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浅动脉额支葫芦形皮瓣推进修复颞下区耳前肿瘤切除术后创面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y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以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葫芦形皮瓣递进式推进修复颞下区耳前部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颞下区耳前部肿瘤患者9例,其中基底细胞癌7例,鳞状细胞癌2例,病程1~6年。肿瘤大小0.5 cm×1.0 cm~1.0 cm×2.0 cm,根据肿瘤性质扩大切除肿瘤组织,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提示各切缘及基底缘无肿瘤侵犯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及周边血管穿支情况,设计以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葫芦形皮瓣递进式推进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面积2.0 cm×5.0 cm~3.0 cm×7.5 cm。

结果

术后9例患者皮瓣存活,无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36个月,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无面瘫和面部皮肤感觉异常现象,外形和功能效果均较满意。

结论

颞浅动脉额支葫芦形皮瓣血供可靠,递进修复避免局部明显张力的形成,转移灵活,术后外观效果好,是修复颞下区耳前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优化设计以及修复足踝、足跟后外侧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对28例足踝、足跟后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车祸伤15例,压砸伤8例,绞伤3例,电击伤2例,创面大小3 cm×3 cm~4 cm×6 cm。均采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将腓骨头至外踝尖端等分为9段,在第6~9段范围内用多普勒超声定位腓动脉低位穿支,以
期刊
目的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设计侧腹部皮瓣,修复下腹部及远位创面。方法本组共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5~62岁,平均(38.2±6.5)岁。设计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的侧腹部皮瓣10例,其中1例为携带伴行神经的游离皮瓣。共修复腹部创面9例,足底供区创面1例。皮瓣大小为4 cm×8 cm~7 cm×15 cm。结果1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一例出现血运障碍,腹部外形良好,遗留线状
期刊
目的明确一种新的脉管性疾病亚型的命名——法瓦病(fibro-adipose vascular anomaly,FAVA),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单中心收治34例下肢FAVA病例,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其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要点。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结果34例患者总误诊率为76.5%(26/34),术后随访1~3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Z形设计截骨线进行枕部截骨,并安装延长器行颅骨牵张术,矫正单侧人字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把人的头部设想为一个长方体,将人字缝作为Z的中间线,平行于矢状缝的截骨线作为Z的上一横,截向后颅底的截骨线为Z的下一横,由此设计为一个三维的Z形,并截除1条2.0~2.5 cm宽的颅骨,安装2~3个延长器。术后5 d开始延长,每日2次,0.6 mm/d,最终延长2.0~4.5 cm,然后停止延长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抑制婴幼儿血管瘤周细胞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机制。方法通过手术获取增生期血管瘤标本5例,酶解法和筛分法制成细胞悬液,以流式细胞仪分选出a-SMA阳性血管瘤周细胞传代培养,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加入不同浓度普萘洛尔(0、10、20、40、80、160、320 μmol/L)溶液,培养24、48及72 h后,分别加入CCK-8培养液和BrdU标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肋软骨作为部分鼻翼软骨重建移植物改善东方人鼻尖形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厚度约0.1 cm的自体肋软骨皮质片,重建鼻翼软骨内侧脚、中间脚,改善鼻尖部形态。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共治疗82例汉族鼻整形受术者。结果82例获平均11.7个月随访,79例术后效果满意,未出现软骨移植物显形、移位及感染;1例(1.1%)鼻尖突出度下降,2例(2.3%)鼻尖上旋,经二次手术修复,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