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拍电影更看重创意而不是钱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意大利电影成为一个重要亮点。总共有13部意大利电影参加了今年的电影节,这个数字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其中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意大利电影有两部,分别是Giulio Manfredonia执导的《是的,我们行》(Si può fare),和Dodo Fiori执导的《无人监视》(La Strategia degli affetti),后者在上海进行了影片的全球首映。
  今年意大利电影踊跃参加上海电影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近来两国在电影合作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去年作为参展影片来到上海的意大利电影,由Davide Marengo执导的《双重追杀》(Notturno Bus)之前已被内地的发行公司购买,即将在国内影院上映。这引起了更多意大利电影人对于中国市场的兴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入围上海电影节的意大利电影中,有很多都是出自当地电影界的新生力量。意大利的Cinecitta' Luce-Filmitalia今年特意在电影节期间举办了“聚焦意大利新星”活动,向中国观众集中推介5部当地最新的新人电影以及一批优秀的青年导演和演员。
  《综艺》:相比往年,今年来上海的意大利电影明显增多。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Carla Cattani:是的,今年我们带来的片子很多。Filmitalia的目标就是在国际上推广意大利电影,上海是个很好的平台,我们与上海方面已合作了很多年。今年我们的重点是新人,去年意大利生产了很多好电影,其中有不少都是由青年导演和演员拍的,我们想把他们进一步推广到国际上。
  《综艺》:现在国际电影界面临的一个大背景是金融危机,大家都在寻求更多的合拍机会。目前合拍片在意大利的情况如何?你如何看待中意电影在这方面的合作空间?
  


  Carla Cattani:就意大利的情况而言,要说出准确的数字比较困难,因为合拍基本有两类:一类是由意大利导演发起的项目;另外一些是由海外主导的电影。前一类每年大概20部左右,后者更多还是电影工业之间的合作。很多欧洲国家,比如法国现在都在用减税、退税等政策来吸引合拍,但这个我们目前还没有。
  我一直认为跨国合拍很重要,因为对一部电影来说,文化差别有时可能是最关键的吸引力。我也很希望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更多中国和意大利合作的电影。其实3年前我们的导演Gianni Amelio就在中国拍了《消逝的星星》(La Stella che non c'è),当然这仍是一部意大利电影,我们还在寻求真正的电影合拍机会。意大利和很多国家都已签署了合拍协定,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和中国达成类似协议,当然这还需要时间。对于合拍,我们的考虑主要还是从商业角度出发,比如看意大利电影在该国的市场有多大,而并不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因素。
  《综艺》:经济危机已开始影响到意大利的电影业了吗?
  Carla Cattani:目前还没有,因为在意大利,电影制作需要很长的时间,做一部合拍片往往需要1年半到2年,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很多都是在两年前就已启动的。另外我们和很多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国家不同,意大利电影更看重本土。2007年意大利电影本土市场份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3%,去年的数字有些回落,但也在25-26%左右,同样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海外市场,比如从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获得奥斯卡开始,意大利的喜剧就很受欢迎。总的来说,我们的商业片主要还是着眼本国,至于海外收多少都只是锦上添花。导演也几乎可以说是100%从本土观众出发。其实近几年在意大利票房最高的电影都不是好莱坞大片,我们本地的商业片最高曾经做到4500万欧元的票房。我想无论对哪个国家的本土观众来说,大银幕上美国人的冒险游戏终究不是最有趣的事。
  其实我个人并不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会对意大利电影业带来太大冲击。首先因为我们的电影制作并不需要太多资金。意大利人拍电影更看重创意而不是钱,从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拍《罗马不设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开始,我们就用艺术想象力弥补资金不足。钱总是不够的,但我们总是能找到拍电影的方法。当然现在意大利政府有很多专门的支持措施,各地也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基金。尤其对青年导演,他们在拍摄短片作品和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时都能得到来自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有力支持。
  《综艺》:与前年相比,去年意大利电影在本土的份额有所下跌,这是为什么?
  Carla Cattani:可能有消费价格的原因,此外意大利观众喜欢有鲜明文化个性的电影。比如好莱坞电影、意大利电影和中国电影,都有各自特色和固定观众群。但现在有些电影比较中庸,这也学一点那也用一点。这样的片子表现往往不好,很多都是这周上映下周就被撤下了。在意大利,成功的电影往往会上映很长时间。随着上映时间的不同,票房的分账比例也随时变化。比如影片推出第一周,制片方可能会拿到32%的票房,但随着上映时间的延长,分成比例就会调整,因为影院放老片就意味着放弃新片,有一定风险。我们除了正规电影院之外,还有其他发行方式,比如公共广场或海滩上的露天放映,这些票价可能会便宜一些,比如一般的票价可能是7欧元,这些可能就是3.5欧元。通过不同的渠道网络,很多片子都能做到长线放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现在就还在上映,我想随着夏天旺季的到来,该片可能达到1000万欧元的票房。
  《综艺》:近年来有不少意大利电影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赢得成功,比如去年在戛纳获得评委会大奖的《格莫拉》(Gomorra)。
  Carla Cattani:是的,我们去年有两部电影在戛纳都得到重要奖项。除了《格莫拉》以外,《美声男伶》(Il Divo)也屡获大奖。另外在本土市场,这两部电影的成功也是难以想象的:《格莫拉》在意大利的票房高达1500万欧元;《美声男伶》有比较敏感的政治主题,但本地票房也达到了500万欧元,而且这个成绩还是在一贯被好莱坞大片霸占的暑期档取得的。这两部影片都由青年导演执导,《格莫拉》导演Matteo Garrone之前只执导过少数几部长片,且大多都是低成本电影。去年他除了执导《格莫拉》外,还监制了另外一部低成本电影《意外的假期》(Pranzo di ferragosto),反响很不错,这个片子入围了今年上海电影节的国际展映单元。
  《综艺》:在意大利,青年导演拍《格莫拉》这样题材与风格均很独特的电影是否很困难?
  Carla Cattani:困难一定是有的,但《格莫拉》情况有些不一样。这个项目是由其中一位制片人Domenico Procacci发起,他自己就是原著的作者。影片那种崭新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当初其实有很多人都劝他把片子拍得更类型化些,比如像塞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的那种感觉,但他坚持了现在的这种风格方向,并取得了成功。
其他文献
日前,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联合向全国电视台和观众推介第一批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电视剧。第一批献礼电视剧包括《解放》、《今生欠你一个拥抱》、《金色农家》、《雪域天路》、《决战黎明》、《奠基者》、《战斗的青春》、《龙须沟》、《誓言永恒》、《决战南京》共十部电视剧。这批献礼电视剧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重大革命、军旅题材,也有农村、工业、隐蔽战线、名著改编等题材。  庆祝新中国成立6
期刊
《综艺》:《追影》一开始就准备在内地拍吗?在这边运作电影的感觉如何?  吴镇宇:是的,因为香港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空间。当然电影运作期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现在内地的投资方总是在问同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保证不赔钱。之前我们谈了很多公司都没谈成,直到后来遇到王中磊先生。华谊做生意的理念与方法比较不同。其实相比其他项目,我们的风险算是小的,毕竟投资方既拥有海外市场又有电影的永久版权,据说《追影》在东南亚
期刊
不久前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使得CMMB获得了发展的极大推力。而中广移动也正在着手就之前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迎接今后井喷时代的到来。据悉,这次调整涉及内容、CA、收费政策等核心问题。    收费并非阻碍因素    自3月16日上海地区CMMB开始加密并收费运营以来,上海地区的发展状况俨然成为产业链各环节共同的关注焦点。在目前CMMB各产业要素尚未齐备,商业化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上海的
期刊
儿童题材,或者说为儿童创作的电影,要坚持拍,但是一定要拍得老少皆宜,像迪士尼的影片那样,在“合家欢”上做足文章    即将于7月3日上映的《寻找成龙》被不少媒体称为“史上最牛的儿童片”,除了领衔主演的童星张一山,影片还动用了成龙、余男、元秋、祝希娟、于蓝、王学兵、秦岚、唐嫣等40多位演员为其“跑龙套”,阵容囊括老中青三代明星。但对“儿童片”这个定位,影片导演兼制片人、中影集团副总江平却完全不认同:
期刊
赵宝刚作品:电视剧市场化运作的规律与经验 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6月18日下午,“赵宝刚作品:电视剧市场化运作的规律与经验”的主题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就“赵宝刚作品对电视剧市场化的把握与规律,与央视及地方台的合作经验”进行研讨。嘉宾分别为:国家一级导演赵宝刚,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副主任黄海涛,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路海波。    题材枯萎难题      普遍观点是,中国电视事业
期刊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似乎完全没有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去年刚刚增设的电影交易市场因为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不得不转战上海展览中心,上下两层共76个展位竟然供不应求。  五年前,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提出了“合作世界,关注中国,发展亚洲”的自我定位,在当时环境下,这只能被看作是一种良好愿望,但五年后的今天,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坚定与本土电影工业发生深刻联系的上海电影节开始凭借华语电影成为亚洲影
期刊
6月8日-12日,第15届上海电视节举行。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全球业界的眼光更加聚焦于中国,海外的各大展商也更加看重中国市场。本届电视节的节目市场共有来自全球近150家影视机构设展。内地展商包括SMG、CCTV、华谊兄弟、慈文影视、浙江华策等知名大公司。来自欧美的展商数量有增无减,如美国的华特迪士尼公司、哥伦比亚国际公司、德国之声、英国独立电视台、法国新闻社等。日韩展商包括日本的NHK、TBS、东京
期刊
刘镇伟的《东成西就》27天杀青,当年在香港大卖了2300多万港币,东南亚票房也一片飘红,也正因《东成西就》赚了大钱,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才得以慢工出细活;  《大话西游》的打击很沉重——“当时那种失望难以形容。自己觉得写了一个天才的故事,结果其他所有人都说我是神经病”;  香港电影的未来发展需要的是在保留既有拍摄风格的同时,在题材等方面适应内地的实际情况    刘镇伟的新片《机器侠》即将上映。在上
期刊
纪实类节目一直以来就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娱乐节目与电视剧,纪录片的受众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在国外,纪实类节目的广告价值等于甚至超过电视剧。而在国内,纪实类节目的市场和广告优势往往被忽视”。在白玉兰论坛之“纪实类节目的受众与广告价值”上,专家们一致指出了目前国内纪实类节目的瓶颈所在。  “从内地纪实类节目的现状看,纪实类节目整体的播出频道和时段受到一定限制,专题类纪实节目
期刊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门面’……”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甚至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  “我觉得新闻评论不需要我们的主持人做脱口秀,不要伶牙俐齿,或者油腔滑调,不需要语言的闪烁迷离,不需要口吐莲花,我们需要评论者的睿智,更需要为我们揭示已经发生事情的背景内幕,更希望评论员瞻望事件的未来走向……”。  在本届上海电视节的“华语主持群星会暨高峰论坛”上,赵忠祥、白岩松、杨澜、曾志伟、袁鸣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