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教育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4-02
  德育工作是中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崇尚文凭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中职学校生源不足问题日趋严重,学生群体特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存在难以适应的问题。尽管很多学校也在尝试着创新德育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德育工作主要的问题及分析
  1.生源特点变化导致德育队伍不适应。在高中扩招和学龄青少年减少双重影响下,中职学校生源每况俞下,中职校学生入学几乎无“门槛”。这些学生群体往往厌学、判逆性强,传统的说教德育工作方式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德育工作者面新的考验。同时,从国家倡导教育产业化开始,社会便热衷于学历教育,原有实力较强的中专学校纷纷转向升格为高职院校,未升格或新组建的中职学校往往存在管理基础、师资等方面相对薄弱问题,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明显滞后。尽管近几年职业教育日益被重视,许多优秀的教师参加到中职教育中,加入德育队伍中,给德育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这些教师大部分德育工作经验不足或观念差异性等,往往与学生群体存在沟通困难,更不用说教育效果了。
  2.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德育工作失衡。尽管国家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但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领会先育人后育才的涵义。即使把德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范畴,安排了德育教学课程,制定了德育活动计划,但大都是流于形式,仅限于把德育课程完成了,活动计划实施了。由于认识不足,一些学校明显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三重三轻”问题。
  3.系统性、连贯性缺乏导致德育工作难深化。有些学校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孤立的教育,是德育工作者份内的事。因此,有些学校总是将德育与智育人为隔离,把德育工作全部内容都归并到学生科或德育办等单个部门。经常在校内制造一种封闭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专业老师、班主任、生管老师相互配合的有效机制无法真正建立。有些学校既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又缺乏校外德育途径,不能与外界进行合理的信息交流。因此,学生德性培育的合力便难以形成,德育工作也仅能浮在表层。
  4.处罚约束手段失效导致德育工作乏力。由于生源不足,相当一部分中职校招生任务完成不好,害怕已经来校报到的学生流失。有些学生是由于家长原因被动读书,他们总是伺机找理由逃避上学,更希望被除名等。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流失,部分学校常常迁就学生行为,针对这些判逆、厌学、被迫学的学生,除了哄,别无选择,甚至都不能严肃批评,更不敢采取强有力的约束管理措施。即使学生有违纪违规行为,有时也只能放任之,无形中助长了不良风气,德育工作者常常显得办不从心。
  5.消极因素交织导致德育工作艰难性。到中职生这个年龄,接触社会的机会明显增多,不断受到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积极与消极、美好与丑恶、规范与不规范等矛盾冲突不断地影响。他们自控意识差,明辨是非能力弱,往往更容易受消极、负面问题。而德育内容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德育内容往往被误认为“空泛化”。因此,道德教育的理想性与现实生活中非道德性之间的巨大反差,助长了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和抵触行为,形成了德育工作“防火墙”效应。
  二、化解德育工作问题的主要对策
  前述分析可知,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学校传统的德育理念、方式受到了挑战。因此,中职学校只有走在时代的前沿,锐意改进,大胆创新,更新理念,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才能有效化解德育工作难题。
  1.更新理念,实现两个较变。现阶段中职校学生既有普通青少年的共性,又表现出独特的个性。思维活跃,厌学好动,判逆心里强,是典型的“不听话”孩子。绝大部分学生是被动性入学,基至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当作一种解脱,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不会有太多兴趣。因此,传统的德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要求。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先做人后做事”育人理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德育机制。
  一是建立 “一岗双责”德育工作机制,实现从“只教书不育人”向“既教书又育人”的“一岗双责”角色转变。“一岗双责”机制,就是要强化教师的育人职责,落实教师履行教书和育人双重责任。教师不仅要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也要加强学习,即要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掌握德育常识,提升自我,提高履行“一岗双责”能力。
  二是建立“全员参与”德育工作机制,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军团协调作战”的德育模式转变。传统上,有些人总是偏片地认为德育工作仅是政工部门或学生科的份内事,是某个分管领导份内的事,其它部门或人员与德育无关。这种仅凭少数人参与德育工作的做法,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要求的。德育问题涵盖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仅是少数人抓德育工作是不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员性工作,应该坚持“大德育”理念,把所有人都纳入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氛围。
  2.人性管理,实现三个转化。传统德育工作手段之一的惩罚性约束措施失效,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新考验。因此,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尽快适应学生特性,立足人性化管理,推进教育理念、方式、模式转化。
  一是教育方式上要实现从“以强制性约束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化。以往,一些教师常常以权威者的身份,用训诫的口吻,要求学生遵守规则等,似乎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当前学生群体,则会造成学生对立。因此,教育过程中要多些正面激励和沟通,改变过去强约束,强处罚的做法,坚持以表杨、奖励为主,批评、处分为辅,提倡以事迹感化,以行动影响,以典型带动的引导方式。   二是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从“以强化管理为主”向“以主动服务为主”转化。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既要管理,更要服务,要注重以服务替代管理。要主动服务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以服务感化学生,让学生自觉接受管理。要主动接近学生,更多地站在学生角度教学,多了解学生,发掘出学习需求,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德育过程变成学生主动的道德修养过程。
  三是教育模式上要实现从“以灌输为主”向“以交流互动为主”转化。德育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我讲你听”单向输罐问题,多采用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避免对着稿件念到底的单向说教问题,多采用广播、板报、网络、基地等载体多种形式宣教的教育模式。通过开展多形式的互动教育模式,确保学生“听得进,讲得出”,实现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享受教育的转变。
  3.统筹兼顾,理顺三个关系。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孤立的。德育工作必须保持连贯性和系统性,仅仅通过上几堂德育课、组织几次德育专题会,德育工作难能有成效。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贯穿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渗透在各门学科教学中,融会贯通在校园内外、课堂内外的教育中。
  一是要处理好德育工作与智育工作关系,解决“轻重”矛盾问题。德育和智育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德育是智育的方向,智育是基础。德育贯穿于智育环节中。有的学校把“以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片面地理解为以智育为中心,只教书不育人,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因此,德育和智育对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具有同样重要意义,重德育轻智育,或轻德育重智育,都只能培养出来带“缺陷”的学生。
  二是要处理德育与师德之间的关系,解决队伍不适应问题。德育工作与师德教育的共同点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师德水平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师德水平高度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深度。因此,师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必须统筹安排,同时推进。要避免只抓德育工作,忽视师德教育工作等现象发生。必要时师德教育要先于德育工作,通过强化师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思想、行为素养、确保用良好的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引导和影响学生。
   三是要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对德育工作作用的关系,解决合力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人格培养等影响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脱离社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学校只有加强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如果学校不重视校外教育,缺少对社会情况和学生校外生活的了解,缺少家庭的配合,那么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必须主动与家庭联系,取得家庭的配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的思想动态,克服学校力量单一问题,利于德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也可以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方式,把课堂般到校园外,引导学生参与爱心助困活动,引导学生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等,把教育工作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教育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各中职学校大力发展专业教育的同时,中职语文教学被越来越忽视,学生们也大都认为只要有了专业技能就能在社会立足,于是也不重视语文。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作者一直在思考怎样把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心里。本文是作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经验。  【关键词】中职语文 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为了分析气凝胶砂浆对隧道混凝土的防火隔热效果,研究了隧道火灾下气凝胶复合混凝土强度随时间退化的规律.首先在气凝胶体积掺量为骨料体积的60%条件下制备出具有防火涂层潜力
【摘要】21世纪,我国的教育模式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此文重点对语文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改革与创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7-02  前言  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家教委就明确地把素质教育定义为以提高民族
近三十年来,在不正确价值观的驱动下,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给自然环境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和谐消费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新形势下,探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而科学地发展,变得迫在眉睫。教师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将课堂中的设疑、解疑和反馈等环节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能收到调节课堂气氛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和沟通情感的纽带,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一、明确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  教师若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
【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品德高尚,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既有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处理实际事物能力的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出发,具体阐述适合当代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希望能促进广大职业教师对德育管理有效实现途径的重视和应用。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 管理 有效实现 途径  
艾诺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后备电源用铅酸蓄电池生产商,其在国内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通信行业,伴随着通信行业集中采购的施行,蓄电池产品价格不断被压低,公司利润大幅下滑。同时,通信客户单笔订单额度大,订单数量少,导致销售额经常出现巨大波动。在此情况下,艾诺斯公司企图通过调整营销策略,降低对通信行业的依赖。电力行业作为铅酸蓄电池的主要市场,一直是各大电池商重点关注的领域,论文选择艾诺斯蓄电池电力行业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获得更多的有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出解决对策, 探寻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存在问题 竞赛法 电教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