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而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未明确设定岗位及岗位群,致使培养出的人才“产销不对路”。文章以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索与市场接轨的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对此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校企合作的开展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事务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社会需求
  公共事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分为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三大类。2005年,教育部在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继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后新增了公共事务管理专科专业。然而大多数高校的这个专业办学方向杂,课程设置都是从自身现有条件出发,因此大部分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并未实现本专业初创的预期效果,而且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一、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
  国外在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始于1887年伍德罗·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的論文,其标志着美国公共管理教育的开始。1911年,纽约市政研究局创办了“公共服务培训学校”标志着美国公共管理教育正式启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对公共事务研究的热潮。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才也成了很多国家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
  在国内,随着社会的不断转型,经济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实施,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有了很大的发展机遇。然而,本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公共事务管理第一线岗位的人才需求,也没有向相关行业、企业岗位有针对性地拓展就业面,大大限制了这个专业的健康发展。
  2011年,范瑛在《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研究》一文中明确地谈到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并指出构建本专业核心能力的六大模块课程体系[1]。2012年,刘玲娅在《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职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社会迫切需要应用型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并提出了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实践环节[2]。2015年,王绽蕾在《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教学效果评估——以高职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为例》一文中详细阐明了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及评估过程中去[3]。2016年,李敏在《中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一文中分析了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探究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4]。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显著地改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发展窘境,开设此专业的各个高校也在此专业的发展道路上跌跌撞撞。
  二、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现状调查
  经调查,不同高校将此专业设置在不同的院系,包括人文系、法政系、管理系等。与之相关的专业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等。不同的高校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开设的有不同的方向,例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行政人力資源管理;民办南华工商学院的社区管理与服务;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的高铁管理服务和航空管理服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组织管理;湖南师范大学的安全保卫、行政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这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很不乐观,没有科学的发展体系,专业方向设置不明确,培养方向泛而不专,而且可以效仿和学习的案例很少。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于2016级首次招收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新专业的市场调研不充分。从现有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学生来看,他们对所在专业的学习方式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很茫然,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不感兴趣。学生们反映上来的问题大体可以总结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就业对口岗位模糊等等。教授本专业的老师同样也面临很多问题,例如没有经过系统的公共事务管理学习,对公共事务管理新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也在边摸索边学习,很难给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困惑及难题。
  三、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一)市场调研不充分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目前在国内发展尚不成熟,各个阶段的培养并未形成成套的体系,因此能够掌握的相关资源少之又少。这个专业在开设初期并未明确地指明发展方向,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课程的开设等问题考虑不足。
  (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国内没有系统的、原版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教材,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和管理专业相关的教材。教学方式多采用传统的单一模式,以教授理论为主,较少设计实践环节,造成学生综合能力无法提升。市场急需的是具备扎实的复合型公共事务管理人才,因此只具备公共事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些问题限制了这个专业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也对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办学层次的制约,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入学分数不高,基础比较薄弱。而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多偏理论,又接受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或满堂灌式的教学,所以无论是教学体系的建构、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是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够健全和系统。比如过分强调理论的讲授或是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产生了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管理理论,然而毕业后实际运用时却无法得心应手,普遍存在管理技能运用低下等问题。
  (四)缺乏校企合作的探索
  大多数院校并未设置本专业的相应方向,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展开较少。从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来看,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较高,希望毕业生上岗即能用,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活动重视和加强模拟实训场所与实践基地的建设。然而从目前各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本专业在校内建设的实训项目明显不足,校外合作的实训基地也少之又少,严重影响到这个专业的特色教育。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要把以往设置的偏理论化的知识学习转向应用能力的技能培养。另外,在选教材方面,应选择侧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系列教材。例如将社区管理与服务选定为本专业重点发展的方向,除了开设社会工作基础、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还应该开设如社会调查、社会工作方法、社会保障实务、社区活動策划、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等课程。
  (二)改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
  根据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灵活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应用性强、交际性强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积极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一种独立自主、积极探索、善于合作、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注意加大实践、实训教学力度,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給本专业的教学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要不断引进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本专业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定期到实践基地或合作企业实习锻炼,熟练业务,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要求本专业的教师定期做调研,发展自己的优势专业及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积极参与到学科建设的工作中来。大力倡导专业课教师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扩充自身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做好榜样。
  (四)以就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相关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依据,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社区管理能力和现代化办公技能为核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综合人才。主要的核心课程体系可分为六大块:思想政治素质类课程群、实用法律素质类课程群、现代基础素质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主干课程群以及选修课程群。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是决定学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需要根据相应的方向确定课程。
  (五)推行“产学结合”与“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推行“产学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让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的领域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向的学生可以深入社区,亲临现场,参与到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去。通过深入到一线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巩固所学,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一些企业或社区合作,让学生“半工半读”,这不仅为本专业合作办学开拓道路,还可以加强对学生业务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范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研究[J]. 大学科学教学,2011(04):38-41.
  [2]刘玲娅.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职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1):94-96.
  [3]王绽蕾,傅来兮.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教学效果评估——以高职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为例[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7(04):40-42.
  [4]李敏.中职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05):187-189.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致力于英语课程内容整合工作,将英语教学模块进行分解,通过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同时融合话题式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文章将小学英语教学模块内容与话题式阅读教学相结合,转变教学模式,提升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模块;内容统整;话题式阅读;融合教育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系统完善的关键时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预设之中的知识达成”,乃是一节课的“主旋律”;一节课的动态生成及“预设之外的知识生成”,乃是一节课的“小插曲”。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动态生成,而忽视教学目标的落实,就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案例描述】    在教“比的基本性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一课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  1.迁移猜想:我先组织学生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引导学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堂形式热热闹闹,但透过课堂本真反思,这样的课堂真的有效吗?为此,作者认为,唯有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地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课堂的效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文章从文本解读、关注生成、重视语用、有效评价等四方面阐述了自己在提高课堂效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教学力;效度;课堂  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许多教师都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语
【摘要】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开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德育,能够让幼儿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发展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可以采用绘本阅读、合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创建良好的德育体系,以在落实德育活动中助力幼儿发展,让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德育;幼儿;素质教育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品行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然而,现今独生子女的家庭较多,一个家庭中所有长辈的精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
在一节《平行四边形教学和梯形》(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中,出现了如下课堂实况:  学生在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吗?  生1:两个角都是一样的度数。  师:找两个角就行了吗?  生1:两个对角都一样的度数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师:你想把这样的四边形称为平行四边形,是吗?  生1沉默一会儿后。  师:请坐,你来说一说。  生2:两个对
【摘要】《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建议“强调联系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文章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尝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过程中引入契约,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去获取知识,自主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契约;自主;诚信;尝试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引进契约  《义务
某小学一次升国旗仪式上,一位老教师的话令人深思。他说:“每次升国旗时,我们的学生队伍走得乱糟糟的,还不如牧羊人放的一群羊;国歌唱的更是糟糕,还不如去听鸟叫。”这位老教师的话有些难听,可深究下去……  体育课上,只见教师驱“羊”入“谷”,并不见“雄赳赳、气昂昂”的龙奔虎走;音乐课后,教师振臂一呼,也不见学生们的“风乎舞雩,咏而归”。羊群疾走,那是羊儿在寻草,渴求生存,它们在头羊的带领下有秩序前行;小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中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应注意什么问题?这些是文章要探讨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家庭环境;英语学习;S校与W校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  1.英语学习与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提供的物质条件,包括物质硬件和精神软件两大部分,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
【摘要】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思想政治提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危机如何有效转危为机、化险为夷关系到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校园的安全稳定。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的心理危机干预SWOT实践分析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水平和提升快速反应的工作时效。  【关键词】SWOT分析;心理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一、引言  SWOT分析是针对单位机构其自身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系统分析方法
【摘要】文章通过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及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在创业中的不足之处,建议大学生创业基于自己专业来开展,并提出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与高校的办学态度的跟进。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创业;创业训练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互联网 ’行动计划”。 “互联网 ”是实现社会要素的跨界融合,实现群体智能的交叉升级。那么,“互联网 教育”体现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