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课本的牵引。学生应立足课本,超越课本,走向课外,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独立阅读课外名著能力。
  【关键词】课本 引导 初中学生 课外名著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我校具体实施到教学中已十多年了,但从初中语文教学来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却始终未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他们仍觉得学语文是一件苦差事。究其原因:教师仍在“教课本”,学生仍在“学课本”。他们都未脱离课本的桎梏,没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没有把“教课本”转变为“用课本教”,学生没有把“学课本”转变为“用课本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我认为:要发现,就只有学生自己多读、多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引导学生走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最后才能成为“发现者”。记得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学生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可见,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局面,让学生抓住课外的一切机会,学好语文。 如何使初中学生从“厌学”到“乐学”,从课内到课外,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
  一、立足课本,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生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因此,学生通过老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不可少。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用好教材,以之为导向,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意识地把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是一个成功教学者必备的素质。作为教师,只能授人以“渔”,而不能授人以“鱼”。因为语文与生活密切相连,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承载语文强大的信息。教师只有在唤起学生的兴趣后,引领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知识用于课外实践或课外阅读,从中吸取足够的营养,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体会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教师可以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文章通过记叙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表现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理解了《水浒传》中的英雄替天行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行为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传奇故事,也都非常精彩;另外,《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情不同,将将本领高强,人人描写传神,以此激发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水浒传》。另外,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断”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探究的想法,激发起了学生完成从片段到整体的名著阅读兴趣。
  二、超越课本,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立足课本的阅读,是在课本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的阅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逐渐有了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他们的兴趣,且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并逐步地引导他们超越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发展。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如:
  1、借用媒体,开渠引流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大量的信息,有许多是可以被语文教学所利用的新型资源,如果能充分地利用,就能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名著阅读。如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向学生播放“读书时间”、“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学生能够从中直接聆听到作家以及一些专业学者的论述,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
  2、联手家长,营造氛围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这个资源,与家长联手,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到书店精心挑选书籍的时候,在墨香四溢的环境中,徜徉在《老人与海》、《红楼梦》、《朝花夕拾》、《飞鸟集》……的美妙天地中,与巴金、托尔斯泰、施耐庵、莎士比亚亲切交谈,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欲罢不能;当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简爱的自尊、郝思嘉的自立、美狄亞的自强时,学生也一定会兴趣盎然,受益匪浅吧。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心灵、人格和情感正常地发展。家校合作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数量显著提高,而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飞跃。
  3、开展活动,感受成就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磨练他们的阅读意志,激发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实现名著的“悦读”。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活动可以是:(1)进行专题性读书活动:如“走近孔子”、“我心目中的‘水浒英雄’”、“向你推荐我喜欢的名著”等,专题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读书、查阅资料、积累,最后,全班交流读书成果。(2)组织专题的名著阅读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涉及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及按情节猜人物等题目内容。(3)写读后感或文学评论: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全班交流后汇成作品集。(4)编写课本剧表演: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片段,编写成课本剧分角色进行表演,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表演最接近人物形象,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5)演讲、辩论赛:针对名著中的某一情节或某一人物形象,以演讲或辩论赛的形式展开争论,各抒己见。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读书视野,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想。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故事会、墙报、诗歌朗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初中学生进行课本外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既理解了课文,又深化了课文,还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像这种立足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而又超越于课本,在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下,在教师正确方法指导下的自主阅渎,对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大、知识的丰富都是大有益处的。
  三、舍弃课本,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教学。语文的工具性决定学生不能为“学好语文”而“学语文”,学生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学课本上的几篇课文,目的是要培养自身的语文能力,为其他学科服务。通过课本上的这几篇课文,举一反三,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
  为此,教师应引导初中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不
   拘泥于教师,不拘泥于课本,自由选择阅读内容,自由选择阅读方法。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开卷有益”,只要是内容健康的作品,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拿来读一读,鼓励他们向课外纵深发展。在阅读中,用好“语言”这个工具,把课堂上的方法、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多思、多想,在“读”中学,在“读”中收获。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阅读环境中积极主动地阅读,获取新知。逐步形成自主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也就会感到学习课外名著的快乐,老师的教学也就自然轻松了。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汤世蓉.尝试解读“个性化阅读”[J]。
  [3] 袁华.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J]。
其他文献
【摘要】知识里有什么?知识里潜藏着前人创造知识时的智能信息。学习知识者必须遵循:了解、理解、熟悉、领会、顿悟、集约统称领悟集约法则。或激活迁移法则或转移还原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智能元、智能流、智能网络。如是学习者自己的智能就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这就是“活读书、读活书、不读死书”的道理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知识;潜藏智能信息;领悟集约法则;激活迁移法则;转移还
【摘要】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本文阐述了气排球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着重对气排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旨在为学校更好的贯彻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实施气排球课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阳光体育;气排球课程;教学内容    “Sunshine sports” in the context of teaching of the gas Volleyball  Li LiDan   (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以及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是中学物理中的重点内容,这类问题对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是考查考生多项能力极好的载体,因此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另外这类问题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在近代物理实验中有重大意义,因此考题有可能以科学技术的具体问题为背景,如质谱仪、磁流体发电机、电视机、流量计、电磁泵等原理,在历年的理综考试中也是每年都考且分值
摘要:小学几何图形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公理化体系,还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的范畴。其主要的内容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认识、变换(平移、旋转、对称)、位置、方向、周长、面积、体积及坐标的初步认识。对此,基于几何图形这些性质,如何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图形的设计与推理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感受平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影响到社会的访方面面,教育界也不例外,打开电脑,只要将自己的问题搜索一下,答案纷至沓来,多角度、分层次的观点令人叹服,这就是时代特征。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是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英语教学,作为中学课程中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热议,作为英语教师,更是被提到风口浪尖,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从实践中感受到自学的可贵与不凡,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开论述。  一、针对学生实
在教学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综合提高课堂效率,一直被广大教师十分关注。本人就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一、做好课前预习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我深深体会到数学学习中,预习这一环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它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关键,如果预习效果比较好,
由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已于2004年9月在广东地区正式开始实施。《方案》涉及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诸方面的改革,《高中生物新课标》力图在生物学课程中体现这些改革的要求,于是引起了生物教师对高中生物科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1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1 提高生
何谓课堂小练笔?顾名思义,它是就文取材,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小篇幅的写作练习。它是一种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或预设或随机进行的写话训练。如果一味地追求每课必练,盲目地相信练必有用,势必会陷入“为练而练”的形式主义泥淖。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只停留在纯客观的知识层面上,它必须同时拥有心灵的感受和理性的解读,形成认知、情感和训练内容的对接状态。因此,把握时机,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取代学生的感受,统一的理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长期以来,数学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共创奇迹的舞台。为此笔者不断尝试、总
解排列、组合问题,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问题是否是排列、组合问题;其次是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解答;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技巧,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本文归纳了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供参考。  (一)特殊元素“优先安排法”   对于特殊元素的排列组合问题,一般先考虑特殊元素,再考虑其他元素。  例1. 用0,1,2,3,4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