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苏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教多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授课,由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深度学习,而它的应用,是让教师使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其特点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引导每一位学生在过程中自主尝试。
  关键词:“少教多学”;课前预习;课后辅导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169-02
  The application of "less teaching and more learning" Soviet style teaching method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HE Leilei  (Chengbe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of Kunshan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Less teaching and more learning" adopts heuristic teaching method,which is guided by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o complete deep learning. Its application is to let teachers use new teaching concepts,and let students develop the habi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t is characterized by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classroom and guiding each student to try independently in the process.
  【Keywords】"Less teaching,More learning";Preview before class;After class guidance
  英語是小学主要课程之一。小学阶段学好英语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英语教学应生活化、趣味性。“少教多学”的苏式课堂特点是把整节课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授课方式,但每种方式都可以体现出苏式课堂的特点,激发出学生的天性。
  1.“少教多学”的苏式课堂
  (1)教育原理与学习理论的互为渗透
  课堂教学分解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果其中一方没有参与课堂,教、学就没有融合,但两者密不可分,互为交互,即其包括教学目的、结果与评价,控制教学中存在的变量。由此,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少教多学”的苏式课堂,它是教学原理与学习理论互为结合的产物,对其的分析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它会重现认识教育的本质。提出教和学不可分割,只是让课堂上的教育主体与客体转移,总结出课堂的本质是不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而是在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让现代教育出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第二,完成课堂再实践。“少教多学”作为一个新的价值理念,是改变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让其自主动手,掌握得到信息的能力与水平。也就是说,教师在课上要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活动,激发出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学习。
  第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上世纪50年代,很多教育家都发现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即把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中心,提出应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地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让学生自主发挥,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共鸣,建立新的师生关系。
  (2)特点
  其特点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把教师的作用放大,让其从主导的位置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重心转移,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育方式,让课堂活动变为学的活动,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识,提升其素质;进行课题研究,扩大教师的研究领域。
  2.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注重课前预习
  小学生受以往的教学模式影响,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为改变这一情况,实现学生的独立学习,教师必须明确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选择、思考作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自己的领悟。另外课上教师与学生身份的变化是,从依赖教师的教,变为依靠学生的学,由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发展性的变化。
  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并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让他用正确的方式学习,了解课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为课上学习打好基础。小学生具有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好奇心,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只是一时的,无法长时间保持,其自控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时,需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原有教学方式的精华,并适当加入创新的内容,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在课堂上融入生活。比如Happy New Year,这节课的课前预习是,教师会播放与相关的歌曲,随着歌曲的播放,要求学生跟唱,随后,教师再把搜集到东西方过新年的文化习俗带到课堂上,并用照片展示,学生可以通过照片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之情,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2)教学注重内容细化与导学
  “少教多学”的课堂上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导,以学生为主,让其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有相应的能力,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其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参与课堂学习。   首先,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游戏也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让知识与游戏互为融合,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知识、了解知识。以背单词为例,单词一直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同时它也是各阶段英语学习的难点,且背诵单词的过程是枯燥的,所以为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其过程是,教师会把26个英文字母写在卡片上,依次发给每位学生,接着给出几个相对简单的单词,比如,apple、pen、desk等,每当教师说出一个单词,有对应字母的学生自动排成一列。如此,既可以用游戏营造一个轻松的游戏氛围,学
  生也可以快速的记住单词,增加自己的单词储备。
  其次,加強其他方法的渗透。苏式课堂的核心思想是,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会学习,这是“少教多学”最基本的要求,由此,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把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英语听说读写中的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让阅读者形成语感,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但小学生因为掌握的词汇量较少,所以,如何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与水平,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师在日常阅读中,会向学生适当传递阅读技巧,以on the farm为例,其有速读与精读两个步骤,教师首先会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找到文章中共包含了哪几种动物,随后在黑板上列出一个表格并提出问题,明确动物的具体位置。由此,可以锻炼学生的速读与精读的能力,让其仔细阅读文章。
  最后,在课堂上使用新媒体。新媒体的加入,能够让教学内容动态化、立体化,从单一的文章转化为图片、影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用问题引导,激发出学生的探知欲望,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
  (3)提供课后辅导
  经过课前预习与课上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对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而为巩固学生课上的学习成果,教师也要为其提供课后辅导,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保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其全面发展。但其实际进行时,需避免使用原有的方式,其反而会带来反效果。比如,结束A party这堂课后,教师会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后的理解,在课后画出自己想象的聚会场景,用开放的思维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其反复阅读文章,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后多次预习知识点,并对知识点有深层的理解,慢慢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4)运用卡片式教学
  用卡片式教学,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其用自己的方式得到知识和信息,让其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即教师在讲解一篇文章或数个单词时,可以把文章内的重点内容或单词记录在卡片上,学生通过阅读卡片上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仍以on the farm为例,其除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外,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制作卡片的方式完成。即在学生精读前,教师会把预先做好的空白卡片发给学生,让其在精读后在卡片上面记下文章内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的方式总结知识点,探究知识。
  探究是学生得到知识的途经之一,其在探究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对知识产生不同的理解,有多个认知,而这些认知会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有良好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师应在授课中准确理解“少教多学”,根据其提出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如此,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田晓荣. “少教多学”促“柳暗花明”,写作翅膀放飞高翔—谈“少教多学”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学刊,2014(23)
  [2]武秀玲. “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2)
  [3]马庆荣. 新加坡实施“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01)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初中德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重视德育,创新和丰富德育方法,有助于他们创造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素质。因此,我国初中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初中德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初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德育;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作为我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外语课程,基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其主要培养方向是提高中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如何开展良好的英语阅读教学呢,本文简单地分析一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155-02  On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体制也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课堂教学模式开始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科目,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措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充分享用信息技术教学措施带来的便利,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中,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对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语法规则等方面进行学习,还要对语言中包含的内涵进行学习。通过英语专业的学习,有利于培养英语专业人才,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因此,英语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人文培养也成为了新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人文素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
期刊
摘 要:动漫指的是动画和漫画的总称,指动画与漫画的集合,同时动漫常常被等同于动画,它属于艺术作品的一类,是一种非常有效、生动有趣的美术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样化的视角下有效运用动漫艺术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以下策略展开教学:引入动漫作品,探究基本特点;运用动漫形象,进行艺术鉴赏;结合动漫故事,指导学生创作;展示学生作品,进行鼓励评价。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于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语文作为其中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審美鉴赏等多种能力,而且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关注程度不高。本文旨在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思维导图内涵的阐述来从四个方面入手,分别为词汇积累、理解力提升、布局谋划以及创新力的提升,使其应用于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在文章最后,笔者指出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其固有的课堂角色、思维方式以及写作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伴随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将英语知识及时有效的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端正学生的“三观”。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而英语作为该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育价值不断凸显。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时,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其中,贯彻到各个教学环节当中,促使学生个体更好的成长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核心素养教育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小学英语教学也应紧跟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变革自身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全面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为更好地培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英语阅读课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本文结合笔者的英语阅读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
期刊
摘 要:自媒体的日益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在教学中亦是如此。部分教师采用新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新型的教育媒体—“微课”应运而生。文章以微课资源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研究为主要方向,结合微课资源的使用方法,探索微课和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以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思路。  关键词:微课资源;小学数学;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