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三维成像技术分析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量效关系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syzj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一种显微三维成像技术用于定性和定量评价替罗非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量效关系.在健康志愿者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0~50μg/mL替罗非班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PRP分别滴加在胶原纤维蛋白和玻璃表面上,诱导血小板活化聚集,通过激光显微三维成像技术观察不同条件下血小板聚集体的显微三维形态学图像,并量化血小板聚集体的体积、面积覆盖率、血小板黏附数量和活化血小板数量比例.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显微三维成像技术可直观地观察到胶原纤维蛋白和玻璃表面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的三维显微形态.胶原纤维蛋白表面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呈薄片状,玻璃表面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呈山丘状.对于胶原纤维蛋白表面,替罗非班终浓度为1.56~12.5μg/mL时,随其浓度增加,血小板聚集体体积和面积覆盖率显著降低;当替罗非班浓度增加至25和50μg/mL,仅见血小板在胶原纤维蛋白上发生黏附,血小板黏附数量和活化血小板比例随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在玻璃表面,经1.56μg/mL替罗非班处理,血小板聚集体体积和面积覆盖率降低;3.15~50μg/mL替罗非班可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并且血小板黏附数量和活化血小板比例随替罗非班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综上,3.15~12.5μg/mL替罗非班既可完全抑制血小板在玻璃表面的聚集,又保留了部分血小板在胶原纤维蛋白表面上的聚集能力.采用显微三维成像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替罗非班抑制血小板在胶原纤维蛋白和玻璃表面的黏附聚集的量效关系,可为临床合理选择替罗非班的剂量提供新的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多发的网络舆情事件频繁考验着政府的导控能力,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参考现有模型的基础上,细化指标体系,增加维度,结合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并对典型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展开分析和原因诊断.将40个网络舆情案例作为训练集导入模型,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得到的结果 与实际基本相符.
基于Hadoop架构的DDoS检测模型的检测效率与使用的检测算法密切相关,在传统的基于MapReduce框架编写的单一属性Counter-Based算法基础上,提出融合源IP、数据帧长度的双重属性Counter-Based算法.通过调节不同检测参数进行实验测试,从检测时间、检测结果 、检测率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对于多数DDoS攻击环境,双重属性Counter-Based算法具有更优的检测效果.
pH值是许多领域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许多化工生产中需要精确、 实时地监测pH值,生物化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对微环境的pH值监测有较大的需求.水凝胶pH传感器是一种将响应型水凝胶与传感器结合的新型pH值监测技术,由于其具有微型化和智能性等特点,可应用于化学化工、生物医疗、环境检测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凝胶pH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水凝胶pH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基于光学、机械和电磁3种原理的水凝胶pH传感器的适用范围、灵敏度和响应时间,并对水凝胶pH传感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
制备了氮硫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SGQDs),并将其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基于NSGQDs良好的电化学发光(ECL)特性,以其为探针,进一步将铜-金属有机框架(Cu-MOF)修饰于该电极表面,构建了猝灭-恢复型ECL传感器用于抗坏血酸的高灵敏检测.由于NSGQDs表面存在大量氨基,当Cu-MOF存在时,NSGQDs的ECL信号猝灭;加入抗坏血酸后,Cu-MOF从NSGQDs表面自动脱落,NSGQDs的ECL信号得以恢复.NSGQDs的ECL信号恢复值与抗坏血酸浓度在0.1~40 μ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稳定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制备了铜纳米簇(PEI@CuNCs),并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盐酸阿霉素(DOX)的方法.制备的PEI@CuNCs粒径约2.4 nm,最大激发波长为430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18 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光漂白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对PEI@CuNCs的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DOX可以猝灭PEI@CuNCs的荧光,因此将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DOX的检测,在最优条件及1~145μmol/L浓度范围内,DO
基于Ten-eleven translocation 1(TET1)蛋白催化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结合5hmC抗体的免疫识别反应,建立了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用于TET1蛋白的特异性检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修饰的金电极为基体电极,通过AuNPs与探针DNA 3′端巯基之间形成的Au—S键,将探针DNA与含有5mC的互补DNA杂交形成的双链DNA自组装到电极表面.在α-酮戊二酸和Fe2+
肺癌已成为当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早期肺癌的治愈率高,“早诊早治”已成为共识.呼出气检测具有非侵入性、取样方便且对人体友好的优势,通过对呼出气中特征代谢物的检测,寻找早期肺癌的疾病标志物,有望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早期肺癌筛查手段而备受关注.本文从临床常用肺癌筛查方法、呼出气组分及肺癌标志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种类、呼出气VOCs收集方法、前处理方法以及肺癌标志性VOCs检测技术等方面,评述了基于呼出气VOCs检测的肺癌早期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电化学发光(ECL)是由电化学反应引发,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激发态发光体进而辐射发光的过程,其产生的方式主要有湮灭型电化学发光和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表面限域的发光过程,其发光层的厚度主要由反应中间体在电极表面的分布决定.空间分辨测量能够直接测得激发态发光体、共反应剂自由基等中间体在电极表面附近的分布,进而解析ECL反应机理.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ECL的研究进展和不同体系的反应机理,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分辨测量,包括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电化学发光显微成像技术和电化学发光自干涉光谱在解析ECL机理中
电子轰击电离源(Electron impact ion source,EI)是一种真空中使用的高效电离源,其电离效率可达到0.1%,几乎可以电离所有的物质.近年来,电子轰击电离源-离子阱质谱(EI-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EI-ITMS)的发展使得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广泛应用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现场定性和定量检测.然而,EI-ITMS仪器的性能调试十分繁琐.首先,EI的离子传输效率需要设置合适的透镜电压提取系统,其次,EI电离会产生大量的碎片离子,为了保证最佳的质量范围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Orbitrap HRMS),通过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碎片和相关文献等信息对三七果中的皂苷类化合物进行了解析,以探明三七果中的皂苷类成分及其结合态糖苷类化合物构成.从三七果中共鉴定出60种三萜皂苷,包括43种原人参二醇型皂苷、3种原人参三醇型皂苷、12种C-17支链发生变化的三萜皂苷和2种齐墩果酸型皂苷,其中双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c(Double malonyginsenoside Rc)、双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2(Doub