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6例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不依从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腹胀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少,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还能提高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治疗依从性 胃肠道手术 护理干预 疗效
  目前,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胃肠外科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不断提高[1]。研究[2]显示,老年胃肠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与患者手术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具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6例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为对象,探讨了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治疗依从性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56例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为65至79岁,平均年龄为(68.01±7.17)岁,胃手术36例,肠道手术42例;观察组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为66至78岁,平均年龄为(68.22±7.02)岁,胃手术35例,肠道手术43例。排除有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史及严重肝、肺、心、肾衰竭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应用暗示疗法做好宣教工作,所派选的护士均为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采用人性化护理和安慰诱导性语言,给予老人希望和安慰,同时启动家属支持系统,要求家属多理解体贴患者,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1.2.2 活动度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全麻清醒后,给予患者半卧位,指导患者做翻身运动和上下肢屈伸运动,每两小时做一次,并且指导患者进行床边适量活动,首次活动时间为5至10分钟,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搀扶行走,活动量根据患者的能耐受为限,往后逐渐增加。
  1.2.3 促进胃肠蠕动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指法扩肛,进指最少2根,首先将食指的3至4cm伸入肛门扩肛,将肛门轻轻揉松,然后伸入中指做扩肛动作,指力作用于3点、9点处。指法扩肛时间为术后3h、6h、24h,这三个时间点各一次,以后直至肛门排气止,每天一次,每次3分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依从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依从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腹胀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少,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早,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胃肠道手术为普外科最常见手术,胃肠手术后由于水电解质失衡、手术创伤及术中操作对胃肠道的牵拉等,对胃肠道功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老年患者的胃肠蠕动减慢、脏器功能衰退,这使得老年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延缓,另一方面老年人因为对疾病认识程度存在差异及心理因素,以致对术后早期活动有思想顾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患者的依从性属于社会医学问题,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通常被医护人员所忽视,提高疗效的关键之一就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依从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低,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腹胀例数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少,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早。这一结果说明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明显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同时还能提高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慧.护理干预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4):439-441.
  [2]蔡真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26(25):73-75.
  [3]李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 2014,18(10):171-172.
  [4]林瑞娇, 余美红, 王娟,等.品管圈在提高胃肠道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5):52-54.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CT扫描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0例胸部外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经X线平片和CT扫描检查.对X线平片
目的:探讨选择恰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普通外科危重病人治疗和恢复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至2010年6月126例普通外科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科病区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单双号予以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分别行常规
【摘 要】 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因及尿潴留的护理对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护理措施,通过循证护理策略,达到妇科手术后尿潴留的最佳护理目的。  【关键词】 妇科 尿潴留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是指将来自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和现在的研究资源整合成为最好的证据,是一种新的理念,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
【摘 要】 目的:探讨对需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各种需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两组疼痛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
目的:探讨家庭单位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1:1比例分为常规组40例、实验组40例.即常规组使用常规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口腔病变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的患儿的口腔疼痛缓解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以及恢复饮食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摘 要】 目的:本文就颌面骨折术后对患者实施的个体化口腔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骨折手术患者62例,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参照组(n=31)和观察组(n=31)。观察组患者予以个体化口腔护理,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最后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较比参照组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由
目的:观察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3月在本院出生的9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样本,依据1:1比例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8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单双号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