第一,《汉
校本培训是教师职后培训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肯定。校本培训具有“目的为学校,地点在学校中,内容基于学校”的显著特征,这种较强的针对性深得广大教育管理者与受训教师的欢迎。然而随着广大中小学校校本培训活动的日益深入,利用传统手段进行校本培训的方式日渐显现了它的缺陷。    一、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培训任务的确立不能兼顾所有教师的个性需求。校本培训任
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英特尔
大唐国势强盛,经济发达,物质丰富,政治也空前开明,自然使上自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的有更多的财力用于节庆活动。唐贞元四年九月德宗下诏曰:“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为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重阳节游山玩水,聚会宴饮,诗酒唱和,便以官方的形式而合法化。  唐代众多节日,文人们对重阳节似乎关注度最高,他们的重阳诗也最多,他们的重阳诗中大量用“孟嘉落帽”和“白衣送酒”的典故,也最为普遍,这
费孝通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其作品《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云南三村》《行行重行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实求知录》等成为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必读之书。其中尤以《乡土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自1948年首次出版以来,为几代读者打开了认识中国社会的大门。  从1940年到1946年,费孝通先后为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开设过“经济社会学”“家族
学校校园网的稳定和发展与使用的管理软件是分不开的。由于ASP语言简单易学,入门门槛不高,所以校园网管理人员往往都使用ASP语言,采用B/S模式来开放校园网的程序。但同时由于设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以致相当一部分ASP代码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网站常出现数据丢失、被修改等现象。笔者长期进行学校网站维护,发现大量这类问题,其大部分原因是ASP注入导致。本文就校园网出现ASP程序注入后的危害及判断处理方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