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的中国文化导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中国文化内容,让学生在成长关键期树立文化认同和自信,不仅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更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弘扬与发展。本文即重点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现状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提出了实现导入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初中英语;中国文化
  一、引言
  随着世界文化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软实力成为建设强国的重要支撑之一。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放在与语言知识技能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容易盲目崇洋媚外,弱化本土文化意识,所以在初中阶段利用英语课堂导入中国文化,不仅是课标需求,也是端正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信的好方法。
  本项目组希望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对中国文化导入初中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进行思考和探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策略,得到一定的结论和思考。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理论背景
  (一)英语教学的特点
  1.学科的特殊性
  英语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的教学,二是使用语言的教学。英语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以下的独特性:
  (1)英语学习是排除母语干扰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人脑是负责语言的独立器官,人生来就有语言天赋。但二语习得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开发大脑天赋的程度也各不相同。
  (2)英语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赖特本(Patsy M.Lightbown)和斯巴达(Nina Spada)(2006)认为,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智力、天赋、动机与态度以及学习倾向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3)英语学习需要教师充分的引领。陈惠芳(2014)表示在英语教学互动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执行教学任务,要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
  由学科特点可见,英语课堂教学是以语言为媒介,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英语学习要求初中生发挥大脑潜能,要求师生双方戮力配合。而文化内容的导入,无论作为课程背景知识还是内容衔接的手段,都有利于课堂组织和师生互动。
  2.教学行为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课堂表现,除了与原有的认知基础有关,更多的是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密切联系。学者鲍里奇(2002)提出有效教学中的五种关键教学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文化内容与关键教学行为配合,营造文化氛围,升华课堂价值,完成有效的教学措施。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国学者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许多见解。张京华(2007)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到传播,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束定芳、庄智象强调“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和环境(束定芳 庄智象,1996:144-145)。”
  由相关理论与文献可知,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也应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明确其定位。即确保语言知识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将文化导入作为外语教学的特殊方法,寓文化知识于语言教学,使其有机结合,避免偏废任何一方面。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分析近年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初中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的策略。
  (二)调查对象
  通过软件“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100份,问卷受试者包括在校中学生22人,在校大学生78人。其中男性24人,女性76人。同时,我们对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其中男性8人,女性12人。
  (三)调查方法
  1.文献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阅读文献,及知网等数据库,搜集相关资料,对已有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力求寻找到更合适的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
  问卷旨在得出近年初中英语课堂的现状,针对现状来探索本项目投入实践可能存在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以及证实项目内容的可实施性。
  问卷题目包括:①您听说过文化内容导入英语课堂这样的概念吗?②如果在中学课堂中导入文化内容,您觉得您会喜欢这样的课堂吗?③您中学时英语课堂的文化内容多吗?④您知道“孔子”的英文译名是哪个吗?⑤您知道“Mencius”翻译为中文是什么吗?⑥您认为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可以描述为?⑦您中学时的英语课堂文化内容有哪些?⑧您更喜欢哪些中国文化导入中学英语课堂的方式?⑨您认为目前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下,英语教学引入文化的交流会遇到哪些问题?
  3.访谈法
  对20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一系列明确的问题和谈话计划,探寻学生眼中近年初中英语课堂全貌。结合访谈结果,进一步分析项目。
  (四)统计方式
  本研究使用WPS软件中的excel表格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导出数据图并进行分析。
  四、研究现状分析
  (一)教学思想单一
  在访谈中,八成学生表示,在初中阶段不乏对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迫于應试教育的压力,老师偏重语言教学,学习效果较差。可见,近年来英语教学仍倾向于单纯的应试任务,而非语言与文化相互联结的学科。另外,有三分之二学生表示初中英语教师注重词汇语法教学,课堂活动单一,没有或较少有课外文化内容拓展。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单一,导致文化导入的观念不受重视。多数教师依然将教材知识作为上好英语课的唯一标准,导致授课受到教材局限,学生听课也逐渐失去主动性和兴趣。   (二)对语言文化认识较弱
  调查问卷部分测试结果分析显示,问卷反映出受试者对文化内容导入初中英语课堂的了解程度低,仅15%学生表示听说过且比较了解;近九成学生表示不甚了解,甚至完全未听说过。受试者中仅有四成学生能正确写出“孔子”的英文译名,不足三成学生能正确写出“Mencius”的中文翻译。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内容十分稀少,学生对于语言文化的认识比较弱。同时,绝大多数学生认同文化差异对比、多媒体材料拓展学习的上课方式,近半学生青睐实践交流感受文化的方式,33%学生能接受教师直接讲解文化知识的方式。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处在探索阶段,语言文化知识的吸收不仅仅决定着他们对课堂的兴趣,更决定了他们英语学习能否以更有效健康的方式进行。
  五、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导入的策略
  (一)在课程中挖掘文化导入的因素
  根据访谈结果,三分之二学生认为教师把大部分教学精力放在了教材知识上,进而无余力和平台来导入文化知识。对此,本项目以仁爱版七年级上册英语为例,设计文化导入课堂的策略。
  以本书第一单元Making New Friends为例,该单元学习内容包括“Greeting”“Introducing”“Saying farewells”。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可从西方社交文化引入,对比中国的社交礼仪文化,例如古人相见时的揖拜礼,男子成年的冠礼与女子成年的笄礼等,并辅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表达。
  另外也可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比如第三单元Getting Together,可创设中外国学生沟通的情境,以“diet”为主题介绍,请学生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的美食文化,例如名菜及典故英译,在情境对话中体现中国特色菜品及其文化底蕴。
  但在实践中要注意:配合教材的教学进度,应仔细筛选和安排好文化导入的内容,选择对课堂有益且难度适宜的内容。
  (二)营造文化感知的氛围
  调查访谈显示,近九成学生认为在英语课堂上未感受到文化氛围,遑论从氛围中获取文化知识。因此,加强文化氛围亟待行动。
  1.运用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技术能有效营造课堂氛围、丰富学生文化感受。播放课程主题相关的视频,营造趣味生动的课堂氛围;运用电子资源推送,如QQ群、微信群、课程APP等,将文化内容放到平台上供学生自主浏览阅读,让学生随时浸润于文化氛围中。
  例如,外研版七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讲到中国春节舞狮舞龙的传统习俗,由此引出“dragon(龙)”一词。通过舞狮舞龙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传统技艺,并了解“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美好寓意,以及“龙的传人”的由来,对比中西文化的“龙”并学习英文表达。
  2.运用校园大环境
  校园是营造文化氛围的最佳环境。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开辟英语学习园地或文化长廊,以跨文化角度介绍英文时事或美文,以及中国文化外语表达的板块,吸引学生观看自学。同时运用校园走廊、教室背景墙、教室标语等醒目位置,放置中国名人名言英译,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英文版,唤起学生文化认同感且兼顾外语学习。
  (三)创设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调查问卷和访谈显示,八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文化交际作用毫无概念,也几乎未积累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因此,创设跨文化交际机会十分重要。
  1.组织文化活动
  在学校“文化周”时,可举办英语歌唱表演、英语口语辩论比赛等活动,应设定相应文化主题让学生进行探索,通过丰富趣味性活动反复接触和理解文化内容。
  同时文化活动也体现在课堂上。例如,在七年级上册Module10 Spring Festival教学中,借助综合实践课,把春节文化与做灯笼相结合。课上与同学用英文交流对春节文化的了解,并思考中国春节文化的英文表达。课后,让学生以英文书信形式,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传统春节文化。
  2.引进外籍教师参与文化教学
  目前,外籍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已被不断强调。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外籍教师,有着天然外语文化优势,并能用自身实例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
  同时,中国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的文化交际,能使中国文化的翻译更加准确而国际化。外籍教师不仅能提供真实跨文化交际的机会,营造文化交际的氛围,更能促进文化翻译的不断进步。
  六、结语
  从跨文化视角切入,分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的策略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认识运用文化的重要作用,深刻挖掘教材相关的文化内涵,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寻找文化导入策略。虽然目前部分文化导入策略还未被多数教师了解或运用,但只要不断探索,定会实现文化导入及文化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惠芳.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06).
  [2]束定芳,莊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44-145.
  [3]杨颖.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5]张金华.文言文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2012(15).
  [5]Borich,G,D.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M].Prentice-Hall, Inc.2000.22.
  [6]Patsy M.Lightbown.&Nina Spada.How Language Are Learned[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020年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202010398015)。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人们的生活当中。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幼儿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也满足了幼儿学前教育的社会标准需求。目前,在幼儿学前教育环境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身影随处可见。虽然信息技术为幼儿的学前教育带来了便捷丰富的学习环境,但是教师也要懂得如何使用当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有效应用在教育当中。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兴
采用多目标模糊线性优化模型,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各项指标,对秦王川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优化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牧草的种植比例为
基于旱作农业夏玉米生育期农田地表径流试验数据,研究了不同降雨类型和不同施肥水平对氮素流失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处理地表径流过程及氮素输出特征.试验期间,共有20次降雨事件
会议
内蒙古河套灌区干旱、寒冷、盐渍化严重,普通防渗材料在该地区用于渠道防渗有一定局限性.研究GCL在该地区用于渠道防渗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外试验,研究了老化因素对GCL力
会议
土壤水盐运动模型是描述农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在土壤盐渍化控制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等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Richards方程为基础,利用室内和田
这可是一个绝对的秘密。现在全兴队中有一个价真货实的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大学,可是真正的名牌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他的专业也不是一般的,比起他现在的职业还来劲,工商管理
以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大型灌区的基本资料为基础,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效率、耕地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6个指标,构建
会议
以2007~2008年青铜峡灌区农业非点源污染典型试验区监测试验资料为基础,以总磷和硝酸盐氮为代表,分析了水旱田在冬灌期、作物生长期的田间非点源污染物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冬灌
摘要: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职业英语改革的方向,但目前职业英语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还没有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真正对接职业和专业。本文基于这一问题,从职业体验教育理念出发,探索一种基于职业体验、对接专业的高职职业英语教学模式,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职业英语;职业体验;教学模式  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具有就业导向性,即要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1995年6月6日,青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集团军”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名字,叫作“青岛天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位於山东省的4个对外开放城市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