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果实形状的分子精准鉴定

来源 :园艺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西瓜果实形状的分子精准鉴定,利用“国家西瓜甜瓜中期库”的资源和高通量测序平台,利用两个不同的杂交分离群体(F2和BC1P1)分别鉴定到1个159 bp插入缺失和1个非同义SNP导致的果形突变(由圆果形变为长果形),且SNP突变在159 bp插入缺失的基因组区域内。利用这个SNP开发CAPS标记Markersun在两个群体和128份西瓜种质中进行分析,发现标记Markersun在两个群体中与果形表型共分离;在西瓜种质中可同时区分插入缺
其他文献
华南型黄瓜新品种‘力丰2号’是以强雌自交系g-13为母本,耐热抗病自交系g-4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连续结果能力强。瓜圆筒形,皮色绿有条纹,风味清香,品质佳,耐贮运。瓜长22.5 cm,横径5.3 cm,肉厚1.3 cm,单瓜质量约400 g。抗病抗逆性强,早熟性和丰产性好,一般产量65.0 t·hm-2,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及东南亚地区种植。
参考萝卜染色体定位序列标记连锁图谱中F染色体连锁群的SSR分子标记,利用21个已知萝卜染色体组成的甘蓝型油菜—萝卜附加系材料,确定了萝卜F染色体特异的2个SSR标记RM-59-293和Rs1SSR3694-220,应用两个标记对白菜‘559’与甘蓝型油菜—萝卜F染色体附加系FF回交的BC1进行鉴定,筛选出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1单株。利用萝卜基因组特异探针pURsN对该10个含有萝卜F染色体的BC1单株的基因组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10个BC1均得到1个杂交信号,含有1条萝
鸡支原体病,是由于感染败血支原体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进展缓慢,能够长时间在鸡群中蔓延,易复发,很难彻底根治,该病虽具较低的致死率,但继发或者并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会促使病情加重,大量死亡,严重损害养鸡户的经济效益。对鸡毒支原体病预防与药物治疗进行介绍。
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抽薹和开花性状的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挖掘了调控抽薹开花的候选基因.主要结果如下: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通过对F2∶3家系的抽薹和开花性
中短果(medium short-fruit)突变体msf黄瓜为种植‘长春密刺’黄瓜自交系的过程中发现的1株自然突变材料,表现为果实长度以及果把长度相对野生型偏短,还表现出植株偏矮,侧枝发育异常,以及主茎脆弱等表型。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果实长度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变小引起的。遗传分析发现F 2分离群体中野生型表型长果与突变体表型中短果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3:1遗传定律,表明msf突变性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BSA-seq(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Coupled w
通过对266份番茄核心种质资源第3穗果实处节间长度进行测定,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7个与节间长度相关的QTL位点。对10和11号染色体中的显著性SNP进行候选基因分析,进一步挖掘控制番茄节间长度的主效基因IL10(Forkhead-associated domain protein)和IL11(Auxin-regulated protein)。以‘Ailsa Craig’番茄为背景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11株IL10基因沉默、10株IL11基因沉默的株系,其节间长度比野生型短
本文针对水族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瓶颈及相关教学问题,探讨了水族人才多元化协同培养模式,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立体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实习实践基地、训练创新创业、开放办学等角度开展了研究与实践,有效解决了水族水产专业区分度不高、水族教学资源短缺、水族教学模式单一、水族实习基地短缺的问题。
异附加系是重要的种间材料,可用于种间外源遗传物质的渐渗及基因定位等相关研究,创制多种类型的异附加系对于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的品种改良及相关研究均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中以来源于酸黄瓜(Cucumis hystrix)和栽培黄瓜‘北京截头’杂交的种间异源四倍体为母本,以‘北京截头’为轮回父本,连续回交获得22株植株。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确定22株BC 2群体中附加有外源染色体的植株,然后利用oligo-FISH技术和12个酸黄瓜染色体单拷贝序列标记准确识别外源染色体。共
普通白菜'春油4号'是由120754和120758两个高代自交不亲和系杂交而成的一代杂种.株形直立、束腰紧凑;春季栽培定植50d后株高20.2 cm,开展度19.5 cm;叶面平,叶色翠绿,有光泽
以白菜(Brassica rapa ssp.chinensis,AA基因组)为母本,以起源于非洲对黑腐病免疫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BBCC基因组)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胚挽救方法获得ABC基因组杂种植株。杂种植株营养体粗壮高大,杂种优势明显。分子标记和流式细胞检测确定是真杂种。F1代植株初期无花粉,组培继代多代后育性逐渐恢复。与埃塞俄比亚芥回交的后代株系育性恢复速度高于与白菜回交的后代。流式细胞分析发现杂种染色质含量介于白菜和埃塞俄比亚芥之间,并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