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让这个孩子变成了这样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_Frank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孩子,没有人会否认他的聪明,即使休学一个月,再到学校参加考试,他还是能考到这所重点高中的前两百名。他的聪明,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上崭露头角:基本上不听课,但成绩绝对不会拖班级的后腿。但是,说到他,教過他的所有老师都会感叹:头疼。
  在学校的每一堂课,他会故意捣乱,凳子被他弄得吱吱响;作业当然是不做不交的;别人不能碰他,一碰他,绝对会挨一顿狠揍。因为在他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打架打赢了,家里给他奖励了十块钱。从此以后,班上再没有孩子敢和他过招,因为他下得了手,不将别人打哭绝不罢休。
  不但孩子们不敢碰他,老师也不敢惩罚他。有一次,班主任在他手心上打了两下,做做样子,第二天,他爷爷就去学校找班主任了。自此,班主任也拿他没了办法。上课的时候,让孩子们无视他的故意捣蛋;午睡的时候,老师就将他带在身边,免得他影响其他孩子休息。
  就连附近的居民也是怕了他的。听说有一次,有户人家做白喜事,很大的锅子里面都是炒好的将要盛出的五花回锅肉,上初中的他直接就是一泡尿撒下去,人家的菜得重新炒,可谁也没有说什么。
  现在的他在本镇的高中读高二,在班里倒是不惹大的麻烦,但读一个月,就会离家出走一段时间,在外面玩游戏。等没钱的时候会再回家,问家里要一些钱,又进学校混混日子,然后又消失,周而复始。说起他,家人除了无奈,还有点骄傲,因为即使不上课,成绩还是不错的。家人说:“这个孩子嘛,终归是聪明嘛。”
  这个孩子,在应该养成好习惯的小学时期,由于父母家人的纵容娇惯,导致他不但不知道感恩,更不知道要遵守各种规则;他在原本要接受前途理想教育的初中时期,因为父母家人的过度呵护,以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会像自己家人一样纵容自己的任性;在应该有挫折教育的时期,错失良机。
  是谁让这个孩子变成了这样?或许,正是父母家人的过度呵护。这一味“毒药”,让孩子慢慢地“中毒”了。成长中的孩子如果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得到过惩戒教育,终将是不堪一击的花朵,无法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独立生存。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青树坪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研创背景:学生指掌的不良发育愈发普遍  近年来,基础教育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着书写、绘画握笔姿势不正确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学校调研、指导学生书写、与学生交流以及资料查阅等实践探索和理性分析,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五个原因:  一是家庭、学校基于对孩子安全和卫生的考虑,促进学生指掌骨骼和肌肉群发育的各种户外游戏(或运动)几乎处于被禁止状态,甚至幼儿用筷子吃饭的年龄也在逐渐向小学年龄段推
期刊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极大挑战。我班里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名叫小莉。早年,小莉父母离异,小莉被爷爷奶奶抚养。为弥补她缺失的亲情,爷爷奶奶无原则地溺爱,导致其任性自我、提防仇视他人的心理严重。生活中,小莉总是以折磨自己的亲人(包括百般疼爱她的爷爷奶奶)为乐。小莉妈妈告诉我,小莉上午发短信祝妈妈生日快乐,下午就可能因情绪不好而恶毒地诅咒妈妈早点死。  为了唤起小莉的责
期刊
掀开历史长卷,孔子的箴言总在我耳边萦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们总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万家灯火的夜幕里有他;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里有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里有他;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的坚守里有他。很荣幸,我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是涧河小学的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  涧河地处城乡结合部,纵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奈何生源堪忧。教师们倚仗一腔热情“单打独斗”,怎一个“难”字
期刊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的那个初冬,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谈到人民的期盼时首先提到了教育。至今习总书记的发言还在我耳边久久回荡。  2015年,杏花岭区教育局提出了“科学整合,有效推进,稳步提升”的办学方略,开始实行大学区制管理。为均衡师资,让更大范围内的
期刊
习主席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讲道:“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句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的话,让我们激情满怀。“努力奔跑”、当“追梦人”需要有实力、有毅力、有体力、有活力的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但是“保温瓶”式的家庭教育越来越普遍的现状让我们忧心忡忡。  这种“全方位”的呵护带来的后果是弱化了孩子的士气,磨灭了孩子的锐气,耗尽了孩子的精气,压制了孩子的灵气。孩子呈现出心理扭曲、体质虚弱、意志
期刊
有一种花,生于暖棚,长于温室,园丁呵护,百工娇宠。一旦被置于野外,遇风雨则花容失色,凌寒霜则枝枯叶败。  有一种“花”,捧在手心,抱在怀里,万千宠爱,众星捧月。一旦独立于世,见困难则不知所措,遇挫折则一筹莫展。  上面两种花,一是自然之物,一是人之子女。两者虽然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温室”中的产物,我们称之为“温室之花”。  这些“温室之花”,长期生活在优渥的物质生活环境里,过着衣来伸手
期刊
在日本,人们认为,在物质条件过分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因此,他们会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比如,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务劳动,包括帮助父母烧饭、饭前准备、饭后收拾,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去买东西等等。旅游时,日本孩子不论年龄大小,每个人身上都无一例外地背着一个小小背包,背包里装的都是些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品……这些方式对于养成孩子自理、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
期刊
年末岁首、回眸盘点,三年多的历程,一千多个日夜,集团化办学已在杏花岭区的大地上呈燎原之势。2015年7月4日,新建路小学正式与羊市街小学融合,实践“名校带弱校”模式;2016年5月17日,杏花岭区教育局与富力华庭签约,成立新建路小学富力华庭分校,实践“名校带新校”模式;2016年9月20日,新建路小学正式托管民营经济区实验小学,实践“名校托管”模式。  一校四址(旱西关南二条10号、奶生堂19号、
期刊
再次谈起“温室教育”,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这种“陈词滥调”早应随着热点事件的冷却而消逝。然而,问题尚未解决之际,它永远是社会发展的障碍。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狗十三》重新聚焦中国式“爱的教育”,叙述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一个家庭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式,决定了成长中孩子的性格走向和人格形成。  在当代,独生子女享受着来自所有家人全方位的呵护,物质生活充裕,想要的东西唾手可得,丧失自力更生的能力。家长为
期刊
寒假前热映的电影《狗十三》中有这样一幕:李玩年幼的弟弟在玩转椅时不慎摔落在地,孩子尖利的哭闹声中不时夹杂着“打椅子,打姐姐”这样的字眼。这样的话语我们并不陌生———心疼孩子的长辈们总在孩子摔倒之后疼惜地抱起来,一边“心肝宝贝儿”地哄着,一边装模作样地拍打几下无辜的地板,念叨着:“这个坏家伙,把我的宝贝儿弄疼了。”地板有冤不能诉,平白无故挨了不少指责。孩子也有样学样,摔倒之后抱怨“椅子”、抱怨“姐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