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刘镇伟 自认天才 人言神经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镇伟的《东成西就》27天杀青,当年在香港大卖了2300多万港币,东南亚票房也一片飘红,也正因《东成西就》赚了大钱,王家卫的《东邪西毒》才得以慢工出细活;
  《大话西游》的打击很沉重——“当时那种失望难以形容。自己觉得写了一个天才的故事,结果其他所有人都说我是神经病”;
  香港电影的未来发展需要的是在保留既有拍摄风格的同时,在题材等方面适应内地的实际情况
  
  刘镇伟的新片《机器侠》即将上映。在上海约到刘镇伟,虽然采访时已值深夜,但其口中的机器与侠客依然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除了新片,自然也免不了《东成西就》、《大话西游》、周星驰、王家卫等江湖往事。刘镇伟作为电影人的故事,与他的电影一样引人入胜。
  
  刘镇伟&王家卫
  “老板一个月前去探班,看见在拍洪七公打来打去。一个月后再来,发现洪七公还在那里打”。
  
  刘镇伟进入电影圈着实有些偶然。
  在英国完成学业返港之后,他先是进了一家广播公司,但仅6个月后就因兴趣不合而放弃。随后刘镇伟经兄长介绍,去了当时菲律宾最大的一家财务公司供职,开始学习银行、金融的运作管理。后来随着该公司逐渐涉足娱乐业,刘镇伟被派回香港掌舵,开始投资当时很多新浪潮导演的作品,比如谭家明早期的名作《烈火青春》。然而做了3年之后,公司宣告倒闭。此时,刚刚接触电影圈的刘镇伟虽然有些犹豫,但甚不甘心的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重回银行打工,而是走上了电影编导之路。
  创作之路却注定艰难,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了商场失败的年轻人。在这段失意日子里,他遇到了同样失意的王家卫,后者当时刚刚在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吃了闭门羹。刘镇伟用“上天的安排”来形容二人的首次相遇:二人大学所学专业均是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都没有受过电影的专业训练。就这样,两个当时“没人要”的青年凑到了一块,开始天天跑香港的各电影公司推销剧本和创意。
  两年后,这对难兄难弟迎来了转机。
  当时香港的老牌明星邓光荣准备开办电影公司,因为刘镇伟之前有金融业的工作经验,于是他被邀请去负责公司的组织和融资工作。刘镇伟向邓光荣建议组建专门的创作部门,并强力推荐王家卫。就这样,刘王二人在1987年一到加入了邓光荣创立的影之杰公司,并在半年内先后导演了自己的处女作。为了给老板以信心,刘镇伟率先上阵,执导了一部当时很热门的鬼片《猛鬼差馆》,票房达到了1000多万港币。随后,王家卫执导的《旺角卡门》亦告捷,票房同样突破了千万大关。
  影之杰的起步堪称完美,最初推出的3部电影都大卖。接下来,尝到甜头的老板让刘王二人放手拍片,《阿飞正传》由是诞生。
  在王家卫的作品中,《阿飞正传》可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起点。但在当时,此片却给事业刚刚起步的刘王二人带来了巨大压力。刘镇伟回忆说,自己那时在影院亲眼看见片子还没放到一半,就有七成观众退场——即使在整个香港电影史上,这样的情况都很少见。在随后的一个周六的晚上,王家卫约他吃饭,刘镇伟向老友讲述了自己看到的情况。王家卫也说自己跟太太中午去喝茶都怕被人认出来,因为周围的人都在骂这个片子。就这样,刘镇伟陪着颇受打击的好友在咖啡厅从晚上10点一直坐到第二天天亮。早上推门出去的时候,刘镇伟看到清晨充满生机的美景,他说当时就像拍电影一样,心中突然一下子海阔天空,觉得一切都充满了希望。他鼓励王家卫坚持自己的方向,还说只要能拿奖就一样可以生存——事情后来的发展果然如此。
  《阿飞正传》失利后,刘王二人离开了影之杰,并发起了泽东电影公司。当时已颇有票房号召力的刘镇伟是这家新公司的主心骨,也是吸引投资人的主要招牌。1992年,在台湾片商蔡松林的支持下,泽东开拍创业作《东邪西毒》。最初,《东邪西毒》计划由王家卫导演第一部,刘镇伟执导第二部。然而影片拍摄的严重滞后打乱了原有计划,“老板一个月前去探班,看见在拍洪七公打来打去。一个月后再来,发现洪七公还在那里打”。当时影片在东南亚等地的版权都已售出,眼看无法赶上贺岁档了,王家卫只好拉来刘镇伟救场,在原有预算的框架内开拍《东成西就》。
  现在再看《东成西就》这部爆笑电影,很难想象当时作为导演的刘镇伟面临的是多么紧迫的局面。一边是投资方按期交片的严令,另一方面,影片甚至连剧本都没有。刘镇伟说自己当时根本没想结果,“因为必须要做,做不完哥俩就完蛋了”。就这样,他匆匆写了一场洪七公与欧阳锋对打的戏就赶着开机了。两组同时拍摄也产生了不少独特的风景,梁朝伟、张学友这些大明星们经常是上午要在王家卫的组里扮深沉,下午就得到刘镇伟这边来拼命恶搞。
  虽然《东成西就》后来拥有大批的影迷,但刘镇伟却说这是他的作品里自己最不喜欢的一部,因为完全没有时间和心情去享受过程。拍片的经过也很痛苦,刘镇伟说自己从来都是做好剧本才开始拍片,演员进组的时候往往能拿到一本分镜头的连环画,然而《东成西就》却是边拍边写,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好在最终的结果是苦尽甘来,影片27天杀青,当年在香港大卖了2300多万港币,东南亚票房也一片飘红。也正是因为《东成西就》赚了大钱,王家卫才得以在内地完成了《东邪西毒》的外景拍摄,并于1年之后顺利推出。所以可以说没有《东成西就》就没有《东邪西毒》。对于二人迥然不同的拍片状态,刘镇伟说:“其实我们两个人很清楚,总得让老板有赚有赔。正因为我们是互补的,所以显得很协调”。
  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影坛,刘镇伟一直以善于合作闻名。无论是早期的死党王家卫,还是后来的重要合作伙伴元奎、黎大炜,他们与刘镇伟的合作都是如鱼得水,共同推出过不少佳作。在刘镇伟的亲密伙伴中,也不乏一些素以强势闻名的创作明星,比如今日的巨星周星驰,当年就是由刘镇伟一手捧红的。早在1989年,刘周二人就因《流氓差婆》完成了首次合作。
  谈到与搭档的默契合作,刘镇伟说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与很多朋友都是患难之交,这样的交情不比寻常。另一方面,他交友看重的是相互之间的感觉,因此自己付出的时候也就不太计较个人得失。当年在拍《赌圣》时,嘉禾公司原本想找梁朝伟担纲,正是刘镇伟向公司力荐并起用了周星驰。最终该片票房创纪录地突破了4000万港币,从而开始了周星驰的巨星时代。即使在《回魂夜》之后两人由于创作方向的分歧鲜有合作的情况下,刘镇伟还是在2003年帮助周星驰监制了《功夫》。
  
  《大话西游》沉浮
  第一次跟周星驰讲《大话西游》的故事时,对方足足瞪了他有3分钟。
  
  1994年,《大话西游》诞生。
  刘镇伟回忆说,自己第一次跟周星驰讲《大话西游》的故事时,对方足足瞪了他有3分钟。确实,即使是现在,让周星驰去演一部爱情片也很难想象。不过当年在酝酿《大话西游》时,刘镇伟本人正处于一种创作巅峰状态,几乎是信手拈来即有斩获。之前他帮刘德华新开的天幕公司做现代都市武侠片《91神雕侠侣》,票房大卖,在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均战胜了成龙领衔的《双龙会》。当时也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尤其是东南亚的市场行情一路看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镇伟再次携手周星驰开拍《大话西游》被投资人寄予了无比厚望。刘镇伟说影片原计划只拍一部,但为了满足投资人多赚钱的要求,于是一分为二。
  1994年夏天,《大话西游》正式开拍,拍摄大概持续了3个多月。除去周星驰的片酬等成本,整套片子的制作费总共是3067万港币——分摊在两部片子上,成本在当时算起来很低。然而影片最终的结果让所有人失望。刘镇伟说当时的香港观众还没有悲喜剧的概念,观众想来影院看周星驰搞笑,结果个个看得哭着回去。两部片子加起来在香港只收获了5000余万票房,影片在东南亚等市场的票房也很一般。虽然最后的收入还算不错,但肯定无法匹配周、刘两人的品牌级别。对于之前满心热望的投资人来说,这样的成绩无异于失败。
  对于刘镇伟而言,《大话西游》的打击很沉重——“当时那种失望难以形容,之前特别有自信,过程中也觉得没有做错任何事,但最后全世界都在指责我做错了。自己觉得写了一个天才的故事,结果其他所有人都说我是神经病”。这样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刘镇伟的下一部电影《回魂夜》,他把自己当时的这种郁闷心情放到了片中的主要角色里:周星驰扮演的抓鬼师虽然一直是对的,但却始终得不到他人的信任,中途还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回魂夜》的运气也不好——虽然事后被认为是经典的Cult电影,但该片当时在香港只拿到了区区1500万的票房,要知道同年由周星驰领衔的《百变星君》虽然评论糟糕,但也有3000多万进账。刘镇伟的电影生涯至此步入低谷,连续的失利也影响到了其与老搭档周星驰之间的信任关系。此后他又与元奎、黎大炜等人组建影艺创库,结果公司连续推出的4部作品均不成功。1996年,刘镇伟选择退隐。
  时至今日,当年的一切挫折和委屈似乎都已成了成功的陪衬。在刘镇伟看来,《大话西游》的神话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无论对于他还是周星驰而言,这套影片都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品。《大话西游》的悲喜剧与特效化的方向成为刘镇伟日后创作的主要路子。在2005年,他又推出一部具有一定延续性的《情癫大圣》。刘镇伟说拍这部片的初衷很大程度是为了弥补当年《大话西游》的遗憾,尤其是在特效方面。
  
  再战江湖
  强大起来的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英雄,而不应该老是看外国人拍的漫画电影。
  
  1996年到2001年,刘镇伟远赴加拿大陪伴妻子和幼女。远离了自己热爱的电影,曾经的恩宠荣辱也渐渐相忘于江湖。
  在加拿大的这几年被刘镇伟视为人生中最充实的一段时光,这位大导演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孩子,以至于当有人问女儿父亲是干哪行的时,女儿自然而然地回答:“爸爸是做功课的”。
  在此期间,在内地,《大话西游》终于收获了应有的荣光。
  2001年,周星驰破天荒地在北京大学接受了文化英雄般的礼遇,《大话西游》终得“翻案”。远在加拿大的刘镇伟对这一切一无所知,虽然老友王家卫几次打来电话,但刘镇伟始终半信半疑。直到有一天,久无联络的周星驰也打来电话劝其复出,刘镇伟才终于相信《大话西游》真的咸鱼翻身了。
  2001年,刘镇伟应中国星老板向华强之邀再次出山,并返港执导了《无限复活》。随后,他又与老搭档王家卫再度合作,在内地拍摄了群星云集的贺岁电影《天下无双》。虽然票房不敌冯小刚的《大腕》,但该片成为2002年卖座表现数一数二的合拍片。从这部电影开始,刘镇伟开始把事业的重心更多放到了内地。
  谈到与内地的缘分,刘镇伟变得很动感情。
  他说1983年第一次回国时,自己激动得差点留下了眼泪,因为年幼时所读到的中国文化和历史终于出现在了眼前。第二次回国是在10年之后,那时刘镇伟是和大明星周润发一道赴承德拍摄《花旗少林》,他再次亲眼目睹了内地的巨大变化。最近十几年,身处海外的刘镇伟也一直对中国的逐渐崛起深有感受:“以前在加拿大很少听见有人讲中文,但现在越来越多,外国人对我们也越来越尊重。”他说自己即将推出的新作《机器侠》是有感而发,因为强大起来的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英雄,而不应该老是看外国人拍的漫画电影。
  刘镇伟对内地电影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感触颇深。当年在拍《花旗少林》时,虽然已经有很多内地人员参与拍摄,但该片仍是一部以香港为主的协拍片。刘镇伟说香港电影当时来内地主要还是为了取景,大家对内地电影业都不了解,考虑的市场也主要是中国以外的地区。然而到了2002年拍《天下无双》时,刘镇伟就已经在劝王家卫赶快进入内地市场了,因为“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市场”。
  谈到内地市场,自然规避不了香港电影的话题。刘镇伟认为香港电影当前需要的是调整而不是彻底转型。一方面,目前内地40岁以下的大部分观众对香港电影都非常熟悉,传统的香港风格仍然有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香港电影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必须要与内地的环境相融合。在刘镇伟看来,这并不是说要改变内地的观众,也不是要香港导演都变成冯小刚。香港电影的未来发展需要的是在保留既有拍摄风格的同时,在题材等方面适应内地的实际情况,“有那么多题材可以拍,为什么一定要拍些鬼怪、暴力或是色情电影?”
  相比以往,现在的刘镇伟似乎多了一分平和。他说现在国内的环境又让自己有了拍片的冲动,另外女儿也渐渐长大成人,不再需要贴身的陪伴,因此自己希望现在每年能拍一部电影。《机器侠》还未上映,他的下一部作品马上就要启动——《越光宝盒》将于7月1日正式开镜。“这是一部很疯狂的电影,我告诉自己,要尽量回归《东成西就》那个时代。”
其他文献
7月27日CCTV-新闻早间的《朝闻天下》栏目新增了主持人胡蝶,屏幕下方的字幕分成了三行,字幕字体放大了几号,字幕颜色也做出了调整,这被外界视为央视新闻变脸的开始。时隔不久,CCTV-新闻及CCTV-1午间并机播出的《新闻30分》也采用了与《朝闻天下》类似的包装模板。有调查显示,大多数观众对这种变化表示认可。  8月,除了CCTV-新闻,CCTV-4、CCTV-9等央视其他频道也将陆续做出调整。 
期刊
打开本期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十进七的比赛,在长沙市的收视份额竟然高达47.72%——这个城市有将近一半看电视的观众锁定了这场比赛。这样的成绩应该是令主办方感到骄傲的。    此前《快乐女声》的几场直播比赛都没有实施淘汰,可以说只是正式比赛的预热。由于成功炒起了“曾轶可”话题,无论是否爱看选秀节目,大众对于今年的“快女”都已经产生相当的熟悉感。进入淘汰赛环节后,
期刊
《综艺》:你的新片《机器侠》已经确定要在8月13日上映,《变形金刚2》是在6月24日。影片的档期放在《变形金刚2》之前是不是更合适些?  刘镇伟:我们当然很想找一个合适的档期,但这个片子的运作时间很难控制,由于制作太复杂了,尤其是特技很多,现在先涛数码那边还在做。另外,其实从最初做这个戏的时候我就一直有个想法,就是不想太多和《变形金刚》做比较。我在做机器角色造型时也一再叮嘱特效公司,一定要和美国、
期刊
日前,中宣部文艺局、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联合向全国电视台和观众推介第一批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电视剧。第一批献礼电视剧包括《解放》、《今生欠你一个拥抱》、《金色农家》、《雪域天路》、《决战黎明》、《奠基者》、《战斗的青春》、《龙须沟》、《誓言永恒》、《决战南京》共十部电视剧。这批献礼电视剧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既有重大革命、军旅题材,也有农村、工业、隐蔽战线、名著改编等题材。  庆祝新中国成立6
期刊
《综艺》:《追影》一开始就准备在内地拍吗?在这边运作电影的感觉如何?  吴镇宇:是的,因为香港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空间。当然电影运作期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现在内地的投资方总是在问同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保证不赔钱。之前我们谈了很多公司都没谈成,直到后来遇到王中磊先生。华谊做生意的理念与方法比较不同。其实相比其他项目,我们的风险算是小的,毕竟投资方既拥有海外市场又有电影的永久版权,据说《追影》在东南亚
期刊
不久前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使得CMMB获得了发展的极大推力。而中广移动也正在着手就之前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迎接今后井喷时代的到来。据悉,这次调整涉及内容、CA、收费政策等核心问题。    收费并非阻碍因素    自3月16日上海地区CMMB开始加密并收费运营以来,上海地区的发展状况俨然成为产业链各环节共同的关注焦点。在目前CMMB各产业要素尚未齐备,商业化环境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上海的
期刊
儿童题材,或者说为儿童创作的电影,要坚持拍,但是一定要拍得老少皆宜,像迪士尼的影片那样,在“合家欢”上做足文章    即将于7月3日上映的《寻找成龙》被不少媒体称为“史上最牛的儿童片”,除了领衔主演的童星张一山,影片还动用了成龙、余男、元秋、祝希娟、于蓝、王学兵、秦岚、唐嫣等40多位演员为其“跑龙套”,阵容囊括老中青三代明星。但对“儿童片”这个定位,影片导演兼制片人、中影集团副总江平却完全不认同:
期刊
赵宝刚作品:电视剧市场化运作的规律与经验 主题论坛在京举行    6月18日下午,“赵宝刚作品:电视剧市场化运作的规律与经验”的主题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就“赵宝刚作品对电视剧市场化的把握与规律,与央视及地方台的合作经验”进行研讨。嘉宾分别为:国家一级导演赵宝刚,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副主任黄海涛,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路海波。    题材枯萎难题      普遍观点是,中国电视事业
期刊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似乎完全没有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去年刚刚增设的电影交易市场因为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不得不转战上海展览中心,上下两层共76个展位竟然供不应求。  五年前,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提出了“合作世界,关注中国,发展亚洲”的自我定位,在当时环境下,这只能被看作是一种良好愿望,但五年后的今天,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坚定与本土电影工业发生深刻联系的上海电影节开始凭借华语电影成为亚洲影
期刊
6月8日-12日,第15届上海电视节举行。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全球业界的眼光更加聚焦于中国,海外的各大展商也更加看重中国市场。本届电视节的节目市场共有来自全球近150家影视机构设展。内地展商包括SMG、CCTV、华谊兄弟、慈文影视、浙江华策等知名大公司。来自欧美的展商数量有增无减,如美国的华特迪士尼公司、哥伦比亚国际公司、德国之声、英国独立电视台、法国新闻社等。日韩展商包括日本的NHK、TBS、东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