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与实践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谈起,分析了高校“困难学生”的6种主要类型并初步提出了帮扶思路,然后重点从4个方面研究了困难帮扶体系的构建,以期实现对“困难学生”全面精准有效帮扶的目标。
  关键词:困难 学生 有效 帮扶
  一、开展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研究的必要性
  新时期,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庞大,有些学生心理上较为脆弱,承受能力、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对社会和学校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而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困难学生”身上。高校“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学生群体,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要求大学生要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因此,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困难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建立一套科学的鉴評机制和帮扶措施,形成对“困难学生”有效帮扶和管理服务体系,有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校“困难学生”的主要类型及帮扶思路
  1.学习困难学生。大学的学习知识面大,时间紧,课程多,教授方式也与高中以前的学习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同学一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找不到学习方法,或者对所学专业学习兴趣不浓等等,导致学习困难。特别是那些中学成绩很好,到大学一下不能适应,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对他们心理也是极大的打击,从而出现失落、压抑、焦虑、自卑等情绪。这类同学,要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经济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主要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等费用的学生。这类同学经济压力较大,面临的问题很现实,容易因此引发其他的问题。对这类学生,除了做好奖、助、代、勤、减、免等相关资助工作外,平时还要格外关心这部分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在给予经济支持外,还要鼓励学生自立自强、积极向上,防止学生出现自卑、自怨甚至仇视社会的思想情绪。
  3.就业困难学生。当前国家经济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体规模都产生了影响。社会对于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综合素质需求也越来越高。一部分同学就业的期望值与个人能力、客观条件不相匹配,导致就业困难。对这类同学,要帮助他们分析好就业困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有的需要帮助提高就业技能,有的则需要做思想工作降低就业期望等。
  4.情感障碍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因人际交往、家庭变故、经历复杂等原因造成个人情感困难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表现为与同学关系不好、与家人关系不好、不能走出失恋阴影等情况。对于同学关系不好的情况,应该注意发现和调节同学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寝室、班级、校园;对于因家庭原因造成情感困难的情况,要注意了解困难的根源,多关心鼓励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态度;对于那些走不出失恋阴影的学生,要多开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总之,对于这类学生,要避免他们负面情绪的长期积累而又无处宣泄,避免因此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5.心理障碍学生。心理障碍,是由个人心理或成长经历、环境变化、突发变故等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反应、异常人格特征和异常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狂躁、幻想、猜疑、偏激、孤僻等现象。其行为的表现和后果对本人和社会或多或少会带来某种挫伤。对这类学生,应以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身体健康为前提,主要是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找准问题的症结,引发的主要原因,必要时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6.自我管理困难学生。这类同学主要是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大学奋斗目标缺失,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健全,处于彷徨状态。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差、对身边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不关心,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己,平时违纪、逃课、经常睡懒觉、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社交网络等。对于这类同学,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经常性地督促他们完成自己的计划目标,逐步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意识。
  三、高校“困难学生”有效帮扶体系的建立
  1.以建立一套“困难学生”评价与鉴定体系为前提。困难帮扶只有在认清困难类别、困难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困难学生”评价鉴定体系是非常关键的,评价体系应该对每一类困难制定评价标准和困难等级,并尽可能早的开展困难学生评价鉴定工作,并掌握其动态信息,确保困难学生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帮扶。
  2.以建立一套“困难学生”帮扶档案为基础。困难学生帮扶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且高校困难学生数量大,情况复杂,因此,给每一个困难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非常必要。同时,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档案动态追踪管理,记录好每一次帮扶的基本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同时,定期对档案数据的进行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调整具体的帮扶措施,也为今后同类型困难帮扶情况提供参考。
  3.以“困难学生”为中心,形成多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帮扶保障体系。困难学生帮扶应以困难学生为中心,形成学生、教师、学院、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层层递进的帮扶体制。在学校层面,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落实到日常教学和管理的细节中去,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立健全各类困难帮扶的机制。在学院层面,根据学校工作精神和要求,结合学院专业学生特点,广泛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学习实践和育人帮扶活动,有针对性的解决困难学生的各种困难。为及时解决各种困难,把一些困难遏制在萌芽状态,要形成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导员、辅导员、学生、家长多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随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在教师层面,发挥各岗位老师专长,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切实发挥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学生层面,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实施同学之间一对一帮扶计划,营造友好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家长层面,建立学校与家长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学校与家长联系沟通的平台,实现学校和家长共同教育帮扶的目标。
  4.以构建分类帮扶、多手段参与的精准帮扶体系为核心。根据困难学生的困难类别和困难程度,制定相应的帮扶策略,既要解决学生现实困难,又要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平等,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困难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临时帮扶与常态帮扶相结合、无偿帮扶与有偿帮扶相结合、普遍帮扶与特殊帮扶相结合、鼓励帮扶与惩戒帮扶相结合,从经济、政策、法律、心理、人文等多维度进行复合帮扶。在学生脱离困难的过程中,要不断评价采取帮扶措施的效果,不断改进,增强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高校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它影响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是一项特别注重效果的“接地气”工作,不能“玩花架子”。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困难学生帮扶是一个永远都在路上的工作,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有效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娟."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2009(4):97~99.
  [2]赵远远.创建高校"困难学生"帮扶体系研究[J].2013(82):135~136.
  [3]李天友,杨胜君等。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与实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农村经济中,集体经济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要尽量使其向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轨道转化,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农民的收入。这篇文章首先介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再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探索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途径,从而使农村的经济实力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加强 经济实力 提高  一、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作用  对
期刊
摘 要:“复兴”一词内涵丰富,在我国语境下有其特定的历史指向,但视角不同,“复兴”所侧重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词的明确提出,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活动则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的统一。  关键词:中华民族 复兴 哲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国作为一项未完成的历史命题和历史
期刊
摘 要: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自2003年以来,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国家中,日本始终居于前三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日贸易更是得到了飞速發展,而且贸易的领域也逐步扩大,双发的贸易结构逐渐被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在对日贸易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中的问题,探寻中国对日贸易发展新路径,最终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特征 问题 路径 中日贸易  一
期刊
摘 要:从长江游轮旅游者的角度,分析其基本需求等四个层级的体验需求,将长江游轮旅游产品的服务体系划分为核心体系、公共体系、辅助体系和管理体系。以核心体系为最根本、最主要的体系,以公共体系和辅助体系为支撑,以管理体系制约、监督整个系统,以期提高游轮旅游者的体验满意度。  关键词:旅游者体验 长江游轮 服务体系  一、长江游轮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  江蘇作为长江中下游的旅游强省,沿江及岸上旅游资源丰富,
期刊
摘 要: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之间有诸多相似性,二者都是有偿、双务、诺成、非要式合同,这就使得在司法实践和操作中容易造成判断上的混淆和失误。因此,辨清这两种合同的性质,不论对司法部门,还是对民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承揽合同 买卖合同 司法实务  一、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法律适用效果的区别  1.管辖。在合同性质的争议背后,隐藏着的往往都是对法院管辖权的争夺。在经济运行中,承揽合同与买卖合同之
期刊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浪潮,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以广西财经学院“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中的团队管理为例,就此问题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管理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管理问题 分工协助  一、团队管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即缺乏经验,又缺乏管理知识,创业项目管理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是
期刊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应运而生并且被现代企业广泛关注,企业如何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助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电力企业入手,在剖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现行状况的基础上,探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特殊之处,从而提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需要优化的现实问题,并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的重点、难点视角,提出了适宜电力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创新的方法建议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专利权与技术标准的融合与冲突现状为切入,引出FRAND原则,进而解析了该原则的内涵,并通过专利法、反垄断法、标准化法、合同法等视角深入分析了其法律属性。  关键词:专利许可 FRAND原则  一、专利权与技术标准的融合与冲突  专利权是西方舶来品,即针对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经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批而授予的在一定期限内的技术实施垄断权。技术标准,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期刊
摘 要:就业歧视是占据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在就业方面针对弱势阶层的差别化对待,不仅侵犯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并加剧了不同阶层之间的鸿沟,引发出更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国内的就业歧视现象开始增多,并有逐步扩大之趋势,而现行立法对就业歧视的类型规定过窄。本文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归纳、分析我国当前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希望可以作为完善我国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经济转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优化资源配置、产业集聚、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梳理了信息服务业对经济转型相关文献。分析现有研究的作用,提出问题及优化策略。  关键词:信息服务业 信息产业 产业升级 经济转型  一、引言  按《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把信息服务业分为电子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信息相关服务。信息服务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拥有增长快、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