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之“三步曲”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显然要完成这一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奇-思-交-解-体-用”的过程。在“奇疑”中发现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兴趣;在“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认识方法达成共识;在“解决”中利用方法;在“体会”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和体会方法的作用和意义;在“运用”中形成能力和学会创新。其过程可以利用数学课堂的“三步曲”模式很好演绎出来。以下我就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特征》这课为例来加诠释。
  一步曲:快乐情境激发兴趣参与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同时“快乐和兴趣是知识最好的引路人”。
  情景1.在指定点为学校单一的一排水杉(图片)再栽一排与之相映成趣。
  情景2.我们穿行其间,形成的三线八角中八角间有何特征。
  快乐的情境很好的打破了单一的回顾平行线的条件和过直线外一点利用平行线的条件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构建三线八角的关系,利用身边的美化校园一事和我们穿行其间这美好遐想创设情景,构建了问题的“奇疑”与 “思考”同时营造了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奇疑思考的过程中来,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二步曲:夯实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爱斯坦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的自主探究;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赫?斯宾塞也说过“交流是孩子和快乐学习的第一步,孩子多交流,他们的成长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活动1.思考“八角间有何特征”的“间”的含义。
  活动2.思考“特征”用什么来描述。
  活动3.思考“特征”用来描述的量怎么确定。
  活动4.交流各自的想法。
  活动5.验证你的结论。
  活动“1、2、3”中的自主探究摒弃了教师以示范、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赫?斯宾塞说“发现知识比灌输知识要重要的多”,通过围绕快乐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适宜地引导思考方向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同学们能认识到给八角分类、利用数量大小描述特征和测量、叠合的方法确定角的数量大小,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展现了主体个性、创造性、能动性,从而在过程中开发了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了探究后淋漓的体验“发现”和“解决”后的快乐。
  活动“4、5”是自主探究后的合作交流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后的自我反思,取长补短,提升了思考的效果,得到最优的解决办法。让思维过程充分展示、问题充分暴露,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换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知识由单一形成变得复合发展,从而让知识交织螺旋上升,也很好的体现出在“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认识方法。
  三步曲:巧用妙展形成能力和创新
  知识在“快乐情境,兴趣参与”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绝好的提高能力的机会。
  活动1.著名的比萨斜塔建成于12世纪,从建成之日起就一直在倾斜,目前,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为85?(图),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类似问题2-3)
  活动2.思考平行线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活动3.就你本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谈谈你的体会。
  活动4.周记呈现与平行线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相关的生活中的运用或生活中可以运用的事例(1-2)。
  活动1体现运用中“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活动3在“体会”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和体会方法的作用,利用说感受最深的地方也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活动2的拓展在于系统的认识知识,感受知识内在联系;活动4中的生活中的运用或生活中可以运用的事例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他们再“运用”方法去体会与创新。
  “三步曲”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科学的活动安排是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设计问题时注意合理性、层次性与序列性,意在引导学生更多的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举一反三,运用创新,让学生在运用中归纳解决方法,思索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解决问题进行创新的快乐。
  (作者通联:636262四川省开江县拔妙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想象和创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则更注重对幼儿艺术情感的熏陶。主要渗透于文学活动、美术、音乐、科学、数学等一系列领域中。让幼儿欣赏美的语言,画一幅合情而不合理的画,感受一段音乐表现的情景,提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都是幼儿想象发展的良好途径。  有专家认为:美术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确实比较有利,但要看什么人去上,怎么上。由此可见,在转变观念的同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英语的第一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我尽力让每堂课都让学生感到快乐。在乐中学,乐中做,让学生在快乐中喜欢英语课。在课上经常组织小游戏,唱歌,跳舞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如学习人体各部位名称时,我让
期刊
摘 要:城市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建筑物的空间分布上,研究建筑分布特点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指导。在突破以往建筑密度建成区的空间范围局限性的基础上,在GIS软件支持下,以2.0km×2.0km的样方为统计单元,利用样方中的建筑物基底面积/样方面积来统一计算整个北京市的建筑密度.通过分析建筑密度分布图来研究北京市建筑密度总体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绘制以天安门旗杆为中心的8个不同方向的剖面
期刊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根据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朗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朗读在小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
期刊
创设问题情境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所谓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使他们产生疑问和兴趣,努力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并提升能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数
期刊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非常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必须作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  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幼教第一线的工作者,必须有意识、有
期刊
摘要 自1997年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呈现指数水平上升,但是研究的内容局限于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化评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现实有效性受到质疑。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需求,我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误区以及对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研究成果的思考,认为目前和日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可以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贡献的研究;二
期刊
声乐表演艺术是最古老的也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声乐演唱是人们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声乐表演在所有音乐表演形式中,又是最亲切、最美妙、最富感染力的一种。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表现,才能激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否则,无论音色如何美妙,发声如何有力,控制技能如何高明,而忽视情感的表现,一切都变得毫无价值。声乐表演艺术的最高造诣就是声情并茂。因此
期刊
摘要 五保老人是当前农村最特殊、最困难的群体,对他们的救济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内容。五保,其供养工作是保障困难人群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对湖南部分农村的调研发现:五保老人物质供应不足、其他社会权利受到漠视,具有“孤、老、病、贫、弱”等脆弱性特质。必须把对五保老人的社会保护提升到人权保障的层次,由政府承担第一责任人义务,通过构建完善的五保老人供养制度体系确保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研读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指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创设情境,激活自主探索的思维  创设情景是探究式教学成功的前提。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来,让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发现,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