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Z形截骨联合颅骨牵张成骨术治疗单侧人字缝早闭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ping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Z形设计截骨线进行枕部截骨,并安装延长器行颅骨牵张术,矫正单侧人字缝早闭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把人的头部设想为一个长方体,将人字缝作为Z的中间线,平行于矢状缝的截骨线作为Z的上一横,截向后颅底的截骨线为Z的下一横,由此设计为一个三维的Z形,并截除1条2.0~2.5 cm宽的颅骨,安装2~3个延长器。术后5 d开始延长,每日2次,0.6 mm/d,最终延长2.0~4.5 cm,然后停止延长,固定3个月后拆除延长器。

结果

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临床应用11例,所有单侧人字缝早闭患儿均得到很好地治疗,未发生延长器固定螺丝移位和延长器回缩,除1例在头皮外有感染外,其余病例无感染和出血,未发生螺钉穿透颅骨和硬脑膜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3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儿均获得满意外形和正常功能。

结论

Z形截骨联合牵张成骨术可较好地矫正单侧人字缝早闭,在后枕部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枕部形态,即向上延长抬高了患侧颅高,向下延长增加了枕部的后隆突;Z的形态对整个平面起到稳定作用,使截骨分开的颅骨不易回缩,效果肯定,损伤小,适用于婴幼儿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SPY成像技术评估术中移植皮瓣血供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治的35例患者,术中应用吲哚菁绿SPY成像技术评估45个皮瓣血运,其中44个带蒂皮瓣,1个游离皮瓣,切取皮瓣大小2.0 cm×1.5 cm~34.0 cm×17.0 cm,在皮瓣掀起后、转移或移植至受区后进行2次SPY检查,记录并统计分析SPY显示皮瓣灌注情况和皮瓣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PY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联合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腿复合组织缺损共12例,采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联合腓骨(皮)瓣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骨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 ×12 cm~12 cm ×20 cm,骨缺损长度4~10 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14 cm×8 cm~23 cm ×13 cm,腓骨段切取长度7~
期刊
目的应用64排MSCT的MIP、VIP和VRT 3种三维后处理技术,对儿童肋软骨显示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探讨儿童肋软骨MSCT理想的三维成像方法。方法选取拟接受外耳再造术的患者46例,年龄6~9岁。采用64排MSCT行全胸廓扫描后,应用MIP、VIP和VRT方法进行三维重建,最后由2名诊断医师比较VRT、MIP和VIP的显示状况。结果在显示儿童肋软骨三维影像方面VIP和VRT均优于MIP,VRT和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技术治疗各类稳定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瘢痕患者,分为烧伤瘢痕组28例、外伤瘢痕组15例、痤疮瘢痕组10例及血管瘤瘢痕组10例,采用微等离子束进行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组瘢痕评分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痤疮瘢痕组、烧伤瘢痕组评分下降率较外伤瘢痕组、血管瘤瘢痕组更为明显,差
目的探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优化设计以及修复足踝、足跟后外侧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对28例足踝、足跟后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车祸伤15例,压砸伤8例,绞伤3例,电击伤2例,创面大小3 cm×3 cm~4 cm×6 cm。均采用腓动脉低位穿支螺旋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将腓骨头至外踝尖端等分为9段,在第6~9段范围内用多普勒超声定位腓动脉低位穿支,以
期刊
目的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设计侧腹部皮瓣,修复下腹部及远位创面。方法本组共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5~62岁,平均(38.2±6.5)岁。设计以肋下动脉侧皮支前支为血管蒂的侧腹部皮瓣10例,其中1例为携带伴行神经的游离皮瓣。共修复腹部创面9例,足底供区创面1例。皮瓣大小为4 cm×8 cm~7 cm×15 cm。结果10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一例出现血运障碍,腹部外形良好,遗留线状
期刊
目的明确一种新的脉管性疾病亚型的命名——法瓦病(fibro-adipose vascular anomaly,FAVA),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单中心收治34例下肢FAVA病例,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其影像学及病理学诊断要点。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结果34例患者总误诊率为76.5%(26/34),术后随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