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学图书馆 十年数字化变革路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qi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开始发生巨大变革,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推动着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革和发展,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拥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大学图书馆,是如何应对这十年的信息化大潮进行数字化改革,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对此,本刊采访了苏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周建屏,讲述“百年”大学图书馆的“十年”。
  
  记者: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定位和服务模式也需要相应地改变,适应环境的发展。回顾过去,拥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大学图书馆是如何进行数字化建设的?
  周建屏:随着IT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提高,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网络化服务势必同步实施。正是由于苏州大学图书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勇于改革创新,才能很好地规划有序地推进,并逐步实现数字化建设目标:1997年以来,我馆充分利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和江苏省高校图工委联合研发的“汇文”系统的推广,于1999年率先将传统的图书馆业务系统管理实现了自动化;继而在推动并校工作的优质服务中,图书馆于2000年以资源共享、通借通还的方式率先实现文献服务的网络化;随着“九五”、“十五”和“211工程”建设,数字资源的不断增多,图书馆又于2002年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的信息服务、信息检索培训与教学等,推动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伴随着校本部图书馆改扩建的竣工和新一轮的图书馆内部体制改革,以及对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展望,我馆于2003年底成立了省内高校图书馆第一家数字化部,从此全面开展馆藏文献资源和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工作。2006年12月苏州大学新校区炳麟图书馆建成开馆,并举行隆重的苏州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活动。2007年4月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进行第二次评估检查。随着这些活动准备工作的完成和教学评估“优秀”结论的公布,标志着苏州大学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到位,这是几任馆领导班子明确思路、不懈努力的结果。而今如何进一步加强知识管理与开展知识服务已提到日程。
  记者:提供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根本,对此,苏州大学图书馆做了哪些建设工作,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为教学、科研做支撑?
  周建屏:苏州大学图书馆自2003年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以来,就着力于数字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一是合理使用经费,购置符合我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必需的数据库;对于综合类的大型数据库基本由图书馆购买,而对于专业性强的数据库则与相关院系进行共建共享。二是加强学校的必读书、教学参考书的电子图书建设,以满足多校区、多用户的需求。三是加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位论文、苏大文库、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学者机构库等特色资源的研发工作。四是作为江苏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系统(JALIS)的中心成员之一,苏大进一步借助全省高校的力量进行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如果从1997年我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算起,我馆的信息服务从小到大,从弱走强,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现有信息咨询、科技查新,查收查引、文献传递、信息导航、用户培训等多种项目,读者可通过电话、E-mail、QQ、咨询台及VPN等方式,在课题申报、成果评奖、文献利用和科研咨询等方面获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校内的信息服务基本可做到随时推送到桌面,2004年实现上门服务,为机关各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效果良好,得到了学校的肯定。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申报教育部的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并将以全新的信息服务水平与技术面貌为学校、为地方的高新技术产学研工作服务。
  记者:苏州大学拥有多个校区,在追求知识共享的理念下,苏州大学图书馆是如何进行资源整合(多校区、馆际间),为本校、外校,以及社会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周建屏:苏州大学现拥有4个校区,目前馆藏纸质文献340多万,电子文献100多万种。由于学校的学科与专业是跨校区分散建设,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必然随学科分布而分别收藏,基于学校投入的经费有限,图书馆以网络数字资源的配置优先,在校内积极推行共建共享政策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一方面借助于CALIS、JALIS文献保障系统的建设,对重大数据库进行联合采购,实现共建共享;如2000年以来EI、ACS、OVID等外文数据库是通过CALIS团购,中文期刊数据库主要通过JALIS团购,如重庆维普作为JALIS的一个镜像站。另一方面加强图书馆资源整合和服务网络的优化,2003年各校区分馆之间的纸质图书通过物流技术实现了通借通还,电子资源则通过网络服务全校贯通,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校区读者对异地文献资源借阅的需求。同时,作为苏南文献中心和苏州市高校协作的中心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本馆的资源、技术与人才的优势,积极对外开放,向社会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服务和技术人才的支持。
  记者:电子阅览室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增多的读者,及越来越高质量的服务需求,苏州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建设时如何解决技术瓶颈,提高服务质量?
  周建屏:苏州大学图书馆在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同时,也经历了电子阅览室管理艰难的技术服务探索过程。我馆的电子阅览室始建于1997年,当时有32套PC机,年接待量3500人次。随着需求的增多,经多次改革调整,电子阅览室现由技术服务部专门负责建设和管理,现有终端PC机850多台,其中主流产品为HP-5000瘦客户机,各类服务器50套,4个校区共建有6个电子阅览室,现上网人次已达70多万人次。
  如何在管理人员数量少、维护任务重、素质要求高的环境中开展优质服务,我们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就技术层面,积极摸索适合我馆情况又能实现多校区统一认证、统一收费管理、实现实名上网的电子阅览室管理一卡通系统;电子阅览终端采用惠普瘦客户机技术,后台接多组服务器联动,满足读者上网、下载、浏览、打印等功能,利用该解决方案,使原来困扰技术部门多年的安装、维修、升级和管理等老大难问题也一并解决;通过电信、联通和教育科研网络的适时分流技术,解决了技术瓶颈问题;通过无线上网、VPN、VOD和电视直播等技术手段,满足校内外不同层次、不同目的读者的需求。在管理层面,充分调动各类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以技术支持来适应体制改革,集中技术人员实行分校区技术维护的分工负责制,以“网络 品牌”的模式减轻技术人员的维护工作,并通过数据热机双备份、数据冗灾、热线电话、网上咨询等措施来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质量。值得庆幸的是,我馆有一支很好的技术骨干队伍,这对于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和我的分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记者: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产业界的支持,苏州大学图书馆在产品,譬如上述的电子阅览室终端选择方面坚持什么原则?
  周建屏:连续三期的“211工程”建设,使苏州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苏州大学图书馆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我们仍保持理念超前、基本实用、梯度发展的原则。即在图书馆信息开发、电子阅览、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以先进的理念改变电子阅览环境和用户使用行为。在同类IT产品上,不一定要选择配置最高的或最贵的,我们要的是功能适用、性价比高、安全并易于管理的产品,像惠普瘦客户机这类贴合用户需求设计的产品。其大内存结构解决了阅览室众多阅读器、多播放器插件安装困难的难题,同时提高了浏览和阅览速度。瘦客户机所带的软件和附带锁扣也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此外,惠普还提供三年内免费更换硬件,五年部件更换支持,为我校节省了不少维护费用。图书馆面临的是广大用户的信息服务,为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确实需要有稳定持续的技术设备、网络保障,以及相配套的管理软件。惠普数字化图书馆解决方案中的管理软件,能够轻松地帮助我们进行资产评估和总体拥有成本测算,并自动进行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各种补丁的推送安装,使系统的初次部署变得简单。我们期待与优秀的IT厂商和软件开发商及数据库提供商等携手合作,共同为图书馆建设和服务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记者:“国内知名、省内一流,成为学术型、知识型、有地方特色的大学数字图书馆”是苏州大学图书馆“十一五”的总体建设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将采取哪些举措?
  周建屏:苏州大学图书馆早在2005年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就明确提出,要建设“学术型、知识型,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在硬件设施上,通过“十五”和“211工程”,已有个基本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图书馆信息化还需一个内涵建设的过程来完成目标。为此,我们重点进行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与服务整合,借助于苏南地域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优势,发挥高校数字资源整合的效能以及信息服务整合最大化的作用,提高信息化服务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强特色资源数据库的研发工作,在我馆已开发的“历代人物图像库”和学位论文、学者机构库等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与苏州经济、社会、科技密切相关的吴文化特色资源,对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高新技术产学研工作等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通过科技查新、知识推送等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图书馆2.0的科学应用,在“汇文”系统平台上,提升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在信息服务上,面向学科化建设和完全学分制教学的对象,努力在图书馆构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文献利用便捷、读者服务满意的“信息共享空间”,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强数据与网络安全建设,通过“211工程”项目,完成上网流向优化分流、异地数据备份、机房结构调整等,保证网络可靠的稳定性和数据利用的便捷性;五是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通过科研、专项考察、高级培训、学术交流、体制改革等来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强化技能。也许我们的目标和措施起点比较低,在整个高等教育信息化体系环节中还无法彰显苏州大学的魅力,但是,对于有着百年历史的苏大图书馆,在这十多年发展最快的阶段,我们已充分领略到数字化建设的威力,感受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开展信息服务的高效能,我们有信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图书馆知识化服务方面一定能做得更好。
其他文献
[摘要]“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班里比较落后的孩子以及中等生往往缺乏自信,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换位思考——对于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宽恕过失,善于给予学生机会改正错误”;对于暂时不够优秀的孩子,“提供舞台,善于给予学生机会展示才华”。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宽恕过失 提供机会  很多人也许会这么认为:小学生是孩子,很好“对付
10月28~30日,2010移动教育应用专题论坛在上海召开。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作为全国首个使用智能校园移动信息系统的高校,受邀做了“学校如何实现移动管理、移动教学”的案例报告,引起了参会高校代表的注意和兴趣。会后,本刊记者采访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教务处处长佟钢。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及学校移动信息化系统。  佟钢:南理工紫金学院是南京理工大学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于2
每年小班入园季都会出现幼儿因与父母分离,到了新环境哭泣和焦虑的情况。面对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之前做过很多尝试,比如亲子陪伴入园——幼儿由家庭中的一员陪伴在园生活2~3个半天;阶段式入园——幼儿来园时间从短到长,先适应来园2小时,再适应来园半日,再适应来园到午睡,最后到整日。这些都是很好的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的分离焦虑。可是当家人不再陪伴、过渡到整日生活后,还是有很多孩子出现了分离焦虑,有
前不久,受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之邀,为《相信每个人的力量——构建基于儿童、重视关系的幼儿园课程与文化》一书作序。看到三义里一幼在遵循教育规律、探寻教育本质的实践与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迈出令人欣喜的坚实步伐,欣喜之余也颇有感触。  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进入了“深水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的是新旧观念在理念、实践层面的交锋,而新旧观念的碰撞从深层次看则反映出不同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
大三上学期的时候,学院邀请到了早稻田大学学前教育系曾任早稻田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的佐佐木教授来为我们上课。当时佐佐木教授已经快80岁了,满头白发。但她精神矍铄,面容年轻红润,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眼睛里闪耀着纯真快乐的光芒,用“鹤发童颜”来形容最贴切不过。课堂上的佐佐木教授全情投入,讲到兴致之处总是动用全身身体语言,手舞足蹈地为我们演示幼儿的行为或教师的神情,全然看不出一点年逾古稀的衰老疲态来。  上
摘 要:本研究提出以BLOG为平台、通过RSS来设计课程资源的应用新模式,以期解决课程资源建设过程的共享问题,从而提升教学效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总结反思能力、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网络教学 BLOG RS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9-0068-03    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深入,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教育
在分析“案例研究教学”的发展脉络之前,先回顾一下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老师围绕同一首歌曲《拍手点头》,设计的不同的教学案例。  时期:1986年  设计:汪爱丽 (2020年93岁)      教学法  1.在教会此歌基础上,可以启发幼儿想出動作代替,如,拍拍小手拍拍球,拍拍小手打大鼓,拍拍小手吹泡泡等。  2.让幼儿想某一类的动作,如,劳动方面、游戏方面、交通工具方面等,帮助学习归类。  3.让
为了让教师理解孩子独特的游戏和学习,我园规定每位教师每周撰写观察笔记,旨在观察游戏,解读儿童,实现有效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在检查和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应该观察些什么、如何解读观察到的现象、如何通过解读判断幼儿的能力水平并给予适恰的支持等等,存在着诸多的困惑。  作为教学管理者和实践引领者,我们曾多次围绕相关理论、游戏案例等进行培训,但成效不够明显。为此,从2017年开始,我们尝试通过业务干部
2007年8月17日至19日,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在成都召开了“携手教育 承载未来——2007 H3C教育行业用户大会”。300余所高校信息中心领导以及数十位从事普教信息化建设的电教馆馆长齐聚一堂,H3C全球营销总裁吴敬传女士及中国区市场部高层领导亲临大会现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化领导及成都地方教育厅领导也到会祝贺。在大会上,H3C针对十一五教育信息化需求及发展趋势
[摘要]如何在拓展性课程实施中更好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拓展性课程的开设既有面上的热热闹闹、快快乐乐,又有致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涵养。本文以青笛拓展性课程为例,结合笔者多年来对拓展性课程开设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让核心素养“可学”“可教”“可成”“可测”四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实施 核心素养 青笛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义务教育课程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